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运用“失控”元素写好一个故事?

“失控”二字,看起来是个不能再简单的概念,却可以成为撑起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的重要元素。本人是在写《万万没想到》大电影影评时,认真地对“失控”元素进行了审视,随之发现,如果运用恰当,一部完整又精彩的小说、电影,就能自然应运而生~

我们在看“失控”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

我们随便拎出一部带有“失控”元素的作品,看看它的故事是如何发生的:女主和男友开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撞死了一个路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他们决定抛尸。可当女主认为事情终于搞定之时,男友却跑来表达自己的忏悔,想要揭露真相。惊慌失措的女主为了进一步掩饰而错手杀了他,但是事情却没有停息,只越发复杂……

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便出自英剧《黑镜》第四季《鳄鱼》。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样的故事:

开场时的主角过着普通的生活,甚至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但却在某个没人想到的时刻和场景,因为一个人为或天意的意外,主角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这个意外可能是一句脱口而出的脏话,可能是前方突然坍塌的断桥,也可能只是为了躲避警察开罚单而做出的一个愚蠢行为……

这个意外或许不大,但绝对不小,因为以它作为开端,已足以打乱主角现有的生活,于是主角为了让生活恢复到原本轨迹,开始进行一系列举动,但没想到让一切变得越来越糟、不可控制——错手杀了前男友的女主为了不让真相暴露,只能接着杀掉一个又一个可能接近真相的人;脱口而出的脏话让自己社交媒体的评分逐渐降低,女主心烦意乱,一面想要恢复自己的评分,却阴错阳差越来越不堪,接着自己不能搭飞机、不能租车,到最后什么事都做不了……

当我们在阅读这样的小说时,很容易被故事吸引,情绪也会跟着主角的经历上下起伏,会为主角的生命担忧、为ta的愚蠢行为叹息、为ta逃出黑帮的追捕而提心吊胆……而这样被故事情节、主角变化带着走了一路,当结局来临,我们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或许尘埃落定开怀大笑,或许唏嘘感叹,或许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尾让我们不断回味。

那么,我们在看“失控”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表层上看,我们在看精彩的故事,其实,我们是在经历被编剧或者作家带入的本不属于我们的一段临时的人生。

我们在运用“失控”元素的时候,

我们在运用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想把“失控”写进自己的作品,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运用逼仄的主角视角。我们要把全文的描述视角放在主角身上,让观众和读者在逼仄的视角之下跟着主角一步步往下走,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带读者进入“一段临时的人生”,读者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所获知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当然,如果有能力(剧情上也需要),可以辅助提供一些主角并不知情、但是观众知情的信息,从而让故事更加紧张——比如好不容易逃出黑帮大本营的主角,并不知道在下一个转角,那些可怕的打手就在等着自己,等等。

其次,运用逼仄与紧凑的故事节奏。“失控”元素的魅力在于,它让故事飞速地往前奔跑,主角在发生了第一个意外之后,紧接着发生了第二个,第三个,他越发慌了,他开始采取另一个措施,结果仍然没让事情变好,反而成了第四个意外。

如果事情控制住了呢?举个例子,A在家中跟老婆吵架,他挥舞着手里的水果刀,气势汹汹,谁知道老婆脚下一滑,直直地插入尖刀之中。如果此时A非常淡定,又完美地住在一个没人的大别墅,他无奈地摇摇头,来到后院,刨土将老婆埋了,从此无人问起——主角就这么天时地利人和地控制住了!而且正是“控制”的发生,控制了小说突然要往前撒欢奔跑的节奏。

总之在我们处于一个局限的视角与局限的时间之下,主角紧张兮兮不知所措的几个晚上,或者只是单纯事件一个接着一个的短短的一个小时,故事节奏注定不会慢下来。

第三点——虽然在前两点的配合之下,我相信这样的故事至少不会无聊,但是在我看来,第三点却是运用“失控”元素的精髓——符合逻辑的行为模式。

“失控”一个很大的亮点就在于,单凭主角的行为,无需侦探推理就让故事环环相扣,因此主角行为的逻辑就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故事虽然也可以进行,但是会让人很生硬,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为了要制造接下来的这个混乱和冲突,故意这么设置的”,有种“为了失控而失控”的感觉。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A开车不小心撞死了路人,他把尸体藏在了后备箱,等到有机会把他抛尸,结果因为超速而被警察pull停,警察这个时候想要检查后备箱,A苦苦哀求、惊慌失措、最后气急败坏,用随身的尖刀把警察刺死了,从而引发后面更多的凌乱;

第二个,A一身轻松开在公路上,同样因为超速而被警察叫停,他不希望自己被开罚单,最后在和警察的争执之中,一气之下把警察杀了。很明显,第二个故事就十分生硬、没有逻辑,让人明显感受到作者就是为了安排一场“误杀警察”的戏码作为开场,但是纵使如此,故事仍然可以进行下去(这也可以看作“失控”元素的便捷之处),不过读者和观众肯定会少了一丝跟着主角慌乱、手足无措的紧张感,因为大家的心里从头到尾都会秉持一个念头:如果他当初不那么作死,不就好了?

还有一个实打实的例子,就是《港囧》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它也算作“失控”类电影,但是它相对于此前的两部,口碑扑街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电影为了失控而失控,为了混乱而制造混乱,从而不那么具有逻辑。

比如说:徐峥在某个活动场合的三楼,看到了位于一楼大厅的女神,他毫不犹豫地从天花板抓着一根绳子就溜了下去;王宝强为了抓住某样东西,奋不顾身地从天桥下跳下去,如果不是正好来了一辆敞篷公交,他绝对就死了——当然后面的失控和矛盾绝对可以制造出来,也可以要多混乱有多混乱,可是正常人谁会这么做事呢?只能让人看了之后心生疙瘩。

总之,我们在运用的,就是研习君此前也提到过的一些技巧,只是这些技巧在这里会更加放大,更加专一:比方说,我们要避免上帝视角,专一地从一些角色的视角出发,但是到了这里,则是要求你用逼仄的视角去呈现现有的信息;比方说,我们说要控制故事节奏,但是在这里,也许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停顿和无关紧要,都会让读者无聊地往后翻几页……

我们在写“失控”元素的时候,

到底在写什么?

通过上面一连串的例子,你可能会问,写失控元素的故事,到底是在写什么样的事呢?这就完全取决于作者/编剧本人了。《泰囧》《人在囧途》是一个喜剧故事;《宿醉》系列一个喜剧+侦探的故事;《黑镜》里的故事,则可以很荒诞、阴暗;《看不见的客人》,将推理、惊悚等元素玩得炉火纯青。但总之,主角们都在冒险,如果你想要带领读者们进入到一个冒险的生活,把失控元素加入到故事中,绝对不会错。

同时,失控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只有故事的空壳子,相反,人物与现实可以更好、更自然地在里面表现。

写人物——

主角是什么样的性格,我们甚至不需要交代,在后续发生的一连串意外中,他的行为、他的心里活动,便是他性格逐渐完整的体现。

很多人总会强调“主角身上的变化”,意思是如果主角的行为、心理、性格等各方面仍与开篇时一模一样,那就显得格外失败与无聊。不用担心,失控里的主角必然地会经历一场ta人生的大变革——ta是懦弱的人,则会在失控之时选择逃避,但到了最后关头不得不勇敢起来;他是一个勇敢、激进的人,则会采取冒险的行为,但是他发现谨小慎微和提前谋划会有更好的结果……

写现实——

人们常说,小说要有现实意义,那么你想写现实主义,失控主题也可以帮助你——主角追求荣华富贵,行贿受贿,虽然看似在一步步维持自己的一切财富,但是最后却落得人财两空;一个小小的不让座,让主角备受不明真相的人们责难,致使ta一步步走向崩溃……

所有这一切,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交代,去评论,只需要随着事情一点点的发生,你想要表达的现实意义、你想要刻画的人物,都会清晰地浮现出来。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失控现场”,希望可以给不知道现在要写什么的你,带来一丝灵感:你的主角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普通人,然后让ta发生一个不大不小、但会彻底改变ta生活的意外吧,看看ta会做什么,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控制、越发混乱的。

所有你的想法,穿插其中展现出来,我相信,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自然地呈现了!文/西雅图大金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