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你不打骂人,但说话却咄咄逼人”
反思:
这位同学说出了我的两个痛点:说话的语气、啰嗦。
一
说话咄咄逼人
这体现在和学生聊天的时候语气语调,总是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不容学生的反驳,即使反驳我也会非常强硬地说出我的见解以否定学生。再一次让我想起影响沟通效果的一个公式:
沟通效果=7%的内容+38%的语气语调+55%的动作神态。
就如同这位学生所指出的那般,虽然我不会打骂人,但是说话的时候却显得咄咄逼人。设想一下我们和同事的交流,虽然对方没有直接骂你,也没有说出什么非常难听的话,但如果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对你所说的一切都报以否定甚至嘲讽的语气,或者给你强行贴标签,还是那种非常不好的标签,那么可想而知,我们不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流的,而如果对方是领导,是说话咄咄逼人的领导,那么可想而知,我们也不会喜欢这样的领导,会避而远之。回想很多次自己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特别是一些矛盾纠纷的时候说话时的神情、语气,确实如这位学生所言——咄咄逼人。可以设想我给这些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是被我批评过的学生,于他们而言我可能就是一个非常不好接近、不友善的老师。
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自己被领导、同事批评,哪怕这种批评是建立在自己确实已经犯了错误的基础上,如果和我们交流时的语气语调非常不友好,甚至是带着情绪在和我们交谈,那么哪怕我们表面上认错了,内心深处却依然会惧怕和痛恨这样的领导的。只要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对方的不友好,那么彼此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友好沟通的桥梁。
二
啰嗦
啰嗦。这一点也确实是我的不足之处,因为不止一个学生提出过我这个问题。啰嗦体现在一些话我会反复强调,内容却大多是雷同的,第一遍说,学生可能觉得有新鲜感,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学生就会觉得厌烦了。这再次提示我自己,如果没有什么新鲜话说,如果没有新角度和学生交谈,那么最好就干脆不要说话,因为学生已经听过很多大道理了,我们再说一样的道理,只是在学生已经听过100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遍而已,不会有什么作用的。啰嗦还表现在说话冗长、拖沓。找一个学生说聊天,我可以说到一个多小时,其实翻来覆去说的也就是那么点事,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讲,只是不断地重复地举例子而已。后面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每次找学生聊天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要事先把最需要和学生说的话准备好,列好大纲,在十分钟之内讲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时候会超时,所以今后还可以提前设置好一个闹钟,闹钟一响立马停止交谈。一个印象深刻的谈话并不一定非得长篇大论,相反,短小精悍、浓缩智慧、出人意料的谈话,有的时候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三
一个恐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