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活在歌声里
母亲活在歌声里
母亲去世多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始终鲜活地保存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听到歌唱母亲的歌曲,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伴着歌唱家的深情演绎,母亲的形象与歌中母亲形象重叠在一起,似乎歌唱的就是我的母亲。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让我联想到母亲青年时候的苦难。“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母亲生在旧社会,直到解放前一年,年仅18岁,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她与父亲结婚成家。虽然说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普天下的人们翻身做了主人,但是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母亲那一辈人吃糠咽菜,度过多少饥荒。母亲曾回忆说:在她没结婚之前,日本人从陈家港登陆,渐渐逼近我们村,她和她的姐妹们“跑反”到很远的地方,一路辛苦,还要有意用锅沿灰抹黑自己,一路颠簸,哪里顾得上吃饭。接着是解放战争,男的上前线参加担架队,女的在家做军鞋支援前线。生活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解放后的日子太平了但物质匮乏,加上我们那个地方的土质,十年九不收。稀粥照人面,糠菜半年粮,就这样一年一年熬过来了。她曾痛苦回忆道,那一年生我的时候差点饿死。想想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弟五个,大哥出生在1950年,最小弟弟1969年出生,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她要经受多少苦难,别说是生活,就是怀孕、生产、哺乳,母亲要付出多少心血啊!我们现在一个孩子夫妻两人忙得身心俱疲,第三代仍然一个孩子,纯粹的四二一家庭,一个孩子,四个大人还觉得育儿辛苦。想想母亲她一辈子拉扯我们长大有多么艰难,母亲的伟大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得了的。
阎维文的一首《母亲》唱到了我的心坎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我想起了母亲曾经为我上学读书,东挪西借,筹措学费,每次开学的时候,都是母亲帮我向这个借一点,向那个借一点,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还给人家,待到第二年又得先借后还,现在想来,真是难为了母亲。有一次,母亲卖了自己饲养的猪,有了钱,立马给我买了黑色松紧口,塑料底的布鞋和有帽檐的帽子,还顺道到我读书的学校送给我,其实完全可以等我放学回去也不迟。她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我正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玩,她远远地招呼我,让我立刻换下脚上的旧鞋子,穿上她买的新鞋子,羡煞了周围的所有同学。我穿上母亲买的新鞋,不大不小,她一定是对我的鞋子尺寸经过一番研究,或者她本来就很熟悉我脚的大小,可是我从来没有留心过母亲穿什么尺寸的衣服或者鞋子是多少码。
毛不易的《一荤一素》无一字提到母亲,却处处都在写母亲,太像我的母亲了。“日出又日落,深处再深处,一个小方桌有一荤一素,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年轻的人总是不满足,总是不愿停下前行的脚步,忘了回头看,她有没有哭。”母亲活着时,从来没有安安稳稳地休息过一天,即使是春节那两天,她也至多在大年初一的上午休息一会,接着就忙碌起来,甚至在她生病的日子里,仍然拖着病体,忙着一日三餐。从我读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有十年的时间,每天早晨母亲总是天不亮起身,为我煮好早饭,然后到田里干活,一日三餐,从来没有耽误过我一次上学。读高中的时候我是住校生,每周回来,母亲总是为我准备好下一周的粮食。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要想法为我准备好一周的粮食,有时还将粗粮到粮站兑换成细粮让我带到学校去。高中二年半,我能顺利毕业,全因为母亲的倾力支持。
于文华的一首《想起老妈妈》,歌词描摹的就是我的母亲啊。“想起老妈妈,如今她在乡下,一年四季,守着老家。”我工作以后,母亲仍然要为弟弟们的生活奔忙,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时来我家小住几天,她总是惦念着家里的弟弟们的生活。我那时工资低,基本月月光,母亲很是理解,她总是说,拿钱人什么都要买,哪有余剩钱啊。我善良的母亲,她日子过得再苦也不向我们提出要求,我还天真地以为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吗,却没有想到母亲的日子有多艰难,可是母亲没有任何怨言。在她病得实在支撑不住了才让人通知我,住院几天她就要出院,惦念家里的猪,想着家里的兄弟,还期望来年多养头猪,增加收入。在整个社会逐渐变得富裕的时候,母亲却熬不住,她孱弱的身躯终于敌不过病魔的摧残,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心愿未了:弟弟还未成家,她还想家乡通电以后,买台电视,装上自来水,像城里人一样地生活,可是她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现在的农村生活真像母亲盼望的那样,通电通水通路,水泥路一直铺到家门前,可是母亲没有等到这样的好光景。
我本来不会唱歌,听到那些歌唱母亲的歌,我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一首《懂你》唱得我潸然泪下,那深情略带忧伤的旋律,加上演员宋晓英倾情扮演的母亲,伺候着五个孩子,那画面简直就是母亲和我们兄弟几个一起生活的场景再现。“花静静地绽放,在我想你的夜里。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
从歌颂母亲的歌曲中我读懂了母亲,随着每一次歌颂母亲的歌声响起,母亲的形象又一次在我脑海浮现,她不仅活在歌曲里,更是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