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的八大误区,你占几条?
作者:衣晓峰 张婧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民众中,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2%-32%,其中在自购自用非处方药的人群中,不合理用药者高达三成左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宋永熙总结了几种老年人常见不合理用药行为,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医药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展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等各项药学服务活动,采取有力干预措施,确保老年朋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浪潮”正席卷而来。宋永熙主任药师介绍:根据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同时慢性疾病患病率也在“水涨船高”。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半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而带病生存时间长,促使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作为目前药品市场最大的消费人群,老年群体的药物消耗量已达总量的30%-40%,致使老年人药物中毒事件频发。
那么,老年人的不合理用药行为主要有哪些呢?宋永熙主任药师重点归结了如下几点——
一、依据个人经验或道听途说自行服药
比如,有的老年人患了感冒不看医生,而是随意口服所谓的消炎药(抗菌药物)。宋药师解释,单纯的感冒主要是病毒感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抗菌药对其无效,只有当伴有细菌感染时(如咳黄痰或检测分析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才可应用抗菌药;同时哪种抗菌药最适合,也需要医师首先对病情做出充分判断后开处方。还有的老人听说过了50岁之后,就要常规吃点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以往无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口服阿司匹林意义不大,只有心梗、脑梗的高风险人群才可以使用。
二、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人群自行减量或停药
日常中,经常见到许多任性的老年人血压高就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致使血压犹如“过山车”一样,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这对器官的损伤尤为严重,常常酿成眼底出血等并发症。还有的老人担心长期用药伤及肝肾,所以吃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药物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或预防目的。如人们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患者常因担心伤肝而吃吃停停,往往诱使脑梗死的再度来袭。宋永熙药师指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的固有属性,每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的可能;但不良反应是有一定几率的,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宋药师建议老年人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
三、与自行减量行为相反,而是超剂量用药
许多老年人患病之后,都希望一二天就能把病治好,早点痊愈。因而尽量多吃药,甚至超量服药,以为这样才能把病“压”下去。结果欲速则不达,非但没有祛病,反而造成了药物中毒。有时自己中毒了仍不知道,还以为是原来的病加重了,于是继续增加用药剂量,其后果非常严重。宋永熙药师提醒说:事实上,老年人对药物的承受能力比青壮年低许多,若服用成年人的常规剂量,更易造成中毒反应。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限制在成年人用药量的1/2或3/4。宋药师告诫,吃药治病,特别是医治慢性病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四、几种药物成把成堆地吃。
宋药师介绍说,许多老年人集数病于一身,往往几种病一起治,一次就要服很多种药,因而经常一小把、一小捧地吃,于是便养成了“撮堆吃药”的习惯。他们以为这几种或十几种药到了肚子里,就会各司其职,“各管各的病”。岂不知,多种药物同时进入胃肠道,可能由于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容易使吃进去的药物失效,乃至中毒;而且非但没有祛病,还有可能使患者增添新病,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据统计,同时服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以下;同时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同时服用11-15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时服用16-2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4%。
五、经常吃错药。
有些药片的颜色一样,大小也差不多。宋药师说,有些老年人为了图方便,喜欢用纸包药,但在纸面上却不写是什么药名。老年人容易健忘,刚开始服药时还记得,不久便忘在脑后了。凭印象服药,常常吃错了药。而有的老年人用完的药瓶,舍不得丢掉,便用空药瓶装进另一种药,时间久了,还按照药瓶上原有的标签用药,结果“张冠李戴”,服错了药。另外,有些老年人自信心很强,儿女不在家时,自己到药箱里找药吃,服错药或者过量服药所致药物中毒的情况比比皆是。
六、将保健品与药品相混淆
宋永熙介绍,有调查显示,有接近50%的受访老人在家中随意摆放药品;仅19.05%的老年人能够定期检查家中的备用药;老年人各种西药与中药、保健品一并服用的“大杂烩”现状十分常见,认为这样的服法疗效大。有药学专家对保健品知信行的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老年人常常将保健品与药品划等号,而有23.42%的老年人将保健品视为灵丹妙药,认为保健品有治愈疾病的效果。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乱象,无疑给老年人用药及养生保健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七、认为“中药无副作用”,这种观点显然大错特错。
宋药师告诫说,“是药三分毒”,有些中药因辨证不准、超量滥用,均会损害身体,比如毒性较强的马钱子、附子、细辛、关木通等,都有意想不到的副反应,用量一定要严谨且必须严格监控,同时应该配伍一些能够制约这些药物毒性的“使药”。同时,不少热衷于养生的老年人还跟风服药,比如大家熟知的“三七”,被认为能预防心脑血管病。作为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三七确实有活血、化瘀、止血之功效,但其中含有的三七总皂苷可能会产生皮疹、头痛、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血尿等全身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误将“土三七”当成“三七”用,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肝损害,甚至肝衰竭。
八、忽视自己的过敏体质和药物可能带来过敏反应
临床实践证实,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现过敏反应的几率较正常人更高,尤其要警惕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宋永熙药师提醒,凡是有过敏体质的人,无论用什么药,都不可盲目地自行用药,还是到医院或药店请教专家为好。
最后,宋永熙药师友情提示说,为防止药物中毒,老年人日常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药物,同时还要保存好药品说明书;必须按药品说明书用药,不可滥用或误用;老年人需按规定减量用药;特别是有多种疾病共存或属于过敏体质的老年人用药时,需要多加小心或谨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