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升格一对一(一):议论文之逻辑思路

老师讲的写作要领,是不是早已随风而逝?背下的作文范文,是不是仍没理出思路?高考在即,是不是更加愁眉不展?

好吧,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就练起来吧,不是普通的练笔,而是一对一地提升,作文升格,从师生对话开始。

高考作文升格一对一(一):

理顺逻辑思路,提升生命质量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

议论文讲求以理服人,要想把道理说透,就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议论文里,逻辑处于怎样的位置呢?如果说素材是议论文的血肉,语言是议论文的美妆,那么,逻辑就是议论文的生命。如果生命都没有了,其他岂不都要清零?只有好好地活着,方能有一定的生活质量,为生命锦上添花。
那么,这次的一对一作文升格,就先抓住逻辑这条生命线。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可以分内外两个方面。就外在结构而言,常见的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和总分总式的逻辑结构;就主体段的内在结构而言,常见的是五步推进法,即分论点、阐述句、素材句、分析句、小结句。议论文外在逻辑合理,才有了基本的框架,犹如人体有了强健的骨骼;内在逻辑合理,筋脉连通,才有了真正的生命。

作文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正是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才驱散了大的认识上的速雾。

不仅如此,哥白尼构建了“日心说”,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除了障碍。

而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庄严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断世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立意上讲,谈“批判与建设”为最佳角度,侧重二者的关系,回归到了关系型作文。“批判”即毛泽东所说的“破坏”,是“破”;“建设”是“建构”,是“立”。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为二者的关系。

也可以抓住一点,兼及其余:以“批判”为主,兼及“建设”;或以“建设”为主,兼及“批判”。

作文原稿及点评

评卷结束后,我提出要进行作文升格一对一指导,大家很积极,因精力有限,每个班只给了三个名额,以便指导到位,升格成功,然后会将升格后的作文,给大家一个讲解展示,以期引领

更多的同学。

下面是郑州七中2020届高三(2)班崔钰晗同学的考场原作,我采用红字旁批和集中点评的方式,为这篇文章作出升格指导。

以“批判”之桨

           扬“创新”之帆

               崔钰晗

(两个比喻,较为新颖,有文采;题目并不长,不必分作两行,居中即可;两个关键词形成对称之势,已经比较醒目,不加引号也行;没有扣住材料的一类词,应将“创新”改为“构建”或“建设”。)

①“防碍人类进步的往往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引用不是很恰当,应扣住标题和自己的论点进行引用。)我们更善于接受而非创新(“创新”需要改掉,与标题一起改为材料中的原词,要有原词意识,确保扣题),毫无思考是悲哀的。因此,我们要以批判之桨,扬创新之帆。(前后分析构不成因果关系,这个观点的引出不顺畅。另外,缺少对作文材料的分析,立意全在材料中!说明审题时很马虎。)

②“向来如此,便对吗?”鲁迅先生直白的尖锐话语深入人心,我们不能仅凭前人的“经验”下出结论,而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创新”改为材料中的原词,另外“批判”呢?它等于“思考”吗?偷换概念,与标题不照应。)

③善于批判,寻求真相。(第一个分论点,简洁明晰。)

④科学没有止境,我们所谓的“真相”也不过是仅有的数据进行的合理推测罢了。哥白尼敢于批判,一百多年的“地心说”终被打破,牛顿敢于批判,伽利略的力与运动关系退出物理舞台;林鸣敢于批判,在中国还没有话语权前积极修正数据……(罗列事例,略显文采,但罗列时只提到了批判,没有具体的批判内容,更没谈及分论点里提到的作用即“寻求真相”,论证力度不足。)提出批判代表着你个人的思考。个人,社会,国家也都是经历一次次的修正,一次次靠近真相,才得以进步和提高。(这是对事例的集中分析,提及了“真相”,于分论点而言,略有照应,但仍不足。这一段主要是从个人角度、科学角度来谈,分析时缺少这类总结性的词语,缺少与前面例子的照应。另外由个人及国家已经构成递进,不需要再提社会。)所以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以主动的态势去思考,寻找问题,善于批判才能找寻真相。(这是小结句,与分论点还是有照应的。)

(以上是本论的第一部分,五步推进法的基本框架是有的,但逻辑思路不连贯,需要进一步练习强化。)

⑤善于破坏,勇于建设。(第二个分论点,虽然形式上与第一个分论点照应,但内容不照应,应该都谈作用才好。)

⑥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用名言来形成阐释句,有深度,且自然过渡到下面的事例论证。)新中国的成立是伟大的新旧交替(事例少,太笼统,可加入新中国成立时的重大事件);过去的中国弱小,而成立后,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计划使中国飞速发展,创下许多佳绩。(改革开放等可以展开一两句,仍然很笼统。)潘建伟使量子卫星遨游宇宙,(国家层面不出现个人,可放于第一个分论点之下。)华为5G进入千家万户,阿里移动支付共享全球……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设了一个又一个“新世界”,打破了一个又一个“旧格局”。

   ⑦你所站立的就是你的中国,顺应时代浪潮,把握创造之机,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中国的创造贡献力量。(这一段有凑字的嫌疑了,不切题。)

(以上是本论的第二部分,点评同第一部分。)

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樊锦诗研究敦煌壁画,为了更好地保护壁画完整及游客的游览效果,将壁画做成电子版,方便了大众3D化观看,也减少了壁画的损耗。泰国的三D斑马线也开拓创新,气雾的形式更能使人们遵守交通规则……

(联系现实,可以写出中国新世纪新发展的格局,写国内的变化时不写国外,可结合这次疫情使作文更鲜活,素材更新颖。)

我们足以见其重要,因此我呼吁我们应以批判桨,扬创新之帆。

(这是结论部分:联系现实未谈及“批判”,严重不照应总论点,收尾时却只管把标题拉过来了,知道照应标题,这很好,但一定要水到渠成地点题才好。)

总体点评:

文章结构布局较为合理,但无论是外在逻辑还是内在思路,都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强化训练,快速提升。满分60,可以打43分。

一般分析作文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自我鉴定,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这样才能针对性地指导提升。在我们师生双方都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展开深入细致的对话交流,上面原稿中的旁批,就是我们交流的要点。

附  钰晗同学对本次作文的自我鉴定:

考试时时间紧,导致结尾过于仓促,引用和事例较少且部分不恰当,两个领起句需要结构相同,素材可以引用疫情中的人和事,可以使作文联系时代紧密,素材时鲜,文采和结构都需加强,不能为了引用而引用,导致引用并不切题。写字速度和质量仍需加强。

升格作文及点评

之后,钰晗同学交上了修改升格后的作文。

以批判之桨,扬建设之帆

崔钰晗

①“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哥白尼敢于批判,人们认同了一百多年的“地心说”终被打破;牛顿敢于批判,伽利略支持的力与运动关系永远退出了物理舞台;费尔巴哈敢于批判,唯心论也终由唯物论成功替代......

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应以批判为桨,扬建设之帆,只有在批判的基础上建设,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

③以批判之桨,积极寻求真相。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源泉。林鸣在修建港珠澳大桥时,不畏外界对中国的质疑,勇敢批判桥梁数据,事实证明他成功了。是什么让林鸣最终带领港珠澳大桥创下多个“世界之最”?是在一次次批判和否定中,执着的找寻数据漏洞,才使得多根沉海柱对接时仅毫米之差!是以批判为桨,去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使得林鸣与团队一步步走向科学的真相,终成一代桥梁英雄!

⑧正因我们以批判为桨,扬建设之帆,才能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中国才得以日益强大,于波涛中平稳前行!

总体点评:

钰晗同学升格后的作文,逻辑上好了许多。开头分析了材料,紧扣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段末水到渠成,让二者结合起来,亮出观点。

本论部分是两大主体段,两个分论点明确点出了“批判”与“建设”的作用,不只用了原词,扣题很紧,且句式工整,简洁醒目。第一个主体部分选用论据时放弃了原稿中的其他事例,只选用了一个人物事例,较为典型,分析时也紧扣分论点;第二个主体部分则从国家的角度来写,视野开阔,分析到位。

两个主体段之后,直接联系当前疫情的现实,一组反问句,铿锵有力,分析合理,最后一段照应标题和开头,再次强调观点,还是不错的。

尤为可喜的是,在主体段的升格中,钰晗同学用了引用、排比、反问等手法,使议论文的语言顿然生辉,论证也显得分外有力!

如果原稿给43分的话,升格之后的文章可以给52分了!由此可见,逻辑思路是议论文的生命,有了这健康的生命,整个身体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生命质量就会直线上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