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防治绝招』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山区、草原、森林、新开垦的荒山、江河湖泊低洼地带。可呈地方性或局限性流行;多见于年长学龄儿童,以冬季发病为多。患者非主要传染源,鼠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有哪些症状
起病急骤,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症状;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证(发热、出现血、肾脏损害)和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但轻型患者往往无典型过程:
1.发热期:体温在1—2日内迅速升至39-40℃,并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并有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称为三红),有的球结膜和眼睑水肿与充血。病后2—3天:皮肤黏膜可出现瘀点或索状、簇状瘀斑,重症可有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腹腔出血、阴道出血及尿血等。
2. 低血压期,在病程第4--6天出现,随体温下降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症状,一般为1--2天。
3. 少尿期:在病程第5--7天出现,故可与低血压期重叠。患者出现尿少,甚至尿闭,尿中可出现膜状物。此期常并发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继发感染等。一般持续2—5天。
4. 多尿期:在病程第9—14天出现,尿量增多,易导致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症。本期持续数天至数周。
5. 恢复期:经发病3--4周后开始恢复,尿量正常,一般情况好转,除软弱外无明细自觉症状,整个病程1--2个月。
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大青叶15克,生石膏15克,金银花15克,生大黄6克.黄连6克,黄芩6克.生地黄12克.玄参9克,牡丹皮9克,知母6克,连翘9克,竹叶6克。
*恶心,呕吐,加霍香6克,佩兰9克,姜半夏9克;
*热毒炽盛,斑色深紫,加紫草g克;
*吐舰便血,加紫草9克,白茅根15克;
*神志昏迷,加服安宫牛黄丸。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基本方二
杏仁9克,麻黄9克,桔梗9克,厚朴9克,苍术9克,大腹皮15克,猪苓6克,泽泻9克,滑石(包煎)9克,竹叶6克,薏苡仁9克,大黄5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墓本方三
黄芪50克,白术12克。枣皮9克,太子参20克,当归10克,炒升麻9克,黄柏5克,柴胡8克,金樱子12克,桑螵蛸12克,覆盆子10克,甘草4克。
*腹脓食少,加厚朴9克,鸡内金5克;
*大便稀稽,加干姜8克,苍术12克;
*恶寒喜温,加桂枝9克;地黄15克。
水煎,每口2剂,日夜频服,待尿量减少至2000毫升/24小时以下.再改为每日1剂;
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
有哪些单验方
1.鲜白茅根60克,芦根60克,煎后当茶饮用,出血热全程均可饮用。
2. 三七粉每次2--3克,或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2—3次口服,用于大量出血。
3.丹参30克,桃仁15克,佩兰15克,赤芍]5克,木香12克,细辛5克,忍冬藤15克.车前于(包煎)15克,桂枝15克,每日2剂,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装入布质袋置双侧肾区湿热敷,也可于药袋上放置热水袋以保持恒定湿热,如药袋放凉后仍可再次蒸热使用。
特别提示
1.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同时将患者污染的衣物用具和患者的血、尿进行严格消毒。
2.加强护理,卧床休息,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半流食,饮水量要足:少尿期给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以控制氮质血症;
3.高热宜用物理降温,少用解热镇痛剂, 以防体温骤降或大汗诱发休克。
4.做好灭鼠工作,不让小儿玩鼠、猫、犬,不吃鼠咬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