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身贫寒的孤儿,却成为了中国水彩的先驱

今日推荐 | 第197期

徐咏青(1880~1953)现代画家。上海人

民国时期的水彩画家大多命运多舛,他们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在战争中,艺术对他们来说,是一盏充满希望的生命之灯。

徐咏青自幼父母就去世了,很早就成了孤儿,他被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孤儿院收养,因为天主教堂需要一批人画宗教画宣传信仰,创办了土山湾画馆,教授西方绘画。

这使他有机会在院内接受绘画教育,父母离世的孤独感,无助感,让他在绘画中找到慰籍。九岁的时候他便跟随刘必振和外国绘画教师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

请输入正文

徐咏青水彩作品

十六岁入土山湾印书馆从事插图创作、装帧设计。擅长水彩画和油画

因为画技精湛,1913年他主持上海商务印书馆图画部。与郑曼陀合作了大量的擦笔水彩(月份牌)画用于商业宣传。经大量印刷后,也使得徐咏青声名大噪,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他又在印刷所创办“绘人友”培训班,培养了商业绘画人才练习生有杭穉英、何逸梅、金梅生、金雪尘、戈湘岚等,均向他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他出版《水彩画风景写生法》现已成为中国水彩画传播与教学的奠基作。

月份牌

备注:民国时期的水彩画家,大部分都接过水彩月份牌的绘制,其中徐咏青更是被称为月份牌大师。上海作为最繁华的通商口岸,月份牌是商品销售最有效的广告,需求量很大。所以我们在看民国时期水彩画家的作品时会发现他们几乎都参与过月份牌的绘制。很多水彩画家靠画月份牌和开设水彩培训为生,据说绘制月份牌,每个月的收入在当时能买一辆汽车,这样高的收入吸引了不少人去学习水彩。

1932年“一·二八”沪战爆发,让他平稳的生活再一次的面临动荡,徐咏青的在商务印书馆附近的寓所遭战事损毁,为了生存他带着家人去香港生活,在那里仍然坚持创作,同时做着西画教学的工作。

战争结束后,他终于有机会回上海,但是他的寓所已经被炸毁, 当时繁荣的水彩市场已今昔非比。

他在上海短期居住一段时间,随后迁居青岛。到青岛后徐咏青仍然从事着水彩事业,他在自己寓所门口挂有一小牌“詠青工作室”,收徒教授水彩,他的学生还曾于迎宾馆和天桥附近的国民饭店办过展览,当时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轰动。

徐咏青还曾受邀在青岛的美术院校教授水彩,培养了很多的水彩优秀人才。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徐咏青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在青岛居住时所作。

徐咏青·青岛鱼山路写生

徐咏青先生在青岛生活了七年,1953年夏病逝,并葬于青岛。

1962年,《美术》杂志组织京沪两地水彩画家座谈会,张充仁先生在会上发言,称赞徐咏青早年就与约翰·拉莫纳比奇的水平不相上下。水彩画界才重新“翻出”徐咏青这个名字。

一直以为,对徐咏青的研究,是青岛美术史研究的根基和景观。重现徐咏青的价值,不仅会为青岛美术的历史增益分量,还会补白中国现代美术史和中国水彩画史的研究盲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