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很久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成才只是自己的事,只要全心致学,成才自不必说。可如今发现,这是一个太大的谬论与妄想。因为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可学的不学,不学的非学,于是大好岁月,尽数浪费在弯弯绕绕,求学而不得的道路上。
相比之下,我们过去的前辈与先贤,多在 30 岁前已完成深厚的学识积累,学问、做事、为人、立业,堪堪然已自成一家;那写书、言画、描丹青的,当然也自成格局与气象。
明代大画家、世家子弟沈周(1427 - 1509),就是源远流长的世学、家学教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成人成才的光辉榜样。
沈周来到世上时,一切的好东西早已等着他:从他的曾祖父沈良琛算起,他们家就已是书画与收藏世家。到他的祖父沈澄,再到他的父亲沈恒吉,甚至到他的伯父沈贞吉,无不都精通诗文绘画,举家全是人才。
春云叠嶂
且这一切都还不算周到,家里还请了当时德行学问双馨的陈宽,前来作沈周的绘画老师。待沈周诗文书画超过老师之后,又再请了精鉴赏与工诗画、曾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的名家赵同鲁作其老师,让沈周悉心修学。
一切都不刻意,一切自自然然,30 岁时沈周已很博学,且见识惊人。只是,沈家世代有不做官的传统。于沈周而言,做官只是虚名与受罪,哪里抵得过在珍藏满室的家里闲庭信步,吟诗作画,孝敬父母。所以不管县郡如何劝说,他只是不去。
落花诗意图(局部)
沈家的财富与家学养出来的沈周,从不知焦虑二字是何意义。在生活与做学问方面,也都不用与人争抢,所以他的性情极其敦厚。但凡人家有点为难小事,能帮的都出手相帮。
最善良的一个故事,是一个贫士的母亲病重,一时无钱看病。贫士便临摹了一幅沈周的画,前来请求题字。沈周不仅依言题字,且将他的画作了小小修改,再盖上自己的图章。贫士取得此画,果然卖了高价,将母亲的病治好了。
庐山高
这样的事,在沈周弟子文征明身上,也一模一样发生过的。想必耳闻目睹沈周的言行之后,文征明也是一点一滴地学了过去。
沈周当时的画,为世人追捧。他有一位好友祝枝山,曾记录那样的传说——沈周的画上午才刚画好取走,过中午之后竟然见到临摹的副本。过几天已然见到更多摹本。再过些日子,摹本数十余不止了。而沈周本人听闻这些事,往往笑而不答,由它去。
东庄图册
沈周写诗、作文、书法、绘画原都极其精妙,既可站入诗人与作家行列,也可称为书法家或画家。但就其最爱的志趣,总还是绘画,所以在画上下的功夫最多,成就也最大。
那沈周的功夫是怎么下的呢?我们或许可讲一个最为熟悉的例子。
东庄图册
我们知道明代之前的元朝,也是一个书画名家倍出的时代,其中有个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大画家,黄公望。他画有一幅《富春山居图》,曾差点被人烧毁,自此断裂为二。两部分至今分藏大陆与台湾,是国家万分呵护的一级文物。
这件神品,当初就是沈家的收藏,是沈周掌心上天天把玩的至宝。他边赏,边习摹黄公望的水墨精髓,潜移默化中就到了沈周身上。功夫下到最后,如后来的董其昌所说,沈周的一只妙笔,画谁就与谁绝似,且大有超越原作者之貌也。
卧游图册
山水是沈周的大成就,但除此以外的人间各色景象,都是他极爱画的种类——他原是写生的高手。沈周的即兴小品有很多,钓个鱼、捉只虾、吃顿饭、望个月亮,心有所感,一切即刻就在画上呈现。
花卉擅用淡墨与浅色,轻到似乎不挨画纸,却花开翩翩;枯枝与雀鸟擅用干墨与湿墨,好区别出树枝的分量与羽毛的轻盈;人物多为简笔勾勒,常常作了景色的陪衬,小小地活动于画作的一隅,却神态活现。
这些活泛的人物形貌,后在他的弟子仇英的笔下,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清明上河图》中的 2000 多人,即为最惊奇的一例。
只是,衣冠上色、眉目其态的近景人物画法,在沈周的作品中很是罕见,故每见得一幅,都要令人轻声惊叹一下,心中顿涌亲近之感。
吴中山水册
我猜古人最爱山水的意境之说,对作为人的自我,拥有最谦虚谨慎的认识。他们知道人在自然世界中,只是尘埃数粒,所以一直含蓄自身,彰显他物。即使在画中,也生怕夺了万物的位置,只谦虚地隐于画中的某个角落,凝神方可找出来。
沈周活到高寿,83 岁才辞别这个令他画不尽,爱不完的美好人间。那个时代的人能活到这样的年龄,相当于仙人了。
落花诗意图
沈周宽厚温敦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一生潜心习画而得的绝技,使他成为“明四大家”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吴门画派”公认的领袖。整个明代的中晚期,画坛基本上是吴门画派的天下。清以后,吴派的画风,也仍然影响着许许多多热爱水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