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以上考生会有的CPA备考误区,你中了几条?
在学习CPA的过程中,各位考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今天就结合CPA考生们的经历,给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备考误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误区一:考过初级会计就算有基础了
CPA的报考门槛要比中级会计低,没有工作经验和专业限制,而中级会计则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学历要求,因而有些考出初级会计证书的小伙伴或选择直接报考CPA。
初级会计的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和CPA考试中的《会计》、《税法》、《经济法》有一定的关联,有些考生会觉得:比起零基础考生,既然已经考过了初级会计,再考CPA应该就会简单一点了。
其实,持有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CPA考试的考点要求绝不是拥有初级会计水准的人可以轻松掌握的,哪怕是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的考生,要考过CPA也得花很大的精力。大家一定要正视自己的会计基础,认真学习,全力以赴应对CPA考试。
误区二:只上课看书,不做题
听课和看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做题是自己主动输出的过程。如果光靠看书,考生很容易自以为对这些知识点已经熟悉了,可是直到真正自己做题时,才发现对内容的掌握还有很多盲点和漏洞。
因而做题在备考CPA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从来没有只靠听课看书、自己从不做题就能考过CPA的考生。特别是《会计》、《财管》、《税法》、《审计》这四个科目,一定要通过习题训练才能巩固掌握知识点。
对于《经济法》和《战略》这些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查盲区,提高做题速度。只有在平时多犯错,到考场上才不会出错。
另外,从这两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出题者对知识点的考察越来越全面,不再按照往年重要考点重复出现的规律,什么样的考点都可能会出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把书上的例题都搞明白。
误区三:过分相信题海战术
CPA备考刷题的确很重要,但是刷题的前提是要将教材的内容熟记于心,大量的计算公式和概念要彻底理解,知道怎么运用,然后再通过做题强化记忆。
做题是为了查漏补缺,更好地适应考试。然而,不少考生陷入了盲目刷题的误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只知道一味地大量做题,这样只会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
做题是为了理解背后的知识点,知道答案为什么是这么来的,而机械式地刷题有时候只是背住了答案,并不理解解题的原理,下次遇到其它题目还是不能够举一反三。
误区四:陷入「假性努力」的自我感动
备考CPA是一件讲究学习效率的事情,考生的自律程度直接决定了考生能多大程度地有效利用复习时间。
然而,有些考生却是过犹不及。看上去每天都非常用功,早上五六点起来背书,晚上疯狂刷题,挑灯夜读,把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似乎这样全身心投入CPA的学习就能给自己心理安慰。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一段时间下来,因为睡眠不足,体力消耗过大,白天上班时间昏昏欲睡,业余的时间只想补觉休息,没有办法再安心学习,得不偿失,只能放弃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
还有一类考生,报名了CPA考试之后,购买了各种课程和教辅励志好好学习,结果一两个月以后,复习的进度仍然停留在第一章,每天到该学习的时间,还是忍不住掉入习惯的惰性,看着手机刷小视频,每天留给自己真正学习是时间却少之又少。
真正的努力需要符合人性的自律和长久的韧性,CPA考试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有效学习,细水长流,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备考效率。
误区五:不及时解决知识上的漏洞
在CPA的学习中,大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或不会做的题目时,如果不及时解决弄懂,学到后面问题会越积越多,甚至有些章节的内容会完全学不下去,最后不得不弃考。
建议各位CPA考生平时就要准备一个错题本,遇到难点向老师请教,及时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对于不会的内容反复巩固强化,这样在考前的冲刺阶段,可以把错题本翻一翻,系统掌握易错的内容。
误区六:完全照搬他人的备考经验
网上有诸如「一年顺利过六科」、「三个月考过CPA两科」等各种学霸们的经验贴,也有不少考生抱着大神的备考几笔埋头苦读,将别人的学习经验奉为圭臬。
别人的学习心得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完全照搬。别人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技巧考过CPA,并不意味着你也能。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类型不一样,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可盲从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文章转自:立信会计培训(ID:lixinsh)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