中学课本里争议很大的诗,不少家长完全不解:这样的诗怎能入课本

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品,是不是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呢?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毕竟能够入选课本的作品,都是经过编撰教材的众多专家精心挑选的,近乎于“万里挑一”,这样的作品大家自然是认可的。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接收到的资讯越来越多,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对于原本奉为圭臬的入选课本的作品,也慢慢开始有了诸多质疑声。

就像大诗人席慕蓉就曾质疑入选课本的《愚公移山》,她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不环保,见门前有山挡住去路就要把山移走,这是不尊重自然的行为,所以她建议将这一作品从课本中删除。

还有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背影》,当年读书时不懂,等读懂时已为人父母。它所传达出来的那种亲情,可以说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但就是这样的作品依旧免不了质疑,有些网友就建议课本删除这篇文章,因为文章中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买桔子时爬栏杆,这种行为是破坏交通规则的。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妙诗已经流传2000多年,但是自它入选课本以后就引来了很大的争议,有很多家长都表示不解,这样的诗怎能入选课本?这种不适合孩子读的作品,应该从课本删除才对。那么到底是哪首诗受到了这样的质疑呢?下面就来和我一起走进这首诗。

《诗经·卫风·氓》(节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被遗弃的女子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诗中以桑树比兴,从诗人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而男子对她的态度也从曾经的喜爱到厌弃。最终女子被抛弃只能回到娘家。从而告诫世间女子,爱情虽美好,但迷恋其中就容易上当受骗。男子沉溺于爱情尚且可以解脱,但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难以脱离。

这首诗为什么会受到质疑呢?难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真的有问题吗?其实部分家长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篇课文入选的是中学课本。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于感情也有了懵懂的认知,属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这个时候读这种对于爱情失望的作品,有可能会对她们的爱情观造成影响。同时这个年纪的孩子恰巧处于叛逆期,越是说爱情不好,越可能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基本部分家长的担心和顾虑就是这些。

这样的担心和顾虑我能够理解,毕竟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但因为这些原因就认为这首作品要从课本删除,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人手一部手机,孩子接触到资讯的途径太多,即便是不从课本中接触,他们也同样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

有道是“堵不如疏”,与其让孩子们不去接触那些家长认为不好的内容,不如去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这些内容。温室中的花朵固然看起来美好,但是一旦到了外面,面对风雨的侵袭却很容易凋零。与其让他们猝不及防突然接受风雨的洗礼,不如早早打好根基,这样遇到风雨时才能依旧灿烂美好。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