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进入了资产过亿的富豪妈妈圈
故事F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ID:story_fm),作者:石头,头图来自:《三十而已》
在2020年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女主人公之一的顾佳为了孩子的教育和老公的事业,靠一只价值20万的爱马仕鸵鸟皮Kelly包,成功敲开了上海名流太太圈的大门,各种凡尔赛式的炫富在那里是家常便饭。
那现实当中,有没有这样的富太太圈,她们的交际生活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呢?她们的日常交际是否如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血雨腥风?有钱人的炫富究竟有多夸张?我们这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富太太圈中的一位。
今天的讲述者石头,出生于富商家庭,十几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国外,一路在海外接受教育。
2009年,她从就读的美国大学毕业,开始独立创业。也是在事业初创的那几年,石头在一次朋友的乔迁之喜派对中结识了自己的老公,一位北欧外交官。
2011年,经过一年多的异国恋,石头老公向石头求婚。四年后,两个人生了一个可爱的混血宝宝,是个小女孩。在石头看来,两个人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见识、学识方面,都是平分秋色。目前,石头这个小家庭已成为年收千万,资产过亿的高收入家庭。
除此之外,这个小家庭还有一点很特殊——石头和老公两人的工作都有很高的流动性,因而他们一家三口,常需要在中国、美国及挪威之间流转。
石头的女儿在这三国就读的学校,学费都很高昂,这些孩子的家庭也都是非富即贵。也是自2015年,石头开始闯入美国、中国和挪威三国富妈妈圈的交际生活。
美国往事
我叫石头,今年35岁,现居挪威首都奥斯陆。
孩子刚出生那两年,我们一家生活在美国,我老公休了带薪产假全职在家带娃,老公的产假结束后,我们把孩子送到美国当地私立的日托所。后来,因为我老公工作调动的关系,我们又去了中国,我把公司总部也迁到了中国,给孩子申请了中国的国际学校。近两年,我们又来到挪威生活,挪威的私立学校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孩子上的是当地的公立学校。
石头和丈夫先在美国停留了两年多的时间,生活在当地著名的富人社区。美国的富人社区大多分布于风景优美的城市郊区,律师、牙医、大公司高管等高收入群体,在富人社区里随处可见。很多热门美剧的故事背景都放在这些富人社区,比如前两年大热的《大小谎言》和《致命女人》。
石头生活的富人社区,家庭平均年收入约三十五万美元,排在全美富人社区排行榜的第七名。石头送孩子去了当地有名的法国日托所,学费为三万多美金。除此之外,这个社区里的家长们也要符合高端的定位......
法国=高端
身边的邻居都把孩子送进当地的法国日托所,我们也不能免俗。“法国”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几乎所有名词和法国挂钩,都会变得高端起来,包括法语学校、法国日托所、法国餐厅等等......我记得肯尼迪夫人就是一路读的法语学校。
完美主妇
至于美国妈妈,她们挺像美剧里面的完美主妇。你会感觉到她们心里有一个“待确认清单”,一个完美主妇守则,即使这些条款并不合理,但也会去完成。从孩子到自己,从穿衣到饮食,第一要干嘛,第二要干嘛,每一项都需要打勾确认。比如孩子每个月要搞一个派对,孩子出门要打扮漂亮,她们尤其喜欢给孩子绑蕾丝,但那些蕾丝又贵又不好看,还不舒服.....
■ 图/《致命女人》剧照
这些守则不仅针对孩子,她们自己也有一套完美主妇出装方案,凡出门都会打扮漂亮。只是相比中国,这些美国富人区的妈妈们未必会更年轻。
穿衣潜规则
美国每一个富人社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country club ——乡村俱乐部,俱乐部里有高夫球场和网球场等娱乐休闲场所。但乡村俱乐部实行邀请制,非常难进,严格的资格审查使里面的会员,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些成员在参加俱乐部的各类活动时,会有一些典型的美式乡村的穿着。比如男士会穿青色的或者淡蓝色的POLO衫,下面会穿卡其色的裤子,女士则会穿和丈夫相匹配的碎花裙子,他们一出现,就知道这是一家人。
■ 图/《致命女人》剧照
有时,几个爸爸在一起跑步的时候,他们不穿POLO衫,他们穿自己毕业学校的连帽衫。如果是哈佛、耶鲁等顶尖名校毕业的,那他们几乎每次都会穿出来,如果是当地一些比较好的学校毕业,偶尔也会穿出来。所以,美国这些中产阶级也非常自豪上常春藤这件事。
纽约汉普顿约一波?
在美国这个社区,炫富无处不在。衡量你是否有钱的标准,是你去哪里度假,以及度假的目的地是否有自己的房产。基本上,这边的人最差也是去墨西哥度假。如果你说你去某酒店度假,那最好就不要拿出来讲。
当然,如果某家人在纽约长岛的汉普顿有度假房的话,那他们会一直挂在嘴上。
还有人会炫耀他们在法国买城堡,但城堡价格不贵,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大概也就一两百万美金,人民币一两千万的样子。但城堡的修葺费用非常高,你要把它打理得能住人,那可能就需要另一个两三千万人民币。
出门记得带律师
美国的富人还有一点,他们动不动就发律师函,动不动就被告。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律师,这个挺搞笑的,在中国和挪威都蛮少见的。
有一次,我和孩子的老师约好了谈话时间,在老师办公室外等待时,发现前面一位家长从办公室出来时,旁边还站了一个西装革履、律师模样的人。我和孩子的爸爸进去后问老师那个人是谁,疑惑是不是那位家长的兄弟,老师说,“不是,那个人是家长的律师。”
我们听了真的很吃惊,居然带律师和老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则一副淡然的样子,说他已经习惯了,因为太过常见。
我猜想,美国这些家长带律师去见老师,可能为了保证自己对学校和老师的无理要求,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
中国凡尔赛
在美国,家长会带律师去见老师,但在中国,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这是石头回到中国后才深有体会的一点。因为老公工作调动的关系,石头一家人在美国待了两年后,又搬来了中国,申请了当地私立的国际幼儿园,学费大约二十二万人民币。但学费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这些富人家长们还有很多隐形支出,包括——送给老师的礼物。
豪华欧洲游
有天,家长群里的家长联络员突然发来条消息。
“C老师这星期要过生日,我们家长一起集资给他举办个生日会吧。”
我完全不知道小孩的老师要过生日,心想为什么?老师过生日也要集资吗?但没办法,大家都要集资,我也只能说好,自己也不是组织者,只负责均分花费就行。
后来,生日礼物持续升级加码,送老师的东西越来越贵。巧克力什么的就不用说了,这是比较正常的。还有送老师和她老公去五星级酒店,享受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再做一个酒店的 SPA,顶多也就几千块,一个人均下来几百块没所谓。最夸张的一次,他们集资送老师一家三口去欧洲旅行,还是商务舱......当时我和我老公,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各均分了几千块。
还有,学校里的家长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公司,他们也会送老师很多自己公司的东西。我之前听说,有个老师要装潢新居,需要购置家具,一个家长是这边最大的一个家具商,他们直接把老师的家具全包了......
流行白幼瘦
中国毕竟是自己的国家,我和家长们的交往也会更多更深入一些。在中国的妈妈圈里,我算年龄比较大的,有更年轻的90后92后的妈妈。她们的小孩跟我的小孩一样大。而且,中国妈妈真的都很漂亮!
不过中间也有很多整容的,挺明显的。我在中国的时候都快变成医美专家了,因为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在这里,你会感觉到更年轻的气息,但也会有着装压力,你的审美需要努力向那个圈子靠近。
虽然不和爸爸们聊审美,但我觉得爸爸也喜欢白幼瘦,就是皮肤白的、年轻的、瘦长的女性。因为时常会听到一些八卦,比如哪个爸爸约另一个妈妈出去玩,或者A爸爸出轨B妈妈,然后A妈妈在朋友圈大爆发,最后闹得不可开交,这类狗血的事情还挺多的。这些八卦中的绯闻女主角,都挺符合白幼瘦这种审美取向的。
很爱Judge人
我偶尔也会在和中国家长的交往中,遇到令人不舒服的事。单是因为穿衣打扮这件事,我就被人评论过很多次,说我穿着像80后,因为其他妈妈的穿的都是运动鞋配超短裤,很年轻,像我大学时候的穿着,我不太适应这种穿衣风格。再说了,我本来就是80后。
关键是,这种对别人的评价,渗透在我们平时社交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举个例子,是关于“一把伞”的故事。
我平时喜欢拿那种特别轻便的折叠伞,中国妈妈们特别喜欢拿价格比较贵的那种长柄伞,尤其青睐英国女皇经常用的一个品牌。
因为我女儿特别喜欢迪士尼,所以我买了好几把迪士尼联名的折叠伞,撑开以后伞面上有唐老鸭之类花花绿绿的卡通人物,结果有个妈妈看到后就说,“你拿这个伞很显老诶。”我就感觉莫名其妙,我拿把伞你也要评价一下吗?便回复说,“我觉得很帅啊。”
其实这种交往有好的一面,它可以让你们的沟通更深入,因为你们会交换彼此的想法,但你也会感觉你处在一套评价系统内,会感到不自在。
富妈妈圈的鄙视链
国际学校的妈妈圈,最大的分化可能不是在收入层面,毕竟大家的收入都在一个水平线之上,不会差太多。不过很多家长有过留学或移民经历,国际学校妈妈圈会据此分为很多不同的内圈,分化也从这里开始,比如英国留学圈、美国留学圈、澳洲移民圈等等,大家聚在一起,多多少少会聊起过去。那教育背景不同的妈妈,会背负不一样的社交压力。
有一次,我朋友的女儿举办生日派对,她邀请了很多和她女儿关系不错的小朋友,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妈妈Abby也受邀参加。
家长们聚在一起除了聊孩子,就是聊你过去的生活,来自于北美的会更喜欢跟北美的玩,英国的喜欢跟英国的玩,也不是抱团,就是大家聚在一起有共同话题,当聊到一些品牌或去过的地方,会习惯性地说英文。我注意到Abby她不太会讲英文,她坐在那边完全不说话,可能也听不太懂,但我没有太理会。
后来,Abby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聚会中,大家平时聚会也不太会喊她。其实我多少替她感到一点尴尬,因为没有人跟她搭话,她也搭不上话。
但Abby在抖音里拥有一众粉丝,是个小网红,每天我都能看到她的社交账号更新,评论里都是说“神仙姐姐啊”之类,其实人家的小日子很滋润。
中国家长的炫富
在中国,最让我震撼的还要属中国国际学校家长们形形色色的炫富行为。我们家的资产只能说是达到了这个圈子的及格线,但身边也有很多资产十亿、百亿的富人家庭。
中国的炫富比较简单粗暴,一是比去哪里玩,二是比孩子的生日会。相比美国,中国不太会把在哪里有房挂在嘴上炫耀,买房主要用作投资,大家基本上都有。中国家庭的炫耀,还是以比拼度假去哪个五星级酒店为主,比如去三亚玩,住丽思卡尔顿,去香港过个周末,住四季酒店等等。
■ 图/《三十而已》剧照
家长之间的攀比,有时候也会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平时穿的衣服都不便宜,小朋友的Dior之类的挺多,但孩子们还没到攀比衣服牌子的时候,小朋友更喜欢其他小朋友穿得便宜一点,但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带亮片的衣服。
有次,有个小朋友看到我女儿身上的衣服,看起来亮晶晶的,有点羡慕。她妈妈给她来了句,“你的衣服很贵的,你的衣服可以买100件她的衣服。”
这里被我包场了
大型炫富场,就属怎么给孩子过生日了。生日宴会地点的选择很重要。
首先,最差是自己家小区。其次,自己家会所。再次,自己家别墅的大院子。再往上,就是包五星级酒店。更往上,是包当地有波波池的游乐场。
在包游乐园里面,最高级别的是包迪士尼乐园。但他们一般是在关门的时候包,因为这个时候更便宜。我目前还没遇到包工作日迪士尼这么豪的家长,应该会很贵,因为你要补上它损失的门票。
我遇到最夸张的,是召集大家去柬埔寨的动物园给孩子庆生,那次我有事没去,但大部分家长去了。
这个孩子的妈妈先让大家在香港集合,其他家长通常都有自己两牌的保姆车,或者有自己的游艇,两种交通方式都可以到香港。如果不行的话,这个妈妈会派车和派船来接你。总之,没有人坐高铁去。这些人里面,可能除了我,没人坐过高铁。到香港以后,会有他们家的私人飞机在那边等候,然后载大家一起去柬埔寨。
这时有爸爸在群里问,“动物园开多久啊,为什么我们可以住在动物园里面?不会关门吗?”
那个妈妈说,“哦,那是我们自己家的动物园,因为我们家孩子比较喜欢动物,我们就在这边盖了几个房子,你在窗户外就能看到动物,和动物互动。”
后来这个妈妈还在家长群里说,“我也考虑在非洲买个牧场,这样每年动物大迁徙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那边看,会更刺激。”
......
看了这条消息,我默默在群里发了几个赞的表情。
“寒冷”挪威
在中国待了5年后,石头的丈夫又被要求外派挪威,他们一家人便又申请了挪威当地富人区附近的公立小学。相比中国美国,石头在挪威感受到了很多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爸爸身上。
爸爸是家庭联络员
挪威的女权主义特别发达,我在挪威接触到的中产阶级家庭,以双职工居多,很少有全职主妇。最直接体现女权发达的一点是——挪威家长群的家庭联络员是个爸爸。
这在中国和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是微信群,美国是Facebook群,家庭联络员都是妈妈,群里发言最活跃的也是妈妈。但在挪威,家长群里面爸爸和妈妈的活跃程度是平等的,一模一样。如果有一家只有妈妈老是出现,爸爸老是不出现,大家会讨论这个爸爸,大家会觉得他很奇怪。但在中国和美国这是常见的事情,反而如果有一家老是爸爸出现,妈妈不出现,大家才会讨论吧。
社恐友好
很多人说北欧这个地方人气很简单,确实很简单,这边的家长在相处时,都非常有边界感,非常注意不要踩到你的雷区。而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老公也这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在北欧还是蛮明显的。
所以如果你是个社恐的话,你可以在北欧过得很简单,没有人会觉得你奇怪。美国就恰恰相反,虽然他们的寒暄显得很假,但两个家长站在一起,对方一定会主动和你攀谈。如果两个美国家长站在那里不说话,他们会尴尬死。美国人受不了这种,至少我认识的是这样。但换成两个北欧人站在一起,他们可以一直不讲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中国就是完全没有边界感,好处就是你们马上能成为朋友。虽然有时你会抱怨,这个人怎么那么爱多管闲事,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你都要管,但这种没有边界感的交往才有烟火气。
暗搓搓的炫富与PK
我们一家现在居住的社区,不是挪威最贵的富人区,这边平均房价大概是三四千万人民币左右,最贵富人区的平均房价都要六千万,差别还是很大的。刨去挪威那些传统的老钱家族不讲,比如传统三文鱼家族或者船舶家族。
就挪威的中产阶级而言,他们互相比较的东西,还是比较少的。毕竟挪威也只有五百万人口,国土面积和资源相对中美,还是差了一大截。但他们还是会隐性地自我感觉很好,几个家长坐在那边就开始自己夸自己,夸自己这个学区有多好,夸自己这个社区有多好。
很多人说我这个地区很多炫富的,很多人说我这个地区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人说我这个地区攀比很严重,但我自己真的没有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在中国的经历,让我的雷达已经被抬得很高,中国那才是真的炫富。
虽然挪威总体朴实,但有两次经历,还是让我多多少少感觉到北欧人在炫富方面的隐藏属性。
复活节时,我们一家去滑雪,碰到了我女儿同学的家长。
打招呼时他们问,“你们一家和谁一起来滑雪啊?”
我说,“和我老公的一个同学一起滑。”
他们立刻又问,“他们住附近吗?”
我说:“不,他们住另一个区。”
毕竟这附近的房价很贵,如果他们住附近,说明他们的家庭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挪威这些家长还是会隐隐关心你交往的人是什么样子。
还有一次,也是关于滑雪。因为我们一家刚来挪威没多久,所以这个社区的情况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结果今年冬天一到,这个社区基本就空了,因为大家都去滑雪了。
挪威冬天的假期很长,社区附近也有很多的滑雪胜地。这些家长通常都在滑雪胜地买了小木屋,挪威语叫Hytte ,冬天他们基本都会住在滑雪场附近。
如果你们家没有Hytte的话,或者你们家买不起这个Hytte,你在社交中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可能小孩儿也会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去滑雪住Hytte,而你没有。
我们一家刚来嘛,暂时还没有买。所以当别人问起,我们滑雪时住在哪里时,我不会说我们住酒店,我会说,“我们刚过来,想感受一下不同的滑雪胜地,然后再决定去哪买一个Hytte。”
“左”与“右”
虽说挪威也有隐形炫富,但挪威作为高福利国家,总体贫富差距较小。这种追求公平和高福利的社会制度,也影响了石头老公的思维,导致她和老公在教育理念上发生过一些分歧。
最开始我们俩是有分歧的,他不支持孩子上很多的课外班,觉得这样影响孩子的玩耍时间;也不觉得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好坏之分,孩子未来什么样,更取决于孩子自身的能力;谁也没有比谁过得更好,众生平等,他原来是非常的“左”的一个人。
包括挪威的教育本身也非常强调“公平”,前两天孩子的班上有个数学和英语的测试,关于这个测试,学校在通知邮件上是这么说的:“这个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出最优秀的学生,我们也不会给学生进行排名。测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找出哪些学生还挣扎于及格线上,哪些学生觉得学习内容的难度仍有挑战。所以,只有这些学生的家长会得到通知,其余学生的家长我们不予通知。所有学生的成绩,我们都不予公布。”
我之前问老师要过孩子的成绩,想知道孩子的总体排名,但老师拒绝了我的请求。可学校那边不通知我,我就不知道孩子的表现究竟如何,也不知道她的成绩总体处于哪个位置。
这种教育理念和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多多少少会影响我老公的教育理念。
但随着两个人观念的磨合,我觉得我老公开始慢慢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重要性,他现在已经改变想法。
他和他父母这一代人,是北欧最富有的一代人,因为发掘了石油资源,这个地区变得超级有钱,所以他们这一代是贫富差距最小的一代,所谓的“黄金中产阶级”。对他们来说,即使你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你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政府会给你丰厚的补贴,让你什么也不缺。
但现在不是这样了,你从奥斯陆猛涨的房价就能感受到,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房,不是所有人都能贷到银行的款。如果你是医生,那你就是能比别人赚更多,银行也更愿意贷款给你,你也能住到更好的地方。
还比如说,我在纽约花旗银行实习的时候,你会发现实习生分两拨人。第一拨人就是有关系的人,像我,或者是花旗银行大客户的孩子;另一拨人是毕业于顶级名校,一路努力拔尖,通过层层选拔考进来的人,一共分这两拨人。
但是,他们未来的出路是一样的。如果我想留在花旗,我也可以留在花旗。最后,两拨人殊途同归。
我老公也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个社会一定有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他逐渐抛弃了原先天真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努力工作的原因。我希望给孩子织一个能让她可劲折腾的安全网。她可以去当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也可以去搞艺术,放心去闯,你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家里”是你永远的港湾。这也是为什么,我去创业不会感觉有太大的问题的原因,因为我父母对我的支持是100%的 。
所以,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因为你不能控制她,你也无法控制她。我常和我的中国朋友说,“鸡娃不如鸡自己,你要把自己鸡进了哈佛读研究生,那你以后可以给你孩子写推荐信了呀,你干嘛非要鸡孩子?对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ID:story_fm),作者: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