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漆沮觅上古
文/闻双全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漆沮是一条河,由耀州入富平经阎良过临潼入渭河。而漆沮在耀州以上是两条河,东为漆水河,西为沮水河。漆水河发源于铜川市印台区,下流经黄堡过耀州,在岔口与沮水河交汇入富平。
黄堡古镇西端有一土阜(图1),上有古寨,名黄堡寨。每每乘车过黄堡,总感觉该土阜应是上古掘壕为城的。如本人考证的富平县堑城是轩辕皇帝仙逝的鼎湖一样,也是掘壕为城。2021年7月17、18日两天,本人踏勘黄堡古寨和其上的红崖新石器遗址,后又参观了铜川市博物馆,收获颇丰:
收获一:黄堡古寨人居的最早时期可上溯至新石器,证据是本人在古寨觅到一枚尖底瓶残片和多枚红陶残片(图3),其中一片还有彩绘(图4)。
收获二、发现两处上古先民用白灰抹了底面的居住屋(图5)、(图6)。
收获三、发现一枚上古坩埚(图7)、(图8)。
收获四、发现一枚尖底瓶底残件(图9)(图10)。
收获五(铜川市博物馆)、见到多枚葫芦瓶(图11)、(图12)。
收获六、(铜川市博物馆)见到多件上古坩埚(图13)、(图14)。
收获七、见到多处多代倾倒垃圾的现场(图15)、(图16)。
收获八、黄堡古寨为堑城(图17)。
收获九、漆沮先民由新石器时期繁衍至今没有中断。
对以上发现和收获作以下认识和论证:
一、黄堡是一处特大的上古先民居住地
黄堡古寨,极象一只凤凰的头,红崖村是这只凤凰的肩,其上石坡村是凤凰翘起的尾,凤凰右侧小河,左侧漆河,二河相夹故凤翅无法伸展。凤凰伸头,便是吕家岩新石器遗址,凤凰左回头,便是瓦窑沟遗址和李家沟遗址,这样红崖村遗址、吕家岩遗址、瓦窑沟遗址和李家沟遗址无疑在上古是一个大村落了,而这个村落的管理中心应该就是黄堡古寨。进一步的结论是,在漆河两岸,是有这样二级台塬的地方,都有上古先民生活居住的痕迹(图18)。
在红崖上古遗址发现的两处上古先民用白灰抹了底面的居住屋(图19)、(图20),是非常重要的,该白灰应该是当地的硅酸盐(俗称白土),而不是用碳酸钙烧制的石灰。而且一处居住屋的地面是专门用火烧过(图21)的。这说明,漆沮的先民在彩陶时期已经用白土抹居室居住面了。而且应该肯定,不是所有的居室都用白灰抹居住面,能够居住有白灰抹面居室的人应该是族群里上等人。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陕北无定河流域有许多新石器晚期遗址,其居住面也进行了抹灰处理,如神木县石峁遗址和横山县寨山遗址,都有居住面抹灰的情况,而且抹灰的材料发生变化,颜色几乎和水泥无二。
红崖遗址最早彩陶时期,6000年前,在鬲使用之前,石峁遗址和横山县寨山遗址约4000年,在鬲使用之后。所以石峁遗址和横山县寨山遗址先民是漆沮先民外扩的结果。反过来说,石峁遗址和横山县寨山遗址的灰抹面在漆沮找到了上继承。当然,抹面的白灰不应该是碳酸钙烧制的白灰,而应该是当地的白土,因为当时不可能有1200度温度的材料(煤炭)和技术。它对无定河边寨山遗址、石峁遗址的居住面抹灰的材料提供了分析的视野。
二、红崖坩埚的上古文化意义
红崖坩埚是烧制什么的?首先,它不是冶铜的,因为没有冶铜残留,也没有冶铸成功的铜件。而且坩埚极小,无法溶铜。冥思苦想后,本人忽然感悟,它应该是最早的医药使用的炼丹坩埚。所以本人有目的的在铜川市博物馆注意,果不其然,还真有几个本人疑似的上古坩埚。如果本人上古坩埚的观点成立的话。则中华民族的医药史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同时通过上古炼丹,我们也可以考证上古新石器时期先民的智慧和文明。而且这个文明的核心和发源在漆沮。
三、尖底瓶和葫芦瓶
红崖遗址有很多尖底瓶残片,而且还捡到一枚可辨别为瓶底的残片(图22)。在博物馆,有一个完整的尖底瓶(图23)和几个完整的葫芦瓶,为什么要在这里把尖底瓶和葫芦瓶一起讨论呢?因为它是破译尖底瓶作用的一个节点。
尖底瓶是盘条底,葫芦瓶是平底,尖底瓶是绳纹制作,葫芦瓶是普通制作,尖底瓶为什么刻意要绳纹制作?为什么要盘条底制作?而且尖底瓶没有葫芦瓶使用方便,一个族群或者家庭,有葫芦瓶就可以了,无必要那么复杂去制作不方便使用的尖底瓶。所以本人认为,它是为了结实。
讨论到这里,尖底瓶运输液态盐的结论就明确了,不然,富平县卤泊滩的液态盐怎么运送到六十多华里外的黄堡?当然,先民们畋猎采摘如果整天在塬上劳作,用尖底瓶带水也未尚不可。应该关注的是,上古先民们是会作平底瓶的,不是不会作平底瓶而愚昧的作尖底瓶。泥盘条底是结实的必须,尖底也是结实的必须。
四、关于上古倾倒垃圾
在古遗址黄堡寨和红崖新石器遗址断面,每每发现后代倾倒垃圾的遗痕,特别是煤炭使用后的煤炉渣(图24)(图25),比比皆是。这样,一个问题就不可回避了。铜川地理特征是丘陵山塬,几千年来居住特点都是“陶(yao)复陶穴”,即临崖挖窑穴,门前临沟,所以几千年的生活垃圾都是出门向沟倾倒,包括石峁黄城台,垃圾把一层台都覆盖了。
现在“上古灰坑是垃圾坑的结论”,就明显污蔑了先民的智商。因为没有必要去那么费力的挖那么大的规范的坑去倾倒垃圾,特别是临沟的丘陵地区。红崖遗址临沟有密密麻麻的灰坑(图26)(图27)赫然在目,有必要挖坑倾倒吗?还有废弃窖藏,红崖的先民的菜窖上古肯定有,当时萝卜、白菜、土豆等不知道有没有,但是瓜和其它能够冬储的蔬菜是肯定有的,冬季窖藏也是必然。该窖废弃了,没必要刻意的以灰垃圾填充。而且还那么多。一个关中,甚至关中以外,都用灰垃圾填充废弃窖。这里为什么要特意讨论上古倾倒垃圾,因为它障眼了,它障住了研究者观察灰坑是原始爨灶的眼,而且是权威之障。
五、关于堑城和窑穴
本人考证富平县堑城是轩辕黄帝仙逝的鼎湖,并认为该富平堑城掘壕为三是人工所为,不仅富平县堑城,甘肃庆阳古城也是掘壕为城,特点是利用两河交汇的夹角。现在实地踏勘,黄堡古寨也是利用两河交汇的夹角。这个中华民族上古的筑城理念,在关中也应该是密密麻麻。
红崖地理是丘陵和山区的过渡区,所以有大量的梯田式塬畔(图28),上畔和下畔形成天堑,无须人工挖堑壕。而这种地貌,又非常适宜挖窑洞,所以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上古居住,是宜室则室,宜窑则窑。而人类最早的窑居,就应该是漆水之滨和沮水之滨。因为这里是富平县卤泊滩液态盐的方便供给区。如此地理条件的先民,只知道盖茅棚,而不知道凿土窑,那就离奇了。其实在杨官寨遗址,就有实实在在的土窑。
六、彩陶的彩绘是上古标识和信物
铜川市博物馆有一彩绘葫芦瓶(图29),无论从做工还是彩绘,都是新石器彩陶的极品。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彩陶,发现从器型和彩绘都可以归类。其器型可以归类:尖底瓶、葫芦瓶、盆、缶、碗。其彩绘可以归类:宽带纹(图30)、人面鱼纹(图31)、鸟(图32)、花(图33)。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个地方有发现,而几百里外甚至千里外竟然有同类。半坡的人面鱼纹盆,大地湾也同样有,华阴的鸟图富平县蟠龙湾遗址也有,至以尖底瓶、敛口缶和葫芦瓶各遗址比比皆是,制作理念同一无二。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在关中爨灶鬲之前时期5000年左右,反映了它时间的厚度,其范围以关中为核心西到陇东,东到晋南、豫西,南秦岭,北乔山。这么个区域稳定5000年左右,应该形成了其区域范围的族群统一。统一的特点:1、爨灶;2、陶器器型;3;陶器彩绘特色。4、筑城理念。
上古陶器分实用器和非实用器,非实用器我们也可以明确其为精美器。这些精美器的制作笔者认为是国家统一而为。因为一个族群点,不可能培养一个同水平、同认识的画工,其作画原料也不可能都一样方便。我们以吕家崖出土的葫芦瓶为例,这一个葫芦瓶的绘制成功,应该要有无数个失败品的葫芦瓶支撑。陶器产品也一样,不会一蹴而就。应该有一个漫长的衍进过程。
这是红崖遗址的红色的粗夹砂陶残片(图34),细灰夹砂陶残片(图35)。
所以国家,也可以说为族群,由于信物的需要,可以安排专门人员设计设计,可以安排专门人员集中画制。所以,关中的彩陶的器型和图腾的特色统一特点,反映了当时关中的国家雏形已经成型。由于关中族群几千年的稳定,其向外发展探索是人性的必然,所以就有了新石器彩陶以关中为核心的诺大范围,就有了良渚遗址、红山遗址等等的短期辉煌。其所以他们没有发展和长命是它们没有关中的天然自然条件,特别是黄土地可避洪灾和卤泊滩的盐资源。
七、中华民族历史没有中断的主体在关中,标本在关中
在铜川市博物馆,有一解说牌(图36)如是说:“北村遗址位于耀州区石柱镇北村,1984年北京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有仰韶、龙山、商、东周等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这段解说说明了什么?它说明这块地方由仰韶时期开始,人类在这块土地的繁衍生息一直连续着,没有中断。其实这也是关中历史文化的特色。比如马腾空遗址和姜寨遗址,都是这样。可是有些遗址则不同,比较显著的应该是石峁遗址、红山遗址、陶寺遗址和良渚遗址,不知何来,不知何去,颠倒了一群专家。世界上历史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民族是中华民族,而其牢不可破的支撑则在关中。其实仰韶之初、仰韶之前的破译依然应该在关中。
结束语
黄堡古寨、红崖遗址的踏勘,铜川市博物馆的参观,使本人更加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上古史不是什么“满天星斗”和什么“一体多元”。而是关中一片独大,然后环波状的外扩。而形成世界历史文明唯一没有中断。这个没有中断的历史时间段不是5000年,而是10000年
然“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是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