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防比治更重要,早预防,避免中年时期“软骨头”
骨质疏松防比治更重要,早预防,避免中年时期“软骨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群工作忙碌,易忽视自身健康,加之骨质疏松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当发生腰背疼痛乃至骨折后才去诊治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也被称为“隐性杀手”。目前医学上也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帮助已疏松骨骼恢复原状,不过如果年轻时预防得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晚年的发病。因此,应对骨质疏松引起足够的重视,早下手预防,以避免中年时期成为“软骨头”。
骨质疏松知多少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骨骼代谢疾病,是指骨质流失过多,骨骼密度变小,使原本致密的骨骼形成许多孔隙,变得像“海绵”一样疏松、脆弱而易折断。该病通常在50岁以后发病,因此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老年病”。但是骨质疏松患者年轻化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很多人人到中年骨密度下降的一些征兆就已初现端倪,这和当前人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骨质疏松预防要尽早
正常人一生骨骼的生长发育会经历三个阶段,在30~35岁左右骨量达到最高值,以后骨量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如果在35岁以前让骨骼尽量储存更多的钙,对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骨质疏松从以下几点做起:
培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钙质。平时可选择含钙高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米、绿叶蔬菜等。补钙要注意每日补钙量达到推荐摄入量即可(800毫克/天),不要过量。
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钙化,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食物中的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鱼肝油、深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中。
培养运动锻炼的习惯: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一方面需充分补充钙质,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和钙吸收,增加骨皮质血流量,有利于血钙向骨内的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变,有助于骨形成,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其他因素: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对中年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糖尿病、胃肠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均会影响钙的吸收和转化,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不宜滥用止痛药和激素类药物:少用或不用会影响钙吸收易致骨质疏松的药物,最好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不要盲目自行购药服用。同时定期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骨密度降低并出现腰背及关节痛时,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