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第1章(2)我是道,但我的名字不叫“道”【我读老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提    纲

结构:

第一句,抛出“道”的概念;

第二句,说明“道”的作用;

第三句,如何认识“道”;

第四句,照应第一句,进一步说明“道”的不可言说。

底层思维逻辑:“大无”和“大有”的对立与统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道”:名词,道理、原则、道路等等,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

第二个“道”:动词,用语言指称;

第三个“道”:恒常之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本体意义上的道,老子哲学里的专有名词。

第一个“名”:名词,具体事物的名称,比如房子,汽车等;

第二个“名”:动词,命名称呼;

第三个“名”:恒常之名,老子哲学里对“道”的指称。因叫做“道”是权宜之计,常名其实是无名。

定语后置,顺过来: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泰清问无穷是否知道“道”。无穷不知道。

问无为,无为说,道就是“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

问无始到底谁对谁不对。无始说,不知为知,属于内涵的;知为不知,属于表面粗浅的。“道”不是用眼睛看来的,也不是用耳朵听来的,更不是可以言说的。那些问“道”的人,自己都没听说过 “道”,因为“道”不能问。即使问了,也无法回答。不能问一定要问,不能回答一定要回答,问是空洞的,答案也是没有内容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一(读法)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一)   天地与其它万有之物都是“小无和小有”,即具体形象之物。

当“大无”产生“大有”,大有再产生万有的具体形象之物时,“始”先于“母”;

当大无和大有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始”与“母”同时存在;

“无”和“有”皆属于“道”的范畴。

二)   天地不同于其它万有之物。

“大无”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万有之物。其中,“天地”和“阴阳”同属于“大有”,属于“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二(读法)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一)“无名”与“有名”:道。因其是万物之母,只能是“道”的范畴,“无名”和“有名”与“大无”和“大有”相对应,包含了以上“一”中的两种情况。

(二)“无名”指“道”,“有名”指“小有”之名

河上公注解:无名为道,有名为天地,天地有形有位,有柔刚,有阴阳,所以有名。天地含气生万物,……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圣贤,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

《红楼梦》贾雨村和冷子兴谈论贾宝玉,冷子兴认为宝玉长大后必是色鬼无疑。

贾雨村不以为然: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外,其他都差不多。

之所以成为大仁者,因吸引了天地清明灵秀之气;

之所以成为大恶者,因吸收了残忍乖僻之邪气。

天下太平,吸收正气而生的人比比皆是。

邪气不敢荡溢于光天化日,而充塞于深沟大壑,

风一吹,便泄漏一丝半缕。

若正气经过,两不相上下,正邪混合之气便赋予了某些人。

这些人不能为君子,也不能为大凶大恶者。但他们的的灵气在万万人之上,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万万人之下。

究竟成为什么人,就要看后天了。生在富贵公侯之家……生于寒门……

很难说曹雪芹没看过河上公的注解。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一 (读法)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妙:微妙,难琢磨;徼:边界;其:从下文看,指道。

从无(“大无”或“小无”),观察“道”的奥妙。

从有,观察“道”的边界。

因为万有之物有边界,有终结。

又因为道存在于万有之物中。

所以从这个角度,道有它的边界。

从根源意义上,道是没有边界的。

二 (读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欲”:广义,人对万有之物的区分。

“常无欲”:万物皆一,回归或接近“道”之“无”。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幽昧深远,精深微妙。

此两者:“大无”和“大有”。

“玄之又玄”:一切精妙的根本即“道”。

名号则大失其旨,称谓则未尽其极:

道、玄、深、大、微等等,其意义都有限。

弥纶无极,不能说它细;微妙无极,不能说它大。

玄之又玄。

还可以看看:

第2讲:第1章(1)老子的创世纪【我读老子】

第1讲 序:老子西行为何骑牛不骑马【我读老子】

老子的秘笈【我读《老子》】

人们为什么喜欢游戏不喜欢工作【读书人】

(0)

相关推荐

  • 老子之道实为丹道之道

    --读<悟真直指详说>有悟 <老子>一书,自战国末经历代注家注疏,各以本位理解论述,以本尊理论注入,以诸家自身角度延伸,加上道教本身宗教化的需要,使<老子>原来的主 ...

  • 从“无名”到“有名”居然就是太极生两仪?老子和周易被打通了?

    <老子>的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接下来,老子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们先来说"无 ...

  • 第5讲 第3章 可是,我不想舒服地当动物【我读老子】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民心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提纲 第1段 ...

  • 第21讲 第20章 世像百态,装个傻不容易【我读老子】

    第20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 ...

  •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一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天.命.性.道.中.和等基本概念,性.道.教三者的关系,戒慎.慎独等存养省察功夫:理解中和的功用,中庸之道 ...

  • 《道德经》第四讲 第三章 感悟《一》

    原文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 《道德经》第七讲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 ...

  • 《道德经》第八讲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段和 21 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