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熊孩子要不要打?

最近,笔者老家邢台市又出了这么档“新闻”。一名中学生上地理课睡觉,又当着班主任的面辱骂地理老师。结果情绪激动的班主任打了她一巴掌。事后,当然是老师赔礼道歉,并通报批评了事。我记得教育局给出的处罚结果中最重的是扣发当月工资。这对人均收入仅3千左右的邢台教师,无疑是“不能承受之重”。可正所谓“形势比人强”,谁让班主任赶上了眼下“人权泛滥”的好时代。对此人的处罚简直可以拿到国际社会上反驳西方的无理指责了。
记得民国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慨叹道,学校中的势力分为“校方”、“教师”、“学生”三种,如果任意两种结合,则第三中无论多么强梁都会惨遭失败。前两者因势使然,“勾搭连环”的机会要多一些。但也有例外,比如少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求学时就曾经用犀利的议论引起教育厅对校长张干不满,最后逼这个不得人心的校领导辞职。
但总之,学校内部是可以“合纵连横”的。虽然有那么些“乱”,但也不至于铁板一块,让人压抑莫名。
笔者无意也不敢指责教育机关对涉事学生的偏袒,所以还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下这一“巴掌”该不该打下去。
可能有人会说,学校又不是“擂台”,要“说服教育”,不要“以武力解决”嘛。但请不要忘了,有些人是靠“口舌之利”说服不了的。商朝时纣王沉迷享乐,忠臣微子、比干、商容等人向他连环劝谏。其中比干是他叔叔,商容是三朝元老重臣,结果如何,相信每个人都清楚。
你如果说那只是个可怜无助的小女孩儿,怎么能和大奸大憝的纣王相提并论呢?那么就算她不会对这个国家造成毁灭式的影响,但这种刚狠跋扈的性格无疑会对她将来的家庭造成可怕的后果。真到彼时,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又到哪里去喊冤呢?
“棍棒教育”在我国产生得较早。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专门的“夏楚”一词。所谓“夏”,是“榎”字的省笔,和“楸”字相对而生,指的是槐树夏天长出的枝条。而“楚”字干脆就指“荆棘”,和老廉颇找蔺相如请罪时背的东西一模一样。
当年楚国就因为建国之初,地处南荒,到处都长着这种“宝贝”才自称为“楚”的。后来庠序设立,朝中退休的“国老”便用这种东西来教育前来求学的“国子”。看来最初的“贵族教育”也是离不开“棍棒”的。
中世纪时欧洲还处于文明薪火相续的黑暗时代,人们历来看轻教育。但教师在上课时仍然可以体罚那些不可一世的贵胄子弟。虽然一些比较重的处罚要由从贫民中选出的“替罪羊”承担,但是“打手心”之类的轻刑还是要他们躬自亲尝的。这也催生了挨打后把手放在用来当课本的青石板上“冰镇除疼”的校园偏方。直到今天,日韩等一些东亚国家还保留着“竹棍打小腿”的规则,可谓是古代“扑责”教育的流风余韵。
那么这么做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来看看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历史上的“北齐”是个由胡化汉人建立的国家,各种文化冲突在其历代皇帝身上表现得尤其充分。那就是少数民族的野蛮和汉族统治者的阴诡结合,造成了其人格分裂的同时也让这个国家走上了覆亡之道。
其中,文宣皇帝高洋尤其“疯”得可以。他肢解活人、杀戮大臣、蒸煮宠妃、殴打亲娘等“光辉事迹”比诸恐怖片都不遑多让。可他偏偏对自己的侄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幼子高延宗爱护有加。
这是因为高澄在行将建国之际被刺身亡,高洋常说“天下者,文襄皇帝之天下也”,对那个拥有雄才伟略却功亏一篑的长兄充满了崇敬和惋惜。所以,他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补偿”侄儿。高延宗到了12岁还可以骑在他身上玩乐,甚至有次尿急还直接尿在了皇帝的肚脐眼里。换做别人恐怕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用。但高洋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小侄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萌宝”。
他不惜满足高延宗的一切要求,连小孩子一时兴起,想当当史上从未有过的“冲天王”,他也差点满足。还是老成持重的大臣看出这孩子将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力主封他为“安德王”,以“德”“安”其心,这才让这场荒唐的“封王仪式”打住。
高洋的溺爱与纵容,让本来天真可爱的高延宗变得“失控”起来。他在当定州刺史,成了一方诸侯后,这种“恶”性便彻彻底底地爆发出来。开始时是用人“整蛊”。从这方面来说,他绝对是电影里“周星星”的祖师爷。
高延宗自己从楼上撅出屁股,大“方”其“便”。同时命人们在楼下一字排开,张开大嘴承接“天赐”。吃到“米田共”最多的有赏,脸薄量小的自然会有马鞭子伺候。这还是等而下之的,玩上了瘾的高延宗还拿各位同僚开起了玩笑。当官员们到他府上庆祝佳节时,这位熊孩子竟然让人用人屎、猪肉,加上各种香料做成可怕的“夹沙肉”,请大家“大快朵颐”。凡是面露难色的,一概都上了小王爷的“黑名单”,想要在这里立足铁定是不可能的。
果然应了那句“从恶如崩”,高延宗在胡作为非的路上越跑越远,终于到了拿囚犯试刀的地步。和日本武士有拿平民“试刀”的权利不同,基于“文官政治”的中国向来有以律法裁定犯人生死的成例。小王爷这么干,简直是在和“依法治国”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时在位的是他的另一个叔叔孝昭帝高演。
高演是个比较贤明的君主,对待亲戚也不再像高洋那般无底线地纵容。于是马上派大臣赵道德拿着圣旨和五花棒赶往定州,将高延宗按在地上暴揍了200大棍。在挨打过程中小王爷还敢出言顶撞,估计是问候了赵道德的祖宗十八辈儿。于是赵先生又临时加码儿,多奉赠了30棍子。满以为高延宗是块打不熟的“拧筋肉”,谁知这一通“无情大棒”倒让他脱胎换骨,走上了“周处折节”般的自新之路。
《北齐书》记载,从挨打以后,高延宗不仅再不胡闹,反倒礼贤下士,励精图治起来。北周武帝宇文邕率领大军围困北方重镇并州,高延宗竟然担负危局,扮演起了“救世主”的角色。当时北齐末主高纬已经仓皇逃窜,城中只剩数千疲兵,根本无力抵抗北周大军。
高延宗为了国家社稷,一方面将自己府中的金银侍女分发给守城将士,一方面罢黜高纬时期提拔的奸佞小人,任用深孚人望的正人君子。如此一来,原本逃出城外的百姓纷纷来归,甚至妇人孺子也准备好瓦砾石子,主动帮助守城。
在动员大会上,高延宗没摆天潢贵胄的架子,反倒和每一个战士握手拥抱,兄弟相称,极大地激励了全军的士气。结果在北门的狙击战中,北齐军前后夹击,大败入城的北周先头部队。连敌方的最高元首、武帝宇文邕也仅以身免。
战后,高延宗命令在死尸堆中寻找“长髯者”,就是在找大名鼎鼎的周武帝。这个桥段也被导演搬进了电视剧《陆贞传》,从而广为人知。
虽然高延宗建立的“德昌”政权只延续了两天便土崩瓦解,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北齐没有处理好尖锐的民族矛盾,从而造成了积重难返的恶果,和他本人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但如果少了当年的那顿“大棍”,我相信,高延宗在历史上留下的将会是另一幅狰狞无比的面目。而生活在北齐地区的老百姓无疑会因此而遭受更加深远的苦难。
所以,在特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的人,“惩戒”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效力的。至少不会比耳提面命式的“空谈”差到哪里。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为教师依法依规进行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惩戒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的使用总是处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存在唯一的标准、方式,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