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低效的学习模式,学习才能会更高效!
一、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低效的学习模式
一直有人对学习模式的问题很有兴趣,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一下:
美国学术界在1969年一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益。下图是当时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
“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和听讲是最不效率的学习方式,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实际经验是效率第二大的学习方法。
奇怪的是,目前在教育体系主要还是通过阅读和听讲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是很有趣吗?况且,从1969年起就有“学习金字塔”可以用了。
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很早就已经全面的运用学习金字塔的方法了。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这方面运用的还不够,大多数还是以分数、以考试为主,而不是实际学到的东西。在这里随意列举几个美国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MBA,你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文章。声明一下,不是我写的,是从网上摘录的。
在美国所有MBA商学院第一学期课程几乎令所有人窒息,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商业或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几乎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必须完成微观经济学、统计、基础会计、基础金融等方面的商业基础课程(许多课甚至6个星期就结课考试了),并且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存在一定程度上语言问题的中国学生而言,上课时有时像一场噩梦。虽然经过精心的准备,仍然难以像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一样尽情发言,而发言往往是成绩的一部分。而课下的作业构成了MBA们最痛苦的回忆,堆积如山的阅读资料,读不完的案例,写不完的案例分析, 很快又进入考试阶段。这一切使MBA的第一学期淹没在无尽的紧张之中。事实上MBA第一学期的巨大压力同样使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难以应付,我的许多美国同学也经常怨声载道,无法应付繁重的学习压力,凌晨四点的学校中还经常看到许多学习小组在激烈讨论着作业。这一切的原因是商学院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MBA们感受到真实商业竞争环境中的压力,事实上,从事投资银行行业的人员也同样经历每天工作平均多达14小时的环境。商学院使你在第一学期就感受到以后就业的工作压力。
MBA商学院提供大量的案例,每个案例都需要写相应案例分析。而做完分析报告之后,必须在课堂当场接受大家的质疑。不管你的分析报告写的如何,都会有很尖锐的问题在等待回答。你在把自己放在当时的环境下,回答为什么要做相应选择。这部分就是重复学习金字塔的第二步,模拟实际经验。当一个学员在一、二年之后接受大量的模拟案例之后,很容易就能学到真实环境中所需要的大多数技能。当他在从事实际职位时,马上就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完成工作。
第二个例子是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这回他们运用是学习金字塔中的第一项,实际去做,所有的一切都跟军队实际中的一样甚至更加真实。
从迈进西点校园的第一天的“立正”开始,学生就必须接受强制性的“野兽营”训练。在刻板的列队、操练、野营、演习过程中,在艰苦的摸爬滚打中,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能有四个“标准答案”——“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我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到了第三学年,学生还将受到极富挑战性的历险训练,比如:到巴拿马进行热带丛林作战训练、到阿拉斯加北部进行野外滑雪作战训练、到科罗拉多进行驾驶直升机和野外生存训练。如果你经不起残酷的考验,那么你就会被淘汰回家。统计显示,西点军校第一学年新生淘汰率为 23%,最终能够完成四年学业的学生只占入学总人数的70%左右。据说巴顿将军当年在上完最后一节课后,如释重负地在笔记本上写道:“谢天谢地,作为士官生的最后一节课终于结束了。”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不列举更多的例子,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美国的教育体系的顶层是精英教育,以培养精英为主。而美国的精英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军校和科学家,他们的教育体系基本完全按照学习金字塔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设计。象医学院、军校和科学家完全按照实际环境来做,而象商学院、法学院则是最大程度模拟实际经验。同时美国的小学、中学有很多课程也是按照“学习金字塔”这个体系来设计课程,以实际去做和模拟实际环境这二种效果最好的方法去教孩子们。在这方面中国做的还远远不够。
二、如何从思维上彻底改变学习模式?
从思维入手改变学习模式是最有效的。思维决定方法论,想要改变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也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我大概说几点我的经验。
1、非线性思维
学习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非线性的。不是y=x的函数关系,一分耕耘不一定会有一分收获。有些人的学习模式就是通过大量的做题和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自己,但是往往非常有局限性,久而久之发现自己能够上升的空间非常小,甚至因此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非线性思维,在自己遇到瓶颈的时候应该考虑的不是继续时间等的增大投入,而是更换“投入策略”,比如寻找最小限制性因子或者自己的知识缺口。
2、系统思维
你所知道的决定了你的广度,你所能联系的决定你的深度。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链接。你能够知道很多道理和知识,但是他们的实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你只是知道的话,那么你只能解决常规型问题,但是你能够将它们这些知识和道理联系在一起,那么就能够解决适应型问题,也就是用少许种知识解决不同场合下的很多问题。
灵感来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广阔的知识。系统性思维能够让自己的元认知得到更多的联系,不仅有利于自己更好的记忆,还能够让自己在知识的跨界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心得和见解。
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我的建议是做笔记!一个学习领域一本笔记本。比如说我的笔记包括类型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方法论,历史,政治。等总共三十余本。每次要用都能很快的查阅,而且不时会有更多不一样的见解。
3、反馈思维
反馈性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人们害怕黑夜实际上是进化过程中对未知的恐惧,同样的,如果自己努力学习但是却看不到结果,那么会非常容易感到害怕和无助。
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想要保持较高水平的热情,就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反馈系统。尽可能量化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收益。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有勇气继续学习。另外,学习反馈也是检验自己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利器。他的效率远远高于机械性的重复。
4、渐进思维
大脑的质量占了人的身体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了25%。大脑对能量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当自己在从事烧脑耗能的事情时,大脑会不断的阻碍你。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从简单的入手,那样大脑就能够慢慢适应,这样自己的学习行为可以更加持续高效。而且,当大脑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得到多巴胺的释放,那能够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放松,对自己行为的阻碍作用就小得多。
5、刻意思维
一些小时候画画非常好的人,长大很少当画家的,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学习很少。因为他们的训练大多停留在兴趣和获得外部赞美的层面,所以他们的水平大概率会保持在业余的水平。就像一个足球爱好者,他们偶尔会踢球,但是他们都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踢,因为那样可以让自己享受和舒服。
但是一个专业的足球运动员,他们会被强迫“反脚踢球”,会被要求最短时间内跑完全场。后者的训练更为“刻意”,而不是停留在舒服区内,所以后者他们的学习获得的能力水平更高。我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也应该如此,改变只看自己看得懂的书的学习模式,否则进步会很慢。刻意训练的思维能够让我们进步地更快,拥有更好的学习效能。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异类》(Outliers)
6、生理控制思维
生理控制思维,主要是希望大家对自己行为认知模式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自我观察,预测自己的行为并且改进。
比方说,我们知道自控力是跟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用多了,也会酸痛无力。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头两天热情十足地投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些人,他们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精力消耗太快了。后续没有能力继续去维持每天六点起床、持续6个小时的学习。
以此为鉴,我们就知道,我们要做的是慢慢地增加自己的学习时间,让自控力肌肉有所适应。这样才能够持续有效。我们知道我们大脑的遗忘曲线,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大脑的生理运行状态进行改进,知道什么时候温故,什么时候学习新知。从而改进学习模式。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7、指导性思维
部分人的计划制定是“我明天要好好学习”“我要看完这本书”。但是这样的学习计划模式实际上就是一句口号,没有指导性。而真正有效的计划是具有很高指导性的。“我明天早上8点到12点要去图书馆复习《行为与进化》第一章”这样的语句的指导性是远远强于前者的。告诉了自己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到底有没有做,哪里没有做到,都是很容易得到反馈的。而前面的“我明天要好好学习。”没有对比的标配物,看了一页也是有学习。不具有可行性。
强调我最喜欢的说的那句话:所有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重复和锻炼,进入自己的大脑,成为思维的一部分,几乎很难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正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思维、方法论进步却很小的原因。所以,请尽可能去使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让他们进入思维当中,包括这个答案。
— the end —
不想错过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与你共成长
点
“在看'
,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