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依旧
寺沟山因寺因沟因村而名,是太行山支脉中的一座名山。山势雄伟高大,南北绵延,横亘在东部的平原丘陵与西部的浆水盆地之间,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春秋时期,邢国一度迁都于当时叫作“夷仪城”的浆水,曾经在寺沟山顶建有兵站,作为防卫都城的重要哨所。抗战爆发,东洋鬼子占了北京,占了邢台城,又把烽火烧进了太行山。八路军深入敌后抗日,抗日县政府在浆水成立,时称“青纵”的抗日军政大学辗转来到浆水一代办学,扼浆水盆地东大门的寺沟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南寺沟这样一个自然封闭的小山村,村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几百年,自耕自收,自给自足,从来都不会去招惹到谁,然而,并不因为他们的善良淳朴就能够躲过战争的灾难,侵略者的铁蹄毫不留情地踏进了这块土地。要“跑兵”了,听闻小鬼子进了山,村里人都非常恐惧,纷纷拖儿带女躲进了寺沟山,这巍峨的大山张开双臂呵护它的儿女们。起初,日伪军到村里来扫荡,乡亲们藏于岩穴密林之中,鬼子兵摸不准情况,慑于大山的威势,也不敢轻易上山,在村里打破一些坛坛罐罐就离开了,本来就贫穷的村民倒也没有多大的损失。接下来的日子里,日伪军三天两头来扫荡,村民们借着大山与敌人“捉迷藏”,再也没法安心生活。穷凶极恶的鬼子兵不肯罢休,他们派了大队的人马,由汉奸二鬼子做向导,最终占领了寺沟山。为了控制这个战略要塞,要在最高峰蟠龙寨上修建炮楼。敌人逼着村民们上山做苦力,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蟠龙寨上的炮楼一旦建起来,鬼子长期占领寺沟山,浆水将无险可守,抗日根据地受到直接威胁。八路军派出游击队寻机袭扰,阻止鬼子炮楼的施工。这一天,在寺沟山北边的一个山沟里,八路军打了一场伏击战,两个鬼子兵当场毙命。鬼子军官恼羞成怒,派出日伪军四处扫荡进行报复。鬼子找不到八路军,就把一些群众抓到了山上。为了恐吓群众,他们把山背后补透村的一个村干部逼到悬崖边,一砍刀下去身首分离,活生生杀了人,还把人头从山崖上抛下了山谷。据说,因为山高林密,再加上鬼子兵盘踞在山上,这人头最终也没能找到。山风呼啸,林木含悲,寺沟山记下了这笔血债。血债必须血来偿,岂容鬼子逞凶狂。为了摧毁敌人正在修建的炮楼,驻扎在涉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刘、邓首长派部队百里奔袭,邢台抗日县大队配合出击,迅速拔掉了这颗插入抗日根据地的钉子。赶走了日伪军,寺沟山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与扩大。随后,八路军利用寺沟山的险要地势开办了简易兵工厂,修理枪械,制造手榴弹。今天登上寺沟山,还可以看到蟠龙寨上鬼子炮楼的残迹,黑腰寨的石崖下八路军兵工厂石屋的断墙犹在。魏巍寺沟山,铭记着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我姥娘家就在南寺沟村,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述那些发生在寺沟山上的故事。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那一代人饱受苦难。今天登临寺沟山,站在蟠龙寨上,身临其境浮想联翩,那一段历史一幕幕呈现在眼前,心中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南寺沟村的几位村干部都是“山里通”,他们与生俱来与寺沟山相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深的感情。一路走来,他们指指点点,竞相介绍着每一处山崖、每一道沟壑。有他们做向导,我们上山少走了许多冤枉路,而且对寺沟山的地形地貌、来世今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村支书说,他们正在联系一家公司,要对寺沟山进行综合开发。我的眼前陡然一亮,这寺沟山是一座宝藏,一旦掀开神秘的面纱,它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一定会惊艳世人,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红色传奇也会大放光芒。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这里不仅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者简介:青山依旧,本名郝永渠,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原邢台县浆水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