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风区华世奎故居修缮之憾

天津近代著名书法家、乡贤华世奎先生的一处故居位于今天的民主道与胜利路交口,“天津劝业场”匾额便是华老当年在这里书丹。作为名人故居,这栋小洋楼空置多年却未能成为当地文旅亮点殊为遗憾。此外,在该建筑整修过程中,文物保护志愿者们发现,原有建筑诸多细节之美也遗憾被毁……《话说天津卫》节目“话友”唐文权先生今天就此有话要说。

唐文权

青年文史学者、《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

津门文人折扇艺术传承人

幼习书画,又好戏曲、曲艺、收藏

最近,咱们还是持续地热议意奥租界。上周有一位老先生还提到了原来的河北工商局,就是汤玉麟这个房子,老先生也提到了,希望如果有机会,毕竟因为它现在盖了那么一个大高楼了,如果能把原来老的工商局的房子腾出来,变成什么博物馆、艺术馆,能对公众开放,能让文物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用。

老先生既然提到了河北工商局,就现在盖这个大高楼的位置,这个位置上,据我所知,它原来也是一座独体式的两层、局部三层、带小塔尖的这么一个小别墅。这个别墅据我听说,他好像是叫“白公馆”,据说是国民政府将领白崇禧在天津曾经寓居的地房,但是我所知信息很少,希望老先生如果要是谁知道这个地儿的,可以也做出一些补充。

另外,咱还回到民主道跟北安道(今胜利路)交口,汤玉麟这房子的对面,就这个是华世奎故居。这个房子提起来,我也是觉得挺可惜。因为当初我们团队(天津记忆)配合意风区的改造提升,我们做了很多的踏勘、测绘的这些工作,所以对这个房子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房的内部其实原来保存得还是很完好的。

华世奎先生(1863~1941)

可是这就牵扯到意风区最早的这一波的整修,很多的文物建筑它没有按照文物建筑修缮的标准去修缮,而是盲目地拆改,有点近乎野蛮的一种方式了,先以拆为目的。这一拆不要紧,很多的建筑的细节就真地给拆了!

在拆迁之初,我们还曾经访问过原住民的老百姓,说我们其实好多东西我们都没舍得拆走,包括壁炉、窗户、门,好看,什么的,我们认为这东西都可以留下的,甚至有的老家具我们都没要,都留下了。当然,但是后来这些东西全都卖了废品、卖了破烂儿了⋯⋯

华世奎的这栋房子原本也是三层,有两部U型的楼梯,尤其是二楼到三楼的楼梯,甚至都有点天桥的感觉,它是架空的,它跟墙没有交代,不是贴着墙的楼梯,悬空的楼梯,感觉很漂亮,但我们后来再去就都没了,都拆了。

现在整修以后的这华世奎故居,楼板,包括横梁,全都拆掉,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了;楼梯也是改成浇筑的这种直上直下的水泥的楼梯了,所以,这个房子内部的细节已经完全地消失了。这附近的很多房子基本都是这种方式,都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商品房或者是出租屋去整修的,四白落地,给你腾清了之后,便于以后商业开发再利用,而不是用这种文物的美容、整容一样这种细致的方式去整修。

这个房子,建筑学上应该它叫Townhouse——联排别墅,咱们现在说的华世奎故居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这个房子主体是三层带半地下室,所以它首层是抬高的,它入口这正上方是三层的塔楼,其它部分的三层基本是阁楼。

这个房子它平面是一个曲尺形,分两翼,靠民主道这边一共是三个门,靠北安道这边两个门,把角一个门。而且这个房子,据我所知,当初刚盖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它最早是没有北安道这一面的,只有民主道的这么一长溜儿,就到把角儿这大高台阶这儿,就打住了,没再往北安道拐,往北岸道拐过来的这俩门是后来又加建的,怎么我敢这么说?因为我有证据,后边再说⋯⋯

华家住的正好就是把角这个位置,上到这台阶,进入到房子的内部,一进门先是一个梯形的这么一个门厅,再经过一个窄的小过道就来到了这大厅,也就是楼梯间,一层四个房间,靠北侧也就是民主道这面是两明一暗,靠北安道这一面就是一大间,临街。

从楼梯间沿着U型的木制的大楼梯拾级而上就来到这二楼,二楼大小总共是六个房间;从二楼再到三楼,就是昨天我说的像天桥似的,它有点四邻不靠,这有点像立交桥的感觉。从二楼来到三楼,这三楼五个房间跟一楼的布局基本是一样的。这个房子你别看两层、局部三层带塔楼,但是相当于咱现在的房子几乎四层楼那么高,因为它有地下室,阁楼说是阁楼,它最高的那地方也得将近三米了,而且每间房间都有老虎窗,采光还是很充足的,不是一说阁楼就阴暗、潮湿,不是。

这是我简单地说说这华家的房子的结构,但是具体的哪一间屋子作为什么用途,我也想恳请华家的后代能不能给广大的听友讲讲,华七爷在哪屋住,在哪屋写字……我觉得这都是很珍贵的一些历史细节。

然后就说回来,这个房子刚盖的时候,为嘛只有民主道这一侧,我能那么肯定,我和陈硕在头五、六年前吧,我们买到了一套海外回流的照片,这套照片这房主在哪住?他是华七爷的邻居,就是现存的这楼靠北安道这边的靠南的这两个门,就是买到这套照片的房主他们家。这个房主,他来了之后他就开始拍摄这地儿,从没盖他们家这房子,先来看的这块地,当时靠民主道的这一溜已经盖得了,但是北安道这一面还是空地了。所以他们家买了这地之后,盖了就是靠北安道的这俩门,还是延续原来联排别墅的风格,跟那边(民主道一侧)一样。

这个房子大概我推测,因为照片年代也没有,大概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它加建的这一部分。

这家是干嘛的呢?这家我们从30年代行名录上也查到了,他家叫“润富公司”,我推测应该一楼是做买卖,二楼、三楼是他们在这住。后边标的是个美国公司,因为有“USA——China”(中美进出口贸易)但是我怀疑这家人应该是俄国人,看长相还有名字的拼法,我看应该是俄国人,但是不太敢确定。

这家是做嘛的呢?是做生熟皮货。他这个“润富公司”是个生熟皮货商,老板是个老头,带着自己的不是儿子儿媳妇就是闺女、姑爷,还有个小孙子要么就是外孙子,外孙子还请了一个中国保姆⋯⋯这一家在这儿。北安道这侧的这两个楼梯,九凳台阶,现在可能没那么高了。原来这个房子外面是带围墙的,下半截是实墙,上面是宝瓶栏杆,是通透的。

夏天,这一家子在院子里头乘凉啊什么的,照片全都有,这就是华世奎先生的一个邻居,但我推断他们家搬来的应该比华家早,华先生是30年代中后期才搬来的。

咱还得回到华世奎的故居来,这个房子从“修好”到现在,这么多年了还是一个空置的状态,虽然好多建筑细节都给破坏掉了,但是起码这房子还在,这就是不幸中之万幸⋯⋯

而且华世奎先生,在天津的文化界来说,至今,我想很多人都还受着人家的恩惠,华先生给天津带来的文化底蕴,留下的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咱们后辈享受不尽的,华世奎先生在天津文化界的地位也足堪有一个博物馆、纪念馆,而且我又想起来那天有位老先生那句话了:华世奎城里这华家大门也给拆了,坟也给人家刨了⋯⋯所以说,华世奎故居如果能变成纪念馆,这将是天津文化界的一大幸事,老百姓也有地去凭吊、去学习、去缅怀华先生的这些个文化事迹。所以说,这个房子最好的归宿,它不是变成酒店,不是变成饭馆,最好的归宿,还是把它变成一个让广大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华世奎先生的文化遗产的地方,甚至这可以变成一个天津书法博物馆,是吧,华孟严赵是不是都可以搁这儿一起纪念?我觉得这都是房子最好的一个归宿⋯⋯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0)

相关推荐

  • 十五奎巷里的百年老宅蝶变新生

    " 近日,十五奎巷47号民居建筑修缮工程通过了验收,这座藏在吴山脚下的百年老宅焕然新生.一座老房子,一个不同寻常的杭州故事,为此杭州明珠新闻频道<明珠新闻><阿六头说新闻& ...

  • 市政协委员马驰建议:将“华世奎故居”打造成“华世奎故居纪念馆”

    华世奎故居 (水彩画 华绍栋 作) 天津美术网讯  "华世奎故居具备一定体量且有浓郁的旧时风貌,具备建立纪念馆的条件,故建议以政府投资或寻求民间资本投资的方式,进行产业创新.文化创新,打造新 ...

  • 清代书法名家华世奎《对联欣赏》

    清代书法名家华世奎《对联欣赏》

  • 近代大书法家华世奎楷书字帖(高清本)

    华世奎(1863-1942),字璧臣,祖籍江苏无锡,世居天津.华世奎出身旧盐商家庭,四岁开始接受家塾启蒙教育.每天坚持练字不辍,其父要求甚严,偶见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纠正执笔姿势,其父 ...

  • 华世奎书录《曾子固墨池记》册页

    华世奎书录《曾子固墨池记》册页

  • 近代颜楷大家华世奎《朱伯庐.治家格言》

    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qu ...

  • 华世奎的书法

    华世奎(1863-1941), 书法家, 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 华世奎与孟广慧 ...

  • 民国时期天津楷书大家华世奎,一个字100大洋

    华世奎(1864-1941)是近代天津著名的书法大家,与吴昌硕早年同拜在杨香吟门下,所以有"南吴北华"之称.其书法源自庭训,真.草.隶.篆诸体,无一不精,尤善楷书.他初学颜真卿,取 ...

  • 华世奎1941年书法立轴

    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qu ...

  • 华世奎,真可谓神笔!

    爱好书法加微信:shufayi02 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