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袋料栽培要点
自古以来黑木耳就是人们喜爱的山珍,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倍受消费者喜爱。黑木耳是一种质地鲜脆,滑嫩爽口,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主要产地在黑龙江地区,以前以段木栽培为主,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模仿袋料香菇栽培效果良好。在认真研究总结外省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自然条件,采用塑料大棚和大田袋栽新技术。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确实是南方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一、菌种选择.
选用优良菌株是袋料栽培获得速生高产优质的关键,选择菌丝生产温度在5-32℃之间,以23-27℃为最佳,子实体在10-27℃均能生长,以15-20℃为宜。其出耳早,开片快,朵形好,色黑肉厚有光泽,抗逆力强,质量好,产量高而稳定菌株,是目前推广的首选菌株。
二、选择最佳季节栽培
黑木耳属中低温恒温型真菌,耐寒怕热,菌丝在0℃以下较长时间不会死亡,在37℃时停止生长,菌丝在培养阶段最佳温度为23-27℃,子实体温度为10-27℃,最佳以15-20℃为宜。一年中可进行春、秋两季,即3~6月为春栽,9~12月为秋栽。制袋生产均提前2~3个月,经60天左右正常温度培养。每袋装干料0.9㎏,可收干品150~200克左右。
三、科学配方
(1)木屑50㎏ ,麦皮10 ㎏,石膏1㎏,碳酸钙0.5㎏,生石灰0.5㎏,含水量60~65%。
(2)木屑40㎏,棉籽壳10㎏,麦皮5 ㎏,碳酸钙0.5㎏,石膏1㎏,生石灰1 ㎏,含水量60~65% 。
四、菌袋制作及灭菌
菌袋规格:15×58×0.05cm或17×36×0.05㎝的聚乙烯塑料袋。把配好的培养基及时装袋,塑料袋以不漏气为准,培养基配制后进行装袋,装袋时培养基要松紧适中,上下均匀,不留空隙,装袋时菌袋口要留5㎝扎口,用专用扎口机扎紧,防止灭菌后松懈。将培养袋装进灶内进行常压灭菌,注意火力要“攻头、保尾、控中间”,攻头就是用旺火猛烧,在5小时内菌袋内部温度要上升到100℃,控中间是将100℃保持12小时,同时密切观察锅内水位,防止锅内烧干。灭菌时间结束,停火焖一夜后出锅,同时注意检查菌袋,如发现有小孔残破袋,立即用胶布封贴,以防杂菌侵入造成感染,菌袋要及时搬到巳消毒好的接菌室叠好,让其自然冷却。
消毒: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消灭杀死物体表面或者环境中一部分微生物,消毒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方法,消毒得到的无菌环境是相对的。
灭菌:灭菌是指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消灭杀死物体表面及内部的所有微生物,灭菌和消毒相比是绝对的,灭菌后的物体是绝对无菌的。
五、接菌
待培养袋温度降到28℃以下进行接菌,栽培种要求菌丝粗壮洁白,菌种适龄,一般栽培种是用塑料袋装的菌种,接菌时将栽培种用75%酒精擦净表面消毒或用一熏净水溶液浸泡消毒,接种要注意以下4点:(1)传袋人发现袋面有杂物要用干布擦净;(2)打筒人左手拿75%酒精,棉球消毒袋面,接着右手拿制穴工具;(3)接种时要轻、准、快,菌种要高于袋面2mm,以防空气侵入,用17×60cm规格塑料袋套栽培袋;(4)菌袋叠成井字型,要求叠放整齐、有序,留有间隔,叠得太紧太高,不利于通气。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作为分解者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人类。在食用菌栽培中,接种室内的空气、设备、工具等物体表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而我们经过灭菌的培养基是绝对无菌的,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在营养、pH值、水分等条件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为了避免其他微生物也在培养基上生长,影响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就需要杀死或者部分杀死这些微生物,也就是需要对接种室环境进行消毒。
药物熏蒸消毒法:在接种前,用专用的食用菌熏蒸药品,按照厂家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熏蒸,现在常用的药物熏蒸药品分为含有二氧化氯或者二氯异氰尿酸钠两种。
药物熏蒸法的优点:消毒比较彻底,没有死角。
药物熏蒸法的缺点:药物残留较多,接种人员舒适性差,长期使用对接种人员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通常我们以药物熏蒸消毒法为主,以紫外线、臭氧中的一个为辅,接种过程用药物喷雾消毒法维持相对无菌状态,最后强调一点:高锰酸钾和甲醛,对人体损害最大,一定不能使用,从稳定性和长期发展看,小型工厂接种室也做成净化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六、发菌
接种后头3天,由于袋内受水份影响,袋温比室温低1-2℃,培养室温度应保持在25-27℃之间,不得超过30℃,5天后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每天早晚通风,每次各一小时,一周后才能检查菌袋是否受杂菌污染,若有杂菌及时隔离培养,发菌室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55-68%之间,10-15天后翻堆时将外袋取出,主要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黑木耳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一般门和门窗上悬挂黑布遮光, 以防止菌丝在生理成熟前出现耳芽,菌丝生长60天左右生理成熟,应投放大田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干湿交替管理。
七、耳棚设置:
1、场地选择,应选择通风条件好的场地,地面干燥,要求地势平坦,环境卫生,交通方便。
2、菇棚建造,菇棚采用塑料大棚或直接投放大田,按100~120㎝宽,长度不限,畦与畦之间留60㎝作为人行道。四周开好排水沟,用长袋栽培的则用竹木作材料,按畦宽高度45㎝的工字型作横梁斜靠菌筒,每筒间距4-5cm。短袋栽培则按间距直接排放在畦面上。
八、割口
当菌袋已布满洁白的菌丝并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开口。选择阳天气候,用专用割口机割口,割成“V”形,直径1厘米,可防止喷水进入袋内,引起污染,一袋一般割80—120刀口,穴与穴之间呈梅花型错开。
袋料栽培黑木耳割口催耳环节总结:“三大要素、一项注意”的出耳要点。
出耳要素一:
黑木耳属于中温型菌类。出耳环境平均温度不能低于10℃时菌袋才能正常出耳,温度低即使划口早也不会出耳,结果会导致开口处长时间不出耳而干口,影响以后正常出耳,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实时选择开口出耳。
出耳要素二:
散射光照是诱导出耳的关键。黑木耳菌丝没有后熟过程,出耳菌袋不需要困菌,而需要光线,提早增加菌袋的散射光照,待出现有黑点形状的木耳原基时,才适合开口出耳。
出耳要素三:
黑木耳号称“树上海蜇”菌袋出耳、生长期间离不开水。准备出耳的菌袋,空气环境潮湿度不能低于85%,否则菌袋割口处不出耳。
出耳一项注意:
高温高湿适宜菌袋出耳的同时也适宜绿霉等杂菌的滋生,防止杂菌污染要注意。 切忌,割口催芽期间给菌袋喷洒杀菌剂,将会造成菌袋不出耳的严重后果。
九、出耳管理
割口后的菌袋在菇棚内保温保湿培养3-5天,割口处形成洁白菌丝时,再过三、四天后瘤状物的黑色原基就能封住割口,这段时间是整个出菇期间的主要管理环节,要加强水份管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初期),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又怕通风量太大,耳芽出现干枯现象。喷水时不宜直接向菌袋出耳处喷射,以防水份过大,造成烂耳,出耳旺盛期,相对湿度要求85-90%之间。如果天气干燥,菇棚相对温度降低,可以在菇棚内加大湿度。喷水要在早晚进行,做到“二看一注意”,即一看天气,阴雨天少喷,睛燥天多喷,二看耳形、耳片以膨胀,湿润、新鲜为水份适宜,如耳片积水,说明耳片吸水能力减弱,水份过大。总的原则是:看天喷水,看耳定量。出菇期间要注意中午不喷水,以防流耳现象。
十、采收管理
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耳片充分展开。应及时采收,采耳时一手拿袋一手将耳顺袋采下,注意不要将耳根留在袋内,防止耳基受杂菌感染影响出耳,采下的耳要剪去带培养基的耳根,大朵撕开分类,成为单片耳,质优价高。
十一、食用菌病、虫、杂菌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生产。实行不同菇类的轮作栽培,对减轻部分病害发生有一定效果。在实行粮菇、菜菇轮作的地区,最好做到年年换地,以降低栽培场所病、虫、杂菌的残留量,减轻危害。
2.选用优良菌种。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的品种栽培。用种性纯正,菌丝生长健壮,不带菌毒,无杂菌、害虫污染的菌种接种。
3.制备优质培养料。种菇(耳)所用原料要新鲜,无腐烂霉变,并充分干燥。段木伐下后可先保留部分枝叶,并尽量保护树皮,断面及其他伤口应涂上石灰水,以减少细菌污染。栽培代料堆制前要曝晒1~3天,杀死料中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4.改善卫生条件。堆制、栽培场所应远离发酵场、畜厩等污染源,并定期进行消毒。菇房(棚)门口应备消毒液槽或石灰坑供脚踏消毒。工作人员进入时要穿工作服。工作服及所有工具应定期消毒。进料前要对菇房内墙壁、床架、地面用1∶800倍多菌灵液和0.5%敌敌畏液彻底消毒,杀灭潜伏的病杂菌和害虫。有条件的可在通风口设置过滤装置,减少菇房空气中病杂菌孢子含量。
5.把好培养料及覆土灭菌关。生料栽培的培养料最好进行二次发酵:第1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发酵10~20天,其间翻堆3次;第2次在室内床架上进行,要求密闭门窗,用蒸汽或煤炉加温,使室内温度在60~70℃范围内持续30分钟。熟料栽培的培养料务必彻底灭菌,如采用常压灭菌则需8小时以上,高压灭菌需2小时以上,并保证受热均匀。覆土材料用多菌灵、福尔马林等药剂处理;或进料时置于室内,利用二次发酵时的高温进行巴氏灭菌。
6.适时播种和适当加大接种量。除草菇外,一般应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时播种,接种可安排在夜间进行。应适当加大接种量,使菌丝尽快布满培养料,以减少竞争性杂菌污染的机会。
7.加强栽培场所的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尽可能满足菇类生长的要求,提高其抵抗病菌杂菌的能力。栽培场所应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并根据不同菇类的要求调节好温湿度。栽培期间,每天用0.2%的肥皂水、3%~4%的石灰水或5%的甲醛溶液喷雾或喷洒;要注意检查栽培床架或段木,发现病菇或杂菌应及时挖除销毁,并用石灰水等消毒挖口。
8.采用物理方法防虫。菇房、菇棚、防空洞等栽培设施的门、窗、通风口均应安装防虫网纱防虫;室内可用黑光灯诱虫,但需注意开门时应关灯,以防诱入室外的昆虫。
9.适当使用化学药剂。在病虫害严重的栽培场地及老产区,可选用高效低毒并对食用菌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农药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①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拌料、拌覆土材料或覆土后喷洒表面,可杀死多种有害真菌;②用65%代森锌1000倍液喷洒菇床(可接触菇体),可杀死多种病菌、杂菌;③用鱼藤精1000倍液进行室内喷雾,可防治壳子虫、菇蝇、跳虫等;④用三氯杀螨砜1000倍液在菇房喷雾或浸段木,可有效防治螨类;⑤每吨培养料用10%的克线灵颗粒剂30克拌料,可杀灭线虫;⑥每50千克豆饼饵料加1.5~3千克蜗牛敌制成毒饵置于室内,可诱杀蜗牛、蛞蝓;⑦用5%~20%的食盐水于傍晚时喷洒栽培场地面亦可杀灭蜗牛、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