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识别异常股权结构

企业股权结构及演变过程,背后均隐含着商业动机,而上述商业动机是授信评审和决策过程中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的识别异常股权结构,这对理解企业的商业动机,进而辅助授信决策,是较为有意义的事情。

一、明股实债

企业股权结构中,如存在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投资者,表面上为股东,实际上多为债权投资。因此,多存在对赌协议,对赌协议的签订,对银行的授信安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调查中,需要求客户提供投资协议,仔细研读对赌条款,并谨慎评估其对银行债权的影响。部分客户虽提供投资协议,但投资协议对退出方式未严格明确,不排除客户与投资公司等明股实债投资者另签订对赌协议的可能。

案例1:

全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5月成立,主营:蔬菜、水果种植、加工、销售。2015年底申报授信8000万元。股权结构为:实际控制人自然人A出资1211.5万元,占比70%;B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7500万元,其中433万元为股本(占比25%),其余7067万元记为资本公积;其他20位公司管理者出资88万元,占比5%。

按照投资协议,全美农业应于2014年向证监会报会,因国内证券市场状况及IPO新政尚未出台,经股东和保荐机构协商,拟将报会进程延后一年,拟推迟至2015年再报会,如果申请人在2015年不能上市,则申请人按照10%的成本作为投资补偿支付给B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但是由于全美农业认为目前市盈率较低,计划3年以后(即2018年)后再上市。

备注:投资协议中前期未约定回购条款和对赌条款,但后期仍签订了补充回购条款,仍为明股实债。

二、所有权性质不明

股权结构的背后,存在在股东间的商业动机和意图,通过了解股权结构,并结合企业商业逻辑和定位等,能对授信评审提供诸多有意义的信息。如两个股东A和B,其股东结构对比可以是9:1(绝对控股)、67:33(绝对控股)、51:49(相对控股)。假定三家股东A、B、C,股权结构对比为40:30:30,A只可能为相对控股,此时不排除B和C为一致行动人等,真正的控股方可能是B和C背后的人。

案例2:某国企2000年成立,主营药材批发,连续多年经营情况均一般,其持有某公司100%的股权。2016年民营各增资本30%。形成40%、30%、30%股权结构。但经工商查询,两家民营资本,其各自也是2016年新成立,各自股东均为自然人,且各家发家史不明。

备注:评审时,对两家民企增资扩股的商业动机和合理性存疑问,要求经营机构补充调查。后续调查得知,两家民营资本均为代持股,实际控制人为当地某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因投资范围广,关联企业非关联化严重,各家银行对其资产、业务版图等多不清楚,多不敢介入大额授信。

案例3:某国企A 2002年成立,主营旅游景区开发。其与某建筑类民企B 2014年成立企业C(国企A持股51%),主营建筑施工。但后续企业C股权均被银行查封。

经查情况为,国企出背景,表面控股,民企负责操作具体业务,后续出现民企系资金链断裂,诉讼频发,新公司股权遭查封。

备注:关注国企、民企组建新公司的商业逻辑和合理性。对股东均需追查至最上面的“根部”投资者,对负面消息较多的投资者,需审慎评估风险。

三、代政府持股

部分国企,受政府委托,代政府持有下属国企的股权,但实际上,但对下属国企的财权、人事权等均不具有控制权。

案例4:某A市国资工业投资企业,其持有A市所有市国有工业企业。现其旗下B企业申报授信,但A不能提供担保。经查,A企业虽持有B企业股权,但对其日常管理均不负责,其仅为代政府出资。

提示:对上述A企业,需审慎评估企业实际掌控的资产和业务,真实评判其偿债能力。对上述B企业,需详细调查其人事任命文件和资金归集方向等,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还原其实际控制人。

四、拉郎配型平台合并

目前,平台类企业为直接融资之便利,通过行政指令方式,将区县级平台拉郎配型的注入上一级平台公司中。实际上,区县级平台和上一级平台隶属不同的行政考核,表面控制,实际上不具有控制力。

案例5:某平台类公司,州政府持有其51%股权,县级市政府持有49%股权。所有业务均为县级市政府委托代建类业务。

提示:实质上为县级市平台,最终还款来源仍多依托县级财政(委托代建项目来自县级市政府)。

五、隐瞒控制权

实际评审中,经常遇到,企业A对企业B具有控制权,但从股权上看,不具有控制权和关联性。极端情况下,B可能为A的销售渠道,通过A销售给B再销售给C(非关联方),企业B可能通过做亏、预付采购款等各种手段,美化企业A财报。总之,通过上述操作,可扩大核心企业收入和利润,但实际上整个集团经营情况可能不容乐观。

案例6:某重庆医疗贸易企业A,产品采购预付款为主,其最大的供应商为西藏某地区某医药有限公司B,B也采取预付款方式采购,其主要上游为重庆的制造业C。重庆的C主营妇科用药,年收入6亿,销售费用高达2亿,推测药品不好销售。

上述企业采取预付款采购模式的商业动机合理性?

提示:议仔细核查上下游企业股权结构,结合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对不符合常理的上下游和结算方式需特别谨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