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中大名鼎鼎的三杨、三陈和三梁

在我国历史上,父子、兄弟一同上阵杀敌常常会被传为佳话,这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这体现了传承和家庭和睦,也属于是忠君爱国的一种象征。不过,要想达到这一点并不算特别容易,因此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父子、兄弟组合相对来说比较稀少。

除了拥有血缘关系而共同为将,历史上还有一些同姓将领并肩作战的例子,这些拥有相同姓氏的将领常被同时提起,如'二张'、'二李'等等。当然,相较于庞大的武将基数,能够一起作战的同姓将领也并不算常见,不过有趣的是,就在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当中,就同时存在着'三杨'、'三陈'、'三梁'这三组分别拥有相同姓氏的九位著名将领,他们的军衔最低都是少将级别。那么,这些将军分别都是谁呢?

首先,我们说说'三杨',按照年龄排序,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杨得志将军1911年生于湖南醴陵县,他于1928年加入工农革命军,又以团长的身份参与了长征。人们都知道十七名勇士强渡大渡河,而这支队伍的组织者和指挥员其实就是杨得志。抗日战争当中,杨得志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建立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升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此后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都参与其中,最终凭借赫赫战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杨勇生于1913年,是湖南浏阳人,他十四岁就参加了共青团,随后加入工农红军,年纪轻轻就经历了长征的磨炼。抗日战争时期,杨勇曾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作为杨得志的副手歼灭了大量伪军、日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杨勇指挥了志愿军的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直接促进了停战谈判的进行。

杨成武在三杨中年纪最小,他1914年生于福建长汀,十五岁便参与了闽西的革命活动,并加入了工农红军。长征时,他参与了夺取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等艰苦作战,而在抗日战争当中,他更是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用迫击炮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此后,不管是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炮击金门,还是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他都参与其中。1955年,他与另外两位杨姓将领一起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军的'三杨'成为佳话。

接下来说说'三陈',三陈当中最知名的无疑是陈赓大将,他于1903年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将门世家,长大后还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学员。作为解放军中的高学历人才,陈赓不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还在建国后积极投身国防科技与教育建设,为新中国的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可见其贡献有多么重要。

三陈中的第二位是1909年生于湖北麻城的陈再道,他自小孤苦无依,深知当时社会的黑暗,于是十七岁就进入了农民自卫军,随后又参加了秋收起义、黄麻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陈再道率领八路军东进纵队在冀南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并据此积极开展了平原游击战。在解放战争时,他又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国后,陈再道辗转多地剿灭国军残余,维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定与和谐。

第三位陈姓将军是陈锡联,他1915年生于湖北红安,十四岁那年就参与了游击队,随后跟随部队长征,并逐渐当上旅长、司令员。凭借多年的优秀表现和突出贡献,他与陈再道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最后我们再说说'三梁',有趣的是他们分别是生于1912年的梁兴初、梁仁芥,和生于1916年的梁必业。有趣的一点是,他们三位都出自于江西吉安渼陂村的梁氏一族。尽管没有直系血缘,但按照辈分来说,梁仁芥比同岁的梁兴初大一辈,而仅小四岁的梁必业则还要小上一辈。

尽管同出一族的这三位梁姓将军都是于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但年纪与辈分都最小的梁必业却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他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先后在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解放军第三十八军等处担任过政委。建国之后,他更是被任命为中南军区政治组织部部长,发展可谓一帆风顺。

梁兴初抗战时期曾担任新四军独立旅旅长,解放战争时则被任命为第三十八军军长,和当时担任政委的'侄子'梁必业有过合作。相比另外两位,梁仁芥直到建国之后才担任第三军政委,级别到正军级。1955年,梁仁芥被授予少将军衔,而梁兴初、梁必业则都获中将衔,梁氏一族出了三位将军,实在称得上是光宗耀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