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如何客观评价缠论?

很久没有回答问题了,我没有人邀请,属于不请舔着脸主动来。本质上我不太愿意回答这些问题。但实际上我又干这与本质不符的事情。究其原因,泛泛看了一圈答案,还是忍不住来踩一趟浑水。为什么是趟浑水?因为现在懂缠论的股神太多了,各个都是实现财务自由的股神。而反观我自己呢,我既没实现财务自由,更没有成为股神。所以我实在不配和这些人相提并论。但又看不惯(说明我还是见得少)。所以来叨叨两句。爱看看,不乐意请拉黑,不求谁看。

首先,客观?这事能不能客观都是个问题。真正懂的人都没几个(当然每学缠论的人都这样说),又如何能如实观照?况且,缠师他老人家都不在了,你说你客观,你说你如实观照,谁证明?谁又信?缠师能出来给你颁发一个毕业证书还是咋的?所以,学缠论这条路,只能是自悟自证的一条路。

那就真没有办法客观了吗?其实还是有可能的。反正不是“我”观,或许勉强算客观的吧。而这个“我”,包括了在座的各位所有人。除了在座各位所有人,也就剩一个人有资格称之为“客观”,就是缠师本人了。

那我们要看缠师,就要看一些总结性的陈述,比如:

《第53课:三类买卖点的再分辨 》:

本 ID 的理论可不是什么先验理论,而是根本客观条件充分反映当下可能的充分可操作性的理论,这必须要彻底明确。

那么这句话,如何理解,又成了一个主观问题。但不妨碍我们先做个逻辑分析:

1、“大方向”理解上:首先缠师给的定义是,缠论不是也先验理论。也就是说缠论不是搞预测说明天到底是涨还是跌的一套技术分析理论。是根据当下的客观条件来作出应对策略的一套理论。

2、细节概念上,“客观条件”是指什么?

3、“当下可能的充分可操作性”又是指什么?

如果大方向咱们理解上能够达成一致,那么咱们才有资格进一步去讨论细节概念上的理解。当然这个理解,咱还是不能主观,还得从原文中去看缠师又怎么说。

《第11课》:技术指标不过是把市场所有可能的走势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

《第29课》: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

《第68课》:所有预测的基础,就是分类,把所有可能的情况进行完全分类。对于预测分类的唯一正确原则就是不进行任何排除,而是要严格分清每种情况的边界条件。任何的分类,其实都等价于一个分段函数,就是要把这分段函数的边界条件给确定清楚。边界条件分段后,就要确定一旦发生哪种情况就如何操作,也就是把操作也同样给分段化了。然后,把所有情况交给市场本身,让市场自己去当下选择。

《第94课》:机会,是可以预先分析的,但这分析,不是预测,而是建立在完全分类基础上的边界分划,这分划完全来自本 ID 理论的纯数学构造,这构造的唯一性与精确性保证了这分类与边界的当下确认性。

我从上面这些文字中去理解,“客观条件”就是当下走势的完全分类。“当下可能充分可操作性”就是建立在完全分类之后,每一个分类的边界条件触发了对应该分类的可操作性。

那么现在问题就变成了,我如何建立一个可以量化的完全分类系统,使得我的操作有一个可以精确化、数量化的落脚点?我们再看缠师原文:

《第102课》:完全分类,其实是一个超强的实质性质。学点现代数学就知道,绝大多数系统并不一定存在完全分类的可能,而要研究一个系统,最关键的是找到某种方式实现完全分类,说得专业点,就是具备某种等价关系。

而由于走势必完美,所以走势就是可以完全分类的,而所有的分类,都有明确的界限,这样,任何的走势都成为可控的。这种可控并不需要任何人的预测或干预,而是当下直接地显现的,你只需要根据这当下的显示,根据自己的操作原则操作就可以。

注意,完全分类是级别性的,是有明确点位界限的。而不是粗糙的上下平的无聊概念。也就是说,本ID 的理论完全是数量化的,因此而就是精确化的,里面不存在任何含糊的地方。

这段文字其实说得非常明白,我们就是为了创建一个系统,来实现完全分类。也就是说缠论整个系统的创立就是为了解决“完全分类”的存在而存在。

那么问题又变成了,实现“完全分类”的基础是什么?也在上面这句话中“因为走势必完美,所以走势可以完全分类”。

那为什么“因为走势必完美,所以走势可以完全分类”?

首先缠师定义了走势类型,也就是说,走势类型一旦精确定义,那么也就意味着,一旦当走势突破了定义,那么走势类型就一定发生了变化。那么当走势突破定义的那一刻,其实就是触发了完全分类的边界条件。接下来,问题就变成了,那如何精确定义走势类型?

这时候我们就有了中枢的定义、缠中说禅盘整、缠中说禅趋势的定义了。那接下来我们如何在实际的走势中去量化这个定义?于是就有了形态学的分型、分笔、线段作为缠论的基础零部件,去逐级构筑递归不同级别的走势及走势类型,然后我们就可以逐级的量化并确定什么级别的走势或者走势类型是否完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发生转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