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父亲的家教(【家门】征文)

父亲的家教
文/吴艳
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老实本分的爷爷吃了一辈子不识字的亏,他想从父亲这一代改变家族的命运。虽然穷,但爷爷还是勒紧了全家人的肚皮,把父亲送进了村子里唯一的私塾馆去读书,这一读就是好多年。
24岁的父亲
父亲虽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并不老套、古板。他常说,对于儒家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美德不能丢。
从小到大,父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严厉而又不失慈爱。他要求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
父亲有三个女儿。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大声训斥过我们,却时常不忘悉心教导。他说,女孩子最可贵品格就是自尊、自爱,要求我们每天按时回家,不容许随便在别人家吃饭、过夜。
三姐妹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去同学家里玩,忘记了时间,晚上8点钟还没有回家。父亲非常担心,情急之下发动了所有的邻居出来找我。当我出现在家附近的小路上,看到众人拿着手电筒,四处呼喊我名字的时候,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流着眼泪跑回了家中。看到父亲焦虑又严肃的面孔,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心中暗下决心,再也不做让家人担心的事情了。父亲见我知错了,蹲下身来,替我擦干了脸上的泪痕,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父亲24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良好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得到了众多学生的尊重和崇敬。在父亲退休前夕,我为父亲庆祝六十岁生日,他的学生献上这样一首诗:“寿庆初冬孝女爱,朋友献词校献彩;桃李事业桃李多,锦绣文章锦绣才;孔孟朱陈探究深,马恩列毛知音在;淡薄名利重道义,信守清白六十载。”这确实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父亲学生的诗
父亲惜才、爱才,帮助过无数学生。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适龄青年无一例外,都要去广阔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细心的父亲了解到,个别学生家里确实存在特殊困难,他冒着风险将他们从名单中划掉。
1977年恢复高考,他积极为学生们收集教材和参考书,只要肯学习,他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
文革结束初期,正在工厂负责教育工作的父亲,发现大批返程青年知识匮乏,出现了人才断层,他想尽办法联系上级教育部门,争取到许多脱产学习的机会,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
1980年父亲同高中毕业班合影留念
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也选择了从事教育工作。刚毕业的时候,面对第一批学生,我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怎样当老师。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特意抽出时间找我谈心,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想当一个好老师,没有什么诀窍,只需要做到四个字,那就是“付出爱心”。对待学生,只要你的出发点是这四个字,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位好老师。
带着父亲的期盼,我走上了讲台。正像父亲说的那样,我向学生倾注了全部心血,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遇到特别调皮的,我也会把心沉下来,认真地教导、感化。
如今我离开教育岗位已经许多年了,但回顾七年的教师生涯,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没有愧对我的职业,更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我做到了。我不敢说我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我一定是最尽职的。如今,我的学生已经步入社会、成家立业,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满足。
文革期间的父亲
父亲一生并不平坦。正直不阿,坚持己见的性格,使他怀才不遇、仕途受挫。文革期间,父亲因为讲真话遭到迫害,被发配到了东北最寒冷的山区。零下40几度的天气,对身体虚弱的父亲来说,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能挨过可怕的严冬,他在鞋里絮满棉花,将褥垫绑在膝盖上......面对生活困难和政治压力,他仍旧可以乐观面对,他相信真理永远是不朽的,而谬误总有一天要被纠正。
31岁那年,我失去了一生的挚爱。命运的不幸把我击倒了,我无法摆脱痛苦的阴霾,抑郁的情绪始终困扰着我。父亲看在眼里,忧在心中。
一天,他终于敲开了我的房门,坚定地走进来,用粗大的手掌搭在我的肩膀,平和地对我说:“没有谁的一生是平坦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重要的是怎样去理解困难。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长,感情不是生命的唯一,还有好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不要只看眼前,要把眼光放长远,你现在的痛苦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粒石子,眼前的遭遇根本算不了什么。”
泪水缓缓地从我消瘦的脸颊滑落下来,看着父亲略显苍老却依然坚毅的眼神,我好像读懂了什么。我想起父亲年轻时候的经历,他是那么的坚强。我是他的女儿,身体里流着他的血,我要像他一样,不能向命运低头。
70岁的父亲
从那天起,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仅仅三年时间,我完成了本科的全部课程,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货真价实的文凭。
学习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与古今中外名人学者一次又一次地亲密接触,收获了人生的真谛。通过学习,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我学会用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悟。生活重新燃起了我的热情,我终于从阴霾中走出来……
我非常感谢父亲,他用无私的关爱,陪伴了我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使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不会感到迷茫。
十年前,可亲可敬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也是坎坷的。面对困难他从未退缩,面对不公他云淡风轻,面对学生他呕心沥血,面对儿女他悉心指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他用自身的行动和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每一个成员。0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