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肝郁,八法搞定

小 编 导 读 

王旭高为清代医家,著有《西溪书屋夜话录》,书中提到治肝三十法,是王氏肝病用药的一个总结。书中将肝病大致分为三类,肝气、肝风、肝火,针对肝气的治疗,王氏设有八法。名医单志华先生对此进行了解读,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肝气证治八法。

1.疏肝理气

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寒加吴茱萸,热加丹、栀,痰加半夏、茯苓。

【临证点评】对于慢性腹胀、胸胁胀满、食后即胀、傍晚尤甚者,本人喜用《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效果颇好。每每于单纯疏肝理气如上药而效果不显者,可用此方。

2.疏肝通络

如疏肝不应,营气痹滞,络脉瘀阻,宜通血络,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

【临证点评】对于肝脉瘀阻者,王氏明显借鉴了《金匮要略》论治肝着的旋覆花汤用药。同时,叶天士医案常以此方随证加当归须、桃仁、泽兰、郁金之类,全部被王氏采纳。个人体会,对肝硬化早期,旋覆花汤多有使用的机会,当配合丹参、黄芪、炒白术,效果理想。

3.柔肝

如肝气疏之不应而反剧,乃肝失柔顺之常,当柔肝,当归、枸杞子、柏子仁、怀牛膝;兼热加天冬、生地黄,兼寒加肉桂、苁蓉。

【临证点评】肝体阴用阳,以柔和条达为用。本人临证柔肝之法每以《柳州医话》的一贯煎为主,滋水涵木,柔中有疏。

4.缓肝

如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经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临证点评】以调和脾胃为主,即所以缓肝也。方如小建中合甘麦大枣汤

5.培土泄木

如肝气乘脾,脘腹胀痛者,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木香。

【临证点评】临床中对肝硬化腹水血象低者此为必用之法,于上方药加丹参、黄芪。

6.泄肝和胃

即肝气犯胃或叫肝木乘土,见脘痛呕酸,二陈汤加左金丸,或白蔻仁、金铃子,以疏肝和胃降逆。

【临证点评】左金丸于临证中可师其法(辛开苦降)而不宜直用其方。尤其大便偏干者黄连不宜选用。本人喜用温胆汤加砂仁5g,效果颇佳。

7.泄肝

如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金铃子、元胡、吴茱萸、川连,兼寒加川椒、肉桂,寒热俱有加白芍;此苦辛酸三者乃泄肝主法也。此证颇类厥阴病,乌梅丸可用之。

【临证点评】后世所谓泻肝,喜用清肝降火之法,药用龙胆草芩连栀柏重剂苦寒为主。观王氏泄(泻)肝,乃苦辛酸三者并进,辛开苦降酸收,较之一派苦寒思路巧妙,更接近临床实际。苦中有开,降中有升,酸乃肝之本味,养肝之体是也。

8.抑肝

如肝气上冲于肺,见猝然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即抑制肝气上冲以保肺金),如吴茱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

【临证点评】可直接用吴茱萸6g暖肝下气,加灵磁石镇逆抑肝平喘,五味子强敛肺平喘之功。或小柴胡汤加北沙参20g,天冬、麦冬各15g。

总之,肝气为病,或上逆,或郁结,或疏泄太过,故治疗除疏肝一法外,尚有柔、缓、敛三步:柔肝必用血分药,缓肝必以甘药培中,敛肝亦不可太过,而是敛中有散,如乌梅丸中的椒、桂,痛泻要方中的白芍配防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