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头绪分明讲《金匮》的治咳方
导读
最近网上有很多感冒和咳嗽的验方和经验,值得借鉴参考,归根朔源,学习经典是提高临证效果的不二法门,今天我们一起跟中医活字典秦伯未老一起学习或复习一下《金匮要略》治疗咳嗽的方法吧。
〖 咳嗽、上气病 〗
作者/秦伯未
上气的上字读上声,即气分上升的意思。在病理上有因咳而气升的,也有因气升而作咳的,故咳嗽和上气很难划分。但在治疗上咳嗽和上气毕竟有所区别,兹先就《金匮》对于本病的原因作出如下的分类。
(1)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2)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1)大(《金鉴》谓当是火字)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2)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3)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1)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2)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3)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内经》上说:“肺病者喘咳逆气”,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胀满膨膨而喘咳,”故咳嗽上气无不关于肺。肺气阻塞,不能清肃,如何去其致咳之原因,实为治疗的目的。
从《金匮》用药来说,有麻黄、桂枝的散风寒,
麦冬、石膏的清火,
皂荚、泽漆的行痰,
厚朴、半夏的理气燥湿,
射干、紫菀的降逆气,
干姜、细辛的化水饮等,可见包括了多种因子。
而这些因子又非单独发病,有风寒兼水饮者,有外邪挟内热者,也有因体虚或症情迫急而随症施治者,故除皂荚丸专攻浊痰外,其他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越婢加半夏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等都为复方一类。
必须辨别哪方面是主因,哪一项是主症,然后对于《金匮》的治咳方剂可以头绪分明,也说明了上面所说的寒邪、热邪和水饮仅在大体上分类,不能以此划界自守。
后人以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不是真的无声,指音小而不响)为嗽,意思是气,上作咳,痰升成嗽,故治咳嗽注重顺气化痰,一般用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主方。《医方集解》所谓:“半夏性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陈皮利气。”
然而习用的如杏苏散(杏仁、紫苏、前胡、半夏、陈皮、茯苓、桔梗、甘草、枳壳、生姜、大枣)治风寒咳嗽,
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治痰热咳嗽,
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治顽痰积饮,不能脱离《金匮》范畴。
特别是如清气化痰丸(半夏、胆星、橘红、枳实、杏仁、瓜蒌仁、黄芩、茯苓、姜汁)、金沸草散(旋复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甘草、姜、枣)等,也是都由复杂组成。这些用药与《金匮》不同,而治疗的方针没有异样,凡在一个理论体系下形成的不能认为分歧,相反地可使我们在处方上得到更多灵活运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