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唇炎(秘方数:5)

本病系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唇粘膜慢性炎症过程而言。损害以下唇为主,上唇及口周皮肤亦偶可累及。临床表现可有急性阶段与慢性阶段之别。急性阶段轻者仅有唇红缘浸润、肿胀、脱屑;重者则唇粘膜红肿、糜烂、渗出,有继发感染者甚至形成溃疡,可有脓性分泌物。慢性阶段轻者干燥、脱屑,或有少许渗出;重者常见唇部红肿、浸润、肥厚,往往唇红部有细小纵裂,易出血,病程迁延,时轻时重。自觉瘙痒、触痛或烧灼感,妨碍进食。

病因较复杂,如接触致敏物质(牙膏、口红)、烟酒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感染、日光、机械性刺激(咬唇、舔唇、小儿流涎、吮吸手指)以及体质因素等都可能诱发本病。
诊断主要依据反复出现、时轻时重、长期不愈的唇粘膜肿胀、浸润、水疱、糜烂、结痂、鳞屑、干燥、纵裂等慢性炎症改变;有的患者或见黄色、灰白色假膜,揭下后露鲜红出血面。因接触致敏物质所致的接触性唇炎,病变部位与接触面积基本一致,停止接触后常可痊愈,再接触时复又发作。因日光照射所致的光线性唇炎,皮疹常以下唇为主,夏季症状明显,病变的加重或缓解与日光照射时间长短有关,避免日光照射后症状减轻。以反复脱屑、浸润肥厚表现为主的剥脱性唇炎,多见于女孩和青年妇女,有的往往有咬唇或用舌舔唇的习惯等。在诊断方面有时需作粘膜活组织切片检查,以与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肉芽肿性唇炎和粘膜良性淋巴细胞增生症或粘膜良性浆细胞增生症相鉴别。
治疗主要是寻找及去除病因,尽可能避免各种局部刺激因素,如停用各种可疑的接触致敏物质、不吃刺激性食物、禁烟、避光、不咬唇及舔唇;注意局部清洁及口腔卫生。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外搽。
唇炎与中医文献中所述的“紧唇”、“唇疮”、“唇风”及“唇湿”等相类似。中医认为其病机多由脾胃湿热内蕴,湿浊逗留火郁化火,外受风邪,风性上行而挟湿浊上蒸于唇;或因过食肥甘醇酒、辛热温燥之品,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消灼津液,胃阴不足,津不上承;或是禀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触冒风热,感伤燥邪,伤阴化燥,损折肌肤;或为脾胃湿热与情志郁结相并,以致湿热上攻,折于肌腠、搏于口唇而致病。治疗上主要从临床辨证采用清热除湿和养阴润燥两大法则。(侯镇文)

方名:调胃除湿方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和胃,除湿清热。主治慢性唇炎而呈渗液、湿烂、结痂及鳞屑现象者。【处方组成】

茯苓10克、白术10克、芡实10克、山药15克、枳壳10克、生苡米15克、生扁豆15克、大豆黄卷15克、萆薢10克、黄柏10克、金莲花10克,水煎服。【辨证加减】

口干渴者加沙参、石斛。【临床疗效】

治疗接触性唇炎和剥脱性唇炎14例,痊愈5例(占41.7%),显效5例(35.7%),有效2例(14.3%)。【处方来源】

北京市中医医院赵炳南。【按 语】

方中茯苓、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枳壳醒脾和胃;生苡米、生扁豆、萆薢清脾除湿;大豆黄卷清解表邪;黄柏、金莲花清湿热解毒。本方去邪而不伤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侯镇文)

方名:甘露润燥方

【功能主治】

功能养积益胃,清热润燥。主治慢性唇炎而呈口唇肿胀、浸润肥厚及干裂脱屑现象者。【处方组成】

生地9克、熟地9克、黄芩9克、枇杷叶9克、枳壳9克、石斛9克、桑叶6克、玄参9克、茵陈6克、甘草6克、水煎服。【辨证加减】

口唇干燥裂口者去黄芩、茵陈,加当归、红花。【临床疗效】

治疗剥脱性唇炎、光线性唇炎及接触性唇炎17例,痊愈7例(占41.18%),显效5例(29.41%),有效5例(29.41%)。【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按 语】

方中生地、玄参、石斛凉营、滋阴、保津;枇杷叶清胃热;熟地养血补阴;黄芩、茵陈清利湿热;枳壳醒脾和胃;加甘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可用于慢性唇炎之以干燥脱屑为主要表现者,亦可用于有渗出、糜烂、结痂现象者。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侯镇文)

方名:桑菊润操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润燥,凉营养阴。主治慢性唇炎。【处方组成】

桑叶4.5克、菊花6克、生山栀9克、黄芩6克、连翘9克、生石膏15克(打碎)、当归6克、大生地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光线性唇炎及接触性唇炎5例,均为有效。【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顾伯华。【按 语】

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热;黄芩、山栀清热燥湿;连翘解毒透表;石膏清胃热、泻火;生地凉血、清热;当归补血、养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本方清热、燥湿、疏风之力较强,故适用于以脾经湿热内蕴表现为主的患者。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侯镇文)

方名:凉膈清脾饮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邪,清胃火,解热毒。主治干燥型或湿烂型慢性唇炎。【处方组成】

防风3克、荆芥3克、黄芩3克、石膏3克、山栀3克、赤芍3克、连翘3克、鲜生地3克、薄荷3克、甘草1.5克、灯芯草根3克,水煎服。【辨证加减】

病期较长、热盛伤津者酌加石斛、丹皮等。【临床疗效】

治疗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一般内服3-5剂后症状即明显减退。【处方来源】

孙弘。【按 语】

方中防风、荆芥祛风解表;黄芩、山栀、连翘清热利湿、解毒透表;赤芍、生地凉血清热;薄荷疏散风热;灯芯草利水渗湿;加甘草以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合用以奏清热解毒、疏风凉血、渗湿之效。(侯镇文)

方名:唇风煎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祛风。主治以渗液、糜烂、痂皮为主要表现的湿烂型慢性唇炎。【处方组成】

白藓皮15克、蛇床子10克、川槿皮10克、地肤子30克、苦参片30克,每日1剂,置砂锅内煮沸约10分钟,离火之后去除药渣待温。

用法:将患唇浸泡于药液内,每次浸泡15分忡;或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敷于唇部。两种用药方法轮流使用,但以唇部直接浸泡在药液中为主。本方对健康皮肤及粘膜基本无刺激性。【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应用2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痊愈20例(占83.3%),显效2例,有效2例。平均疗程为17天。【处方来源】

北京市口腔医院许姜泽。【按 语】

方中白藓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蛇床子除湿祛风;川槿皮清热杀虫;地肤子清湿热,祛风止痒;苦参片杀虫除风、治湿止痛,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效。(侯镇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