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上,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女性成长与爱”主题的三人对谈,这两天持续被各家媒体报道,亦被观众朋友们津津乐道。今天我们推送毛尖老师在对谈中关于京剧《白蛇传》的讲述,听白蛇、白素贞、白娘子是怎样深深地打动了悠长的岁月和善变的人心,听毛尖老师娓娓道来的梳理!问:在传统戏《白蛇传》中,追求自由爱情的白素贞同样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她也⼀直在为许仙奉献着自己。请毛尖老师谈一谈您对白素贞这一女性形象的理解。
(以下为毛尖老师的现场回答整理)
------
白蛇是所有民间传说中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张炼红老师在《历炼精魂》中对白蛇有详细分析,讲出了“仙凡之恋的正义性”。
影像史上,白娘娘的形象也是改编最频繁,同时也是跨度最大的。1956年,日本东宝和香港邵氏公司合拍过一部《白夫人的妖恋》。李香兰扮演的白蛇爱上许仙后,自掏银两筹备婚礼,不过这笔钱财盗自官府,许仙因此被流放,依恋许仙的白娘子不久尾随而去……这部片子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白蛇本身的妖性,和我们今天熟悉的“白素贞”这一更加“素”“贞”的形象有相当距离。
影像史上,有几十个白娘子。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是赵雅芝和叶童主演的那一版《新白娘子传奇》。估计也是因为太流通,出现了比较罕见的影视剧“白二代”,赵雅芝的儿子后来也演了白蛇传,叶童更厉害,在不同的白蛇传里,把许仙,许仙儿子,许仙妈,全部演了一遍。
白娘娘形象千姿百态,不过整体而言,白娘子基本是爱情化身,相比之下,许仙和法海变化更多端,各种衍变各种蹊跷。有的智商25,有的智商250,于朦胧版的许仙还成了名侦探柯南。新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还给许仙和白蛇搞出了四角恋。
相比影视剧,京剧舞台上的《白蛇传》,就稳定、大气得多。白蛇这个形象,表现的是人和非人,人间和非人间的辩证。白蛇从最初的色诱许仙到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白蛇原有的妖性渐渐消敛,直至完全贴合“白素贞”这个名字。
最早,《山海经·北次三经》中,出现了“白蛇”这个形象。然后,《太平广记·博异志·李黄/李琯 》中,白蛇变人。再到《夷坚志·孙知县妻》,白蛇有了情感。然后,《西湖三塔记 》中,白蛇开始逐爱,塔镇白蛇的结局也由此奠定。再然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成为义妖。再到方成培的《雷峰塔》,白蛇去妖,爱情主题上升。终于,田汉的《白蛇传》中,许仙成了有情郎,直接为白蛇成为爱情化身奠定情感逻辑。
很显然,白素贞比人类女性有更强的情感能力,因为她有妖性。本质上,她和小青的存在,就是里程碑式的,对人,神,妖三个世界的同时批判。作为蛇妖,她们游走于三个世界,但三个世界又都不能安放她们的身心。她们可以呼风唤雨,可以舍己救人,也可以水漫金山,这些,既是神力,也是人力,妖力。三力集于一身,白蛇的身心既饱满异常,也容易内力游走。看到心爱的男人,她可以非常主动,也可以露出原形,这些,其实都是爱情的隐喻,最好时态的爱,最恐怖的爱,以及绝望的爱,等等。
史依弘演绎的白娘娘,文时梨花,武时暴雨梨花,风光旖旎极为炫目。不仅演出了白蛇在爱情中的主动性,也提示了今天的观众,这种主动性,是多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