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王三虎教授经方抗癌机理解读(一)
我有幸成为陕西省名中医、广西名中医、中医肿瘤专家王三虎教授的首届网络子弟中的学员之一,王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学验俱丰的由大内科转为肿瘤专科的经方大家。王教授用经方治疗肿瘤有显著的疗效,为什么王教授不强调特效药抗癌,不专选抗癌中药以毒攻毒等方法对抗肿瘤本身呢?而是选择经方抗癌,强调抓病机,提出“寒热胶结致癌论”、“燥湿相混致癌论”、“肺癌可从肺痿论治”、“风邪入里成瘤说”、“肿瘤可从六经论治”等理论,以经方为基础方,强调经典中医的正虚邪实病机、虚劳、食积等病机,强调用中药“软坚散结”等治法,强调“带瘤生存”。王教授选择经方抗癌是经过“穷思竭虑…求诸古籍,验之临证…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反复疗效对比的优胜劣汰的结果。经方为什么有好的疗效,经方治病取效的机理是什么?经过仔细研读王三虎教授的《我的经方我的梦》、《经方人生》、《中医抗癌临证新识》、反复学习王教授网络讲解清朝名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视频、临床医案等,本人对王三虎教授经方抗癌机理作了用现代生命科学语言解读的尝试,个人浅识,班门弄斧,希望能引起中医人广泛深入的讨论。
一、“寒热胶结致癌论” 寒热的内涵是什么?
王三虎教授在《黄帝内经》 “寒热病机”的基础上,吸取张仲景经方寒热并用法治疗寒热错杂证的用药思路,结合临床治疗肿瘤复杂症状的实际,在反复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寒热胶结致癌论”,由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上升为理论,理论上的突破反过来指导临床,取得了预期的疗效。
“寒热辨证是中医首要辨证;寒热药性是中药的首要药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首要治则。”寒热为什么这样重要?寒热就是温度的代名词,温度决定着人体各种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是中医寒热致病(病因)、寒热治病(治则)的微观依据。肖小河、王永炎等提出“中药药性的生物热力学”观点已经揭示了中药“寒热温凉”药性的本质。中医有一个最神奇的观点——“天人相应”,“天与人”通过什么“相应”,《内经》的答案是“阴阳”,“阴阳”是什么?《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刘完素《素问要旨论》说:“然天之阴阳也,寒暑燥湿风火也”。也就是说,温度变化就是“天人相应”背后的神秘力量。温度的昼夜变化、四季变化是决定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前提,是产生昼夜节律、四季节律的微观依据。
温度的重要性可以从下面的例子看出:人在严寒的地球南北极,或者酷热的热带荒漠,人是难以自由自在生存的,地球上生物群落的分布说明了温度、湿度对生命的重要性,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提出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极寒极热条件下人为什么不能生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决定着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决定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能不能正常进行。《灵枢·百病始生》就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在用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去引领中医中药学发展,探索中药治病的有效成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为什么还是没有揭示中药治病机理,现代中医研究抓住了有形的物质层面,忽视了无形的能量层面。实际上是丢掉了经典中医的灵魂——“寒热理论”。
温度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特别是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影响更加显著和微妙。例如无生命的手机,在严寒环境中无法开机运行,在酷热环境中会产生乱码或者无法运行;我们日常可以用冰敷法止血,用热敷法活血,是最简单的利用温度对生命物质改变理化性质的例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身热……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能夏不能冬”,温病学家吴塘认识到温度对“致病”和“治病”的重要作用,用“风温、温热、温毒、湿温、冬温”等给温病命名,季节病在相反的季节有的可以自愈等,可见温度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之深入与广泛。新陈代谢过程中生命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由温度变化决定,可见有形的物质基础必不可少,无形的能量因素客观存在同等重要。
现代病理学证明: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会提高13 %,维生素、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代谢加快,消耗增加,对物质代谢影响显著;发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较大,可引起头昏、头痛、烦躁不安和失眠等;人体内部体温上升1℃,呼吸加深加快;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次;肠液、胆汁、胰液分泌减少,引起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肠内发酵腐败过程加强;泌尿系统的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等,人体体温降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则相反。也就是说人体的热性病变、寒性病变对神经、内分泌、循环、消化、呼吸、排泄、生殖、运动等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现代病理学有以上认识,但是并没有把“寒热”提高到病因学、治疗学的高度进行研究,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则把“寒热燥湿风火”都当做病因、病机、治法研究,而且把各种病因引起的类似因寒变、因热变产生的生理异常症状,都归属寒证、热证研究,而且用中药“四气”、“五味”属性纠正因寒变、热变引起生理异常的偏颇。难以捉摸的“气化理论”的实质就是研究温度变化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导致人体生理异常的规律以及治疗规律。
寒性病变与热性病变的具体表现:《黄帝内经》说:“寒主收引、寒主凝泣”;“壮火食气、热灼津液、热则肉腐”;《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病机十九条中,其中十条就是论述寒热病机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热胜则肿……寒胜则浮”;《素问·异法方异论》说:“脏寒生满病”;《灵枢·百病始生》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素问·痹论》提出痹病由“风寒湿”引起;《素问·痿论》提出痿病由脏热产生;《素问·厥论》提出“寒、热”都可产生厥病;《素问·举痛论篇》列举的14类疼痛,13种由寒引起;《金匮要略》第十九条“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总之,“寒热”的具体表现形式千差万别,难以一一列举。
上面寒热的具体体现都可以用温度影响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说明。同样举例说明:①人体感受风寒患太阳中风,为什么会出现脉浮、恶寒?因为“寒主收引”,人体体表肌肤收缩,体表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的过程受阻,解释“浮脉”不能用脉道充盈程度来解释,身体强壮的平人脉象充盈,但不是浮脉;“恶寒”也是体表血液流动受阻的保护性敏感反应,为什么不解释成体温和外界气温温差大呢?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就是“无热(也)恶寒”;葛根汤证是“无汗反恶风”;只有体表高热并不能使人产生恶热的主观感觉,可见“恶寒、恶风、恶热”是人体病变后的保护性的敏感反映,虽然是人的主观感觉,并不一定有能检测到的客观指证,但是真实的反映了人体的生理异常。②“壮火食气、热则肉腐”是说明温度大于正常体温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用病理学实验结果说就是“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会提高13 %”,也就是说温热病变容易出现:发炎、化脓、肉腐。“清热解毒”是人体新陈代谢异化作用亢奋的表现(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清热的目的是以“寒凉属性中药”解除“热则肉腐”的热毒,这里的“毒”不是“病毒”。“病毒”中药解不掉,中药作用使人体恢复正常体温,尽可能排泄病理产物,给人体免疫功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普通的外感、内伤,甚至疫病等寒性病变、热性病变都是经纬分明的,只是单纯的寒性病变或者热性病变,为什么王教授提出“寒热胶结致癌论”,提出用“寒热并用”的治疗方法呢?现代生理学就有论述,人体的产热途径和抑制产热的途径是不一样的,人体体温调节也是有产热、抑制产热、散热、保温等不同途径,热量来源有气分、血分,有来自消化系统的,也有来自致病微生物的,或者癌变细胞的,人体产热、抑制产热的“受体”也是各自独立的,对于病因病机都十分复杂的肿瘤疾患,人体产热、抑制产热等体温调节功能都很脆弱,只有寒热并用,同时激活人体产热、抑制产热等功能,才能实现寒热平衡,体温正常依赖人体自我修复功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恢复常态。
对于肿瘤这种病因、病机特别复杂的疾病,以肿瘤命名说明就是有积聚的疾病,有表现为体液、血液凝涩不通的寒的表现,又有表现为化脓肉腐等热的表现。寒性病变、热性病变或隐蔽或显著都在同一患者身上并存的,王教授寒热并用的治疗思路、用药方法经临床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