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生态是最大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张萌

  四川雅安,大熊猫的故乡、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阶梯,自古森林葱郁、飞禽走兽云集,素有“天府之肺”的美称。

  来到雅安,无论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千年茶园,还是在蒙顶山旅游景区、二郎山喇叭河国家森林公园,记者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雅安极为丰厚的绿色家底。

  雅安市林业局机关党委书记任大俊表示,1999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工程,雅安市率先开始退耕还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0多年来,雅安累计退耕还林97.82万亩,完成国有林管护1021.39万亩,管护合格率100%。

  目前,全市森林面积1560.47万亩,森林蓄积量1033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14%,位居全省第一。而在退耕还林启动之初,森林覆盖率仅42.8%。

  如今,雅安大地处处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双增长”,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已然成型。

  在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20周年工作总结会上,雅安市以及所辖天全县、荥经县被评为先进单位,全市13名退耕还林一线职工被评为先进个人。

  近年来,雅安在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夯实绿色本底的前提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义务植树,科学推进国土绿化,2020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74.59万人次,植树326.89万余株,完成营造林40.71万亩。

  “雅安多个区县的森林碳汇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雨城区、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均已与相关公司或基金会签订合作开发森林碳汇协议。”任大俊说。

  工程建设得力,日常守护用心。

  大熊猫国家公园30.8%的面积在雅安,全市共有6219平方公里被纳入公园建设,占全市面积的41.3%。

  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燕山管护站,一本本巡山日志记录着管护员每天的工作。

  翻看这些日志,记者了解到,管护员每天巡山时长超9小时,里程超10公里,平均每年工作时间超200天,主要工作是制止盗伐、滥伐、毁林开垦、违章用火、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意义等。

  长期坚守在一线的林草工作者,确保了雅安森林资源的安全。

  多年来,雅安强化森林防火,加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分级实施森林监测预警,已实现连续37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无重大人员伤亡。

  得益于以退耕还林为主体的林业生态建设,雅安文旅产业、绿色产业活力充沛。

  雅安围绕“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两大“世界级IP”,深入推进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熊猫故乡探秘之旅、世界茶源寻根之旅、红色文化传承之旅,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旅游目的地。

  喇叭河镇是退耕还林全退镇,全镇95%的面积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建设范围。依托良好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该镇紧扣“科普体验”“森林康养”主题,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稳增收的发展道路。目前全镇拥有喇叭河、紫石关两个国家级景区,打造了二郎山、光头山、红灵山3个综合性森林康养度假区,培育了紫石关村、红灵村、喇叭河村、两路村、新沟村5个特色村级品牌。

  位于昔日茶马古道重要驿站的紫石关村,多处历史遗迹保存完好,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正因如此,该村依托生态、区位、文化优势打造生态民俗旅游村。

  “我们发展了37家农家乐,按星级评级。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全年收入1000多万元,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喇叭河镇副镇长姜浩说。

  显而易见,雅安的文旅经济不是单纯靠“卖”风景变现,而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进行深度旅游开发获得的红利。正是这种山水之间的“人情味”,给雅安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除了生态优势明显,雅安绿色产业也兴旺发达。

  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茶7万吨,其中雨城区是藏茶主产区,年产藏茶约4万吨,主产方向为藏茶汉饮。

  雅安茶厂有限公司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迄今已有475年制茶历史,多年来一直对藏茶制作技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严格保护、传承和发展。

  在公司建立的中国藏茶博物馆,有保存最久远的明代藏茶茶砖实物,以及保存的各个年代的茶条和茶砖。这里是茶叶的世界,传播、记录着藏茶文化,也引领着地方茶产业的发展。据介绍,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建立原料收购基地的同时,也着力建立自己的茶叶原料基地,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骑龙场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位于名山区双河乡骑龙村,是雅安最早的良种茶树繁育基地之一。站在纯茶园观光区眺望茶园梯田,村民小楼环绕其间,俨然一幅山水茶园画卷。

  正在忙着采摘茶叶的村民高尚君说:“种茶树、采茶让日子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有7亩多土地,每天可采20-25公斤原叶,日收入300多元。”

  此处原来种植的是玉米等农作物,当地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从2020年开始种植茶树,建茶园,并在茶树间套种桂花、楠木等苗木,发展茶产业和观光旅游,面积达9000多亩。村民是承包经营主体,村集体进行管理、销售和技术支持,引导村民在当地市场进行交易。

  如今,茶园成为全村12个合作社的支柱型产业,从2008年至今,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近10倍,达到2.3万元。

  随着生态提升、产业振兴,雅安山更青、水更绿、百姓生活更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