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居建筑的奇葩

文/摄影  庞新

      各民族的民居建筑是该民族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建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

多年来我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对于搞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无论走到里,最先闯入你眼球的是各处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而石板房正是贵州少数民族民居的奇葩;石板房建筑——古老、苍凉而坚强旋律!

石板房建筑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布衣族同胞聚居的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六枝和贵阳郊区的花溪、青岩和高坡一带。石板房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地地质条件的结果。这些地区是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此类岩石岩层外露,材质硬度适中,岩石节理裂隙呈大面积水平产状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简单的人工和凿子冷开,就可以一层一层揭开薄厚均匀的大石板,再按用途加工成各种规格不一的方整石板,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走进石板寨,你就象进入了一个石板的神话世界。石板房一般除屋面的檀条、椽子是木料外,整幢房屋都是石板建成。基础是毛石下脚,室内陆面是石板铺成,墙壁是用毛料石砌成,屋顶全是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板铺成,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水缸、冲辣椒面用的擂钵、碓子、磨子以及户与之户之间的隔墙、菜园围栏、寨子里的道路......全是清一色的石头建筑,堪称“石头王国”。

石板房民居多为半干栏式的石板房。这种房屋古朴美观,朴实淳厚。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冬暖夏凉,防潮防火。房屋一般是1~2层,一开三间~五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房,按左大右小排序,左边住老人,右边住年轻人。右边床前不远处一般设有火塘,用于冬天取暖、烤茶、聊天、家庭议事。布依族不在正屋的火堂煮饭、炒菜,厨房在靠正房的旁边搭一偏屋,在正房的墙上打一个四方形洞口,用于传递酒饭、碗筷,极为方便。中堂是布依族敬奉祖先的地方。

贵州石板房建筑最典型要数镇宁县的扁担山石头寨。

镇宁县扁担山有48个布依山寨,石头寨是其中之一。全寨石屋层层叠叠、依山修建,布局井然有序,恍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
       石头寨以石为墙,以石为廊,以石为柱,以石为瓦。石头寨,当地布依语称之为“板波森”,其意是“背靠石山,世居石屋”。石板屋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板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并列;有的组成院落,纵横交错;石砌围墙、石拱门进出。寨边竹林、树下安置着石凳、石椅与石桌,是休憩、娱乐的好地方。
       石板房民居,大多数是一种以大小不统一、又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规则石头,通过错落有致的垒砌而成的坚固房屋。然而,这里的石板房民居在建造时却是颇有讲究:基础高出地面两米以上,家家都有进门的石台阶。建房时先用木料穿榫作为屋架,也有先砌两边外墙,中间架木柱。屋架立好后,再砌另两面山墙。内墙有的用薄石板分隔房间,有的用石块垒砌,有的还要用石柱支撑。房屋无论三间、五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边为卧室。房屋均为两层,楼层之间铺木板,下层关牲口,上层住人。房屋的外墙用大小不等的石头砌筑和石灰浆座浆,墙面上作自然虎皮墙勾缝。墙成楼毕,再用不规则石板盖顶,屋顶吸收了歇山顶的基本传统,规整中又有变化。这种房屋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实用而独具特色。由于全寨石板房石料均是浅灰白色,加工后更显晶洁,所以白天看镇宁,银光闪烁;月夜看镇宁,凝霜盖雪。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在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如果说吊脚楼建筑展现的是贵州高原上特有的一种鲜明、轻快、风雅和流畅的音乐节奏,那么石板房建筑就是一曲规模宏大而激情大山交响乐!当你看到这座座石板房,在你脑海里马上就会响起阵阵古老激昂、苍凉而坚强旋律!他永远在大自然中暴露着顽强的石质身躯,向人们展现着他那原始粗犷的形象和石板房建筑本身的结构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