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

重点难点

掌握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儿童不同时期造血特点及血象特点

熟悉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

了解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出血性疾病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血小板破坏增加
(1)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
(2)自身反应性抗体介导的血小板清除
(3)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
2.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的形态
(二)临床表现
1. 起病情况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大多在发病前1 ~ 3周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多见。
2. 出血症状
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急性型出血症状明显,皮肤黏膜出血较严重,严重者有内脏黏膜出血,慢性型出血症状较轻。
3. 病程
(1)新诊断ITP: <3个月
(2)迁延性ITP: 3~12个月
(3)慢性ITP: >12个月
(三)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
血小板计数<100×109/L
2. 骨髓象
新诊断的ITP和持续性ITP骨髓巨核细胞
增多或正常,慢性ITP巨核细胞显著增多
3. 血小板抗体测定
主要是PAIgG增高
4. 其他
血小板减少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束臂试
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象
(四)鉴别诊断
Ø  急性白血病
Ø  再生障碍性贫血 
Ø  过敏性紫癜
Ø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五)治疗
1. 一线治疗药物
Ø  糖皮质激素
Ø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2. 二线治疗药物
Ø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
Ø  促血小板生成剂
Ø  利妥昔单抗
Ø  抗D免疫球蛋白
Ø  合成雄性激素:达那唑
3. 其他治疗
Ø  血小板输注
Ø  脾切除
二、血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友病A和B为X-连锁隐性遗传
血友病遗传方式
(二)临床表现
1. 皮肤、黏膜出血
2. 关节积血
3. 肌肉出血和血肿
4. 创伤或手术后出血
5. 其他部位出血
血友病各部位出血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
(三)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
血小板计数正常
2. 出血及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实验正常,纤维
蛋白原定量正常,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3. 凝血因子测定
(1)重型血友病: FⅧ∶C 或FⅨ ∶ C 活性水平<1%
(2)中型血友病: FⅧ ∶C 或FⅨ ∶ C 活性水平1%~5%
(3)轻型血友病: FⅧ ∶C 或FⅨ ∶ C 活性水平5%~25%
(3)亚临床型血友病: FⅧ ∶C 或FⅨ ∶ C 活性水平>25%~45%
(四)治疗
1. 预防出血,避免外伤
2. 局部止血
3. 替代疗法
(1)因子Ⅷ或因子Ⅸ制剂
(2)冷沉淀物
(3)凝血酶原复合物
(4)输血浆或新鲜全血
4. 药物治疗
(1)1-脱氧-8-精氨酸加压素(DDAVP)
(2)性激素
5. 基因治疗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
  感染、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创伤、免疫性疾病及其它
2. 发病机制
Ø  组织因子及其类似物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Ø  因子XII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Ø  血小板活化,促进凝血反应
Ø  纤溶酶激活致凝血进一步失调
3. 病理及病理生理
Ø  微血栓形成
Ø  凝血功能异常
Ø  微循环障碍
内源性凝血机制及外源性凝血机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1.出血倾向
2.休克或微循环衰竭
3.微血管栓塞
4.微血管病性溶血
5.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小板
Ø  血小板数量减少:小于100×109/L,呈进行性下降
Ø  血小板功能异常:聚集、凝血活性、黏附等功能均降低
Ø  血小板释放及代谢产物增加
2. 凝血因子
Ø  纤维蛋白原减低,低于1.5g/L
Ø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Ø  凝血酶凝固时间(TT)延长
Ø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3. 纤维蛋白单体及其复合物测定
Ø  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阳性
Ø  乙醇胶(EGF)试验阳性
Ø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增高
4. 纤维蛋白溶解试验
Ø  优球蛋白溶解(ELT)时间缩短
Ø  纤溶酶元(PLG)下降
Ø  纤维降解产物(FDP)增高
5. 其它实验室检查
Ø  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增多>2%。
Ø  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下降。
Ø  蛋白C(PC)活性下降
6. 凝血激活的分子标记物测定
Ø  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增高
Ø  凝血酶碎片1+2(F1+2)增高
Ø  D一二聚体(D—dimer)(+)增高
Ø  纤维蛋白肽A(FPA)增高
Ø  内皮素(ET)增高
Ø  凝血酶调节蛋白(TM)增高
Ø  纤溶酶一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增高
(四)诊断
1. 临床上有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 具有DIC的临床症状
(1)多发性出血
(2)不能解释的微循环衰竭、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
(4)抗凝治疗有效
3. 实验室检查同时有以下3条异常
(1)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血浆中血小板活化产物增高(B-TG、F4)
(3)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
(4)3P(+)或FDP>20mg/L
(5)D一二聚体阳性
(6)AT-Ⅲ活性下降
(五)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改善微循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纠正酸中毒
4.抗凝治疗
5.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补充
6.纤溶抑制剂
7.溶栓治疗
(0)

相关推荐

  • 肝素锂在采血管中的抗凝机制

    肝素锂(CAS号:9045-22-1)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抗凝剂,尤其是在临床生物化学和化学测试中.由于其最小的螯合性能,对水的干扰最小以及阳离子浓度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血液或血浆测试中使用抗凝剂进行化学 ...

  • 血管型白塞病的发病机制

    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BD)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和眼病为主要特征,可累及胃肠.血管.中枢神经等全身多系统.其中血管受累患者在不同种族 ...

  • 四鲜汤 (治阴虚内热引起的血液病和出血性疾病而设)

    配方:鲜生地.鲜小蓟.鲜蒲公英.鲜白茅根.各三钱加水两碗熬制而成.  此方源于孙一民的<临证医案医方>:它是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治疗血证之验方.具有养阴清热,凉血解毒,宁络止血之功.为阴虚内 ...

  • 鲫鱼出血性疾病的防控方法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 来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鲫鱼出血病是高温季节鱼类常发的一种病害,近几年鲫鱼发病率开始升高,特别是病毒性出血病以及鲫鱼'鳃出血'危害更加严重,防治鲫鱼出血病已成为水产养殖 ...

  • 猪蹄爪甲地黄汤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屡获效验

    猪蹄爪甲地黄汤是三峡大学医学院钱达春教授治疗血液病验方,是方据<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变化而来.因犀角药源奇缺,价格昂贵,故以价廉物美之猪蹄爪甲代替.笔者将其加味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屡获 ...

  • 归脾汤能治疗哪些出血性疾病?归脾汤能治疗哪

    可爱龟头赛 2018-03-28 05:19:35 举报61 评论 在<中医内科学>中,归脾汤被用于鼻衄.尿血.呕血.紫斑和崩漏等章节中作为代表方剂屡次提出,其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再生障 ...

  • 第十四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出血性疾病概述 重点难点 掌握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 正常及出血性疾病的止血和凝血机制 了解 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概述 二.止血及其相关机制 三.出 ...

  • 凝血检验专题 | 女性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检测与治疗

    文章整理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丁秋兰教授 的专题讲座内容 出血性疾病与女性的独特关系 女性群体因自身生理原因,似乎总让人感觉与出血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实, ...

  • 出血性疾病分类

    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血管壁异常 1.先天性或遗传性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3先天性结缔组织病(血管及其支持组织异常). 2.获得性 1感染如 ...

  • 小心,孩子腹痛低热别忽视,警惕是这种出血性疾病!误诊率高,变成肾炎就晚了

    腹痛.低热.红斑--这些症状发生在孩子身上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是中了风寒,吃坏了肚子,可能是对什么东西过敏了. 但这些不起眼的症状其实是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表现,它作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病,大部分患者都可 ...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出血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