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5)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统一中国,改元太康。此后二十年左右比较安定,因此,建安时代的慷慨悲歌和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从诗歌中消失了,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郭璞的游仙诗兼具上述两种内容。
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南朝齐、梁年间,以理论为指导,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因形成于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谢眺等人。
竟陵王招文学之士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于门下,皆一时文士之俊,号“竟陵八友”。
永明声律说即是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
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