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龙:步行的尴尬

步行的尴尬

杨盛龙

不久前我们还在谈论甚至羡慕有的国家是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不觉得我们自己很快就是整场院停满汽车,大街上塞满汽车,进出大都是汽车轮子滚动,骑自行车的人已经很稀少了。步行进出机关大院更是旧世纪苦难的回忆,如今还步行到机关的人,八成可能是上访群众。以前外国租界会所门前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现在一些机关大门口虽然没写着“骑车与步行者不得入内”,但是步行者想要入内是十分艰难的。

春节前的一天,我们单位四位同志被一个与之类似于堂兄弟关系的近邻单位邀请到他们机关晚宴。他们三位坐单位车前往,我因在外公干未能与他们同行,乘公共汽车提前一刻钟到达该单位机关大门口。我上前问询,门卫士兵“侉嚓”一挺,警告我踩压了黄线!我赶紧知趣地退后半步,同另一位疑似等候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出示我的身份证、工作证以及我们机关的出入证,验明正身,说是贵单位某某部门谁谁邀请我来赴晚宴的,还说出贵单位好几位上层中层领导干部姓名,表明我跟他们经常有工作联系往来。他说,都对啊。但就是不允许我进入。原来,他手中有一个单子,列了一排几个车号。他们认车不认人。我欲作“来访登记”,传达室已经下班,没人值班。他说,你给邀请者打个电话。我说,他那种具有一定级别的人不一定带手机,即便他带了手机被我打通,他到大门口来迎接我合适么?再说,他到大门口来,你们如果不认识他,怎么办?好说歹说,就是不得进入。心想,这吃饭也是工作呢,我跑大老远的路容易么,耽误自己不少时间,要是不来这里,这会儿已经在家吃完晚饭,舒心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节目啦。正没辙呢,我们单位司机出来找我,对上车号,我才得以进入。提前一刻钟到达大门口,入席却迟到了。一长圈宴会桌那么多领导在等我,我脸上发烧,十分尴尬。

遭遇这样的事,人家门卫工作人员是履行职责,表面上看,似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按照通行的做法,我得从我们机关乘坐那个被登记的车号前往。我悟出个道道,以后我再去这个堂兄弟机关,去任何机关,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是难以进入的,必须乘坐有派有一定档次的小汽车。

步行回本单位机关也是比较麻烦的,没有乘小汽车进入顺利。有头有脸的乘公车,潇洒倜傥的开私车,乘车长驱直入,骑自行车者得“出入下车”。门卫认得小汽车的车型车号,或者有车证可辨认,高级车内肯定坐的是头面人物。步行进机关者,在门卫的第一眼里就是个上访者。待你掏出证件,方可证明不是上访群众而是机关工作人员。汽车车号是以螺帽固定在车上的,车证是贴放在车窗上的,轻易不会落下;步行的机关工作人员忘记带出入证有一定概率,比如随着换衣服落在家里了。如果没带出入证,就得去传达室登记,去打电话,等着里面的同事给你疏通。进入自己工作的机关,步行者比开车者艰难许多。

回家也是这样。住宅大院,门卫森严。开车的,长驱直入,站岗的给行注目礼;骑车的,“出入下车”,几乎点头哈腰感谢放行;步行的,冷不丁被喝问一声:你找谁?我找我自己家!没准儿会被“来访登记”。

我们已经进入“身份时代”,坐车开车不一定是工作和生活需要,而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一种是否有能耐有派的象征。开豪车与开一般车,主观客观感觉很不一样。这年头,谁不弄辆汽车开着啊。你没有车,你算什么?你就等于没腿。没腿,就在家里待着凉快吧,你还走什么路!

走什么路!简直无路可走!君不见,大街上,机动车道扩展得越来越宽,非机动车道被挤得越来越窄。机动车挤上自行车道似走未走欲停未停,自行车挤上人行道,行人还有路可走么?

在大城市,有车族潇洒,步行者无路可走,步行总遭遇尴尬。回乡下老家探亲也成了这样。上世纪,人们去县城都是隆夜翻山,当天往返,步行百多里。现如今,人们去五里路的镇上都是乘汽车。要是有人步行,会被笑掉大牙。就那么几块车票钱都舍不得掏啊,真是个抠架架!

村寨里这家那家都有了私用汽车,出门就动车轮子。小三儿在省城工作,回家探亲,怎么也得找个车接送。都什么年头啦,还有扛着行李包步行回家的么?你连车都没有,你算什么?人家不定怎么戳你后脊骨呢!瞧那小三儿,在省府工作了那么多年,怎么连一辆汽车都没混上啊!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连篇累牍地谈说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提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小汽车是二氧化碳排放元凶,为了经济快速增长却在一味地刺激小汽车生产,鼓励小汽车购置。这也低碳,那也低碳,最基本的出行和进门规则却与之背道而驰,方便小汽车而阻碍乘坐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或步行的人,给绿色出行设置障碍,他们奉行的是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门卫管理认车号不认人的做法是值得怀疑的。一个人出示几种身份证明,将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说得多么的清楚确切,也进入不了机关大门。如果有人盗用到车号车证呢,就是运一车炸药也可以进入。有道是,墙高三丈,挡的是不来的人。想进一个去处的人,怎么也能进去。我就曾有那样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给一位省领导同志当秘书,首长在北京一家为具有相当高级别干部医疗的医院住院,那医院住院部两道门岗,给每个患者两个探视牌,凭牌进入,不允许超出的人员进入。那天,首长的两位家属拿了探视牌在病房陪伴,我有工作上的急事需要进病房,门卫怎么也不让进。无奈,我只有从东折到西再往北,绕道从另外一个给市民看病的门诊部地下室,七拐八弯,几经周折,还是进入到高干病房,把工作上的急事办了。多年来,每当面对大院门卫,就回想起那一次经历。

作者简介

杨盛龙,1953年生于湘西,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等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论著专节专题评介。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出入证

  • 非洲人眼中的宝马,喜提二八大杠必须折腾一下,和我们买车没区别

    您多久没骑过自行车了?想必很多人已经很久都没骑过了吧?甚至有的家庭连自行车都没有.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座驾来说吧,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时代都让80后给赶上了,小 ...

  • 中学时代的气门芯事件

    回忆过去,盘点往事,青春年少时的滴滴总是令人无比怀念,不管是忧伤的,还是喜悦的,抑或是恶作剧的-- 01 初中住校,每周往返一次,绝大多数同学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 那时候学校有两个自行车车库,只在周 ...

  • 5大指标看作文,800字评点学生习作《我忘不了那一幕》

    我忘不了那一幕 作者 宋蕊蕊   评点 向右看齐 岁月沧桑,生命轮回,许多事都已淡忘,但街头的那一幕我却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秋高气爽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往家里走去.走到大路的时候,交通出现了堵塞,大大小 ...

  • 亚裔女子每日骑自行车上班,白人同事于心不忍,竟送其一辆小汽车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平时友善对待他人,没准哪天就会收获意外之喜. 据外媒2月24日报道,美国一名亚裔女子每日必须骑自行车上班,同公司的白人同事于心不忍,竟把自己在年会中奖的小汽车转送给了这名亚裔女子. ...

  • 【散文】杨盛龙/爹妈助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爹妈助理 杨盛龙 俗话说:长哥长嫂如父母.我在我家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然而长期远在他乡,顾不了家.排行第二的秋月,很小的时候带弟弟妹妹,未成年时就开始 ...

  • 【作家专栏】杨盛龙| 克鲁姆洛夫记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言为心声.每当我趟过某一段奔腾的生活之河时,那水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我采撷了她的千姿百态 ...

  • 【作家新时代】(特约作家总部)《作家专栏》总第064期:北京校园之旅(一) ·多民族多彩生活|杨盛龙(北京)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春天快乐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微刊已经成为& ...

  • 【文学时代微刊】《作家专栏》总第156期:小路有多小|杨盛龙(湖南)

    文学时代微刊第2045期 <作家专栏>总第156期 小路有多小 特约作家/湖南·杨盛龙(原创) 一条小路,悠悠长长,两边是绿黄叶相间的树丛,一束束阳光从树枝叶间斜射下来,路上满是落叶,路边 ...

  • 【文学时代微刊】为了忘却的自行车|杨盛龙(湖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 ...

  • 【作家专栏】杨盛龙| 住在谁家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言为心声.每当我趟过某一段奔腾的生活之河时,那水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我采撷了她的千姿百态 ...

  • 杨盛龙:挪借时光

    挪借时光 作者:杨盛龙 乡村人家的传统生活在挪借中. 村民们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远离市场,买东西不方便:再就是,因为是短缺经济,有些东西比如较大的生产生活用具,不是每家都有置办能力,各家互 ...

  • 杨盛龙:靠猪活下来

    靠猪活下来 杨盛龙 在我们山乡,家庭所养家畜家禽一般就是猪.牛.鸡.鸭.猫.狗.在长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油盐.多数家庭一年到头才能养肥一头猪,有些贫困家庭一年到头养不肥一头猪.人 ...

  • 杨盛龙:意恐春来早 | 就读这篇

    意恐春来早 杨盛龙 在人民公社当社员的年头,我喜欢秋天.冬天,害怕春天.夏天,原因是春荒连夏荒,填不饱肚子,脚发软,身子发虚. 往日说,栽秧酒,打谷饭.秋天是收获季节,打了粘谷打糯谷,收了黄豆收苞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