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中国古代最毒的心灵鸡汤,没有之一

《孟母三迁》的故事,源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原文是这么写的: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这段文字中,有几个名词需要说明:

1、官员。这里指老师和学生,非今天意义上的官员。

2、文庙。故名思议,文庙即是供奉文字的祠堂,相当于仓颉庙,非孔庙。文庙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翻译过来就是:

孟子年少丧父,母亲仉氏坚决不再嫁人。刚开始他们住在坟场附近,孟子就学习丧葬的一些礼仪,如捶胸顿足痛哭流涕等。

孟母说:“这不是你应该待的地方。”于是离开坟场,搬到了集贸市场边上,孟子便学习商人卖东西的游戏。

孟母说:"这也不是你应该待的地方。“于是来开集贸市场,搬到了屠宰场边上,孟子就学习买卖牲畜杀猪卖肉的本领。

孟母说:“这也不是你应该待的地方。”于是离开屠宰场,搬到了学校边上。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老师和学生们会定期在仓颉庙聚会,祭祀时行跪拜、作揖、进退等礼节,孟子看见这些也一一学习记下。

孟母说:“这才是你应该待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母对于丧葬行业、经商行业、屠宰行业是鄙视的,认为孟子不应该学习这些东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孟子后来是否如孟母所愿了呢?

我们不妨从从《孟子》一书中的几个小故事,来了解下孟子后来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吧。

故事一:孟子之后葬逾前葬。

鲁平公要外出,宠臣臧仓说:“大王往日外出,一般会事先告诉下人目的地,今天你车马都准备好了,下面的人并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我能问下是怎么回事吗?”

鲁平公说:“我要去见孟子。”

臧仓说:“为什么要见他呢?你不是主张在俭葬上面要给百姓起到个表率作用,认为这才是贤能所为吗?礼节都是贤能的人制定的。而这个孟子,他主张厚葬的礼节远远已经超过了俭葬的要求,你不要去见了。“

鲁平公说:“好。”

乐正子拜见鲁平公,说:“你怎么不去见孟子?”

鲁平公说:“有人告诉我说,孟子主张厚葬的礼节超过了俭葬的要求,所以我就不见他了。”

乐正子问:“你说的厚葬的礼节超过了俭葬的要求,指的是什么呢?俭葬指士的标准,厚葬指大夫的标准?还是俭葬指陪葬三个鼎,厚葬陪葬五个鼎?"

鲁平公说:“都不是。我说的厚葬指主张陪葬华丽的棺材和衣服。”

乐正子说:“这就不是礼节的逾越了。这是陪葬财物多少的区别。”

乐正子拜见孟子,说:“我特意来告诉你,鲁平公不来了,是因为他的宠臣臧仓阻止了他,所以他没能按照约定来见你。”

孟子说:“游说的人使他决定要来见我,亲近的人使他决定取消了见面。一个人的行止,哪能是外人能决定的?我见不上鲁平公,这是天意,臧仓哪里有能力阻止这次会面呢?

故事二:滕文王问丧于孟子。

腾定公死了,他的儿子腾文公对然友说:“以前在宋国孟子曾经教导过我,我内心始难以忘怀。如今我父亲不幸去世,我想让你帮我问问孟子,该怎样办理丧事。”

然友就到了邹国,来问孟子。孟子说:“这很好呀。父亲死了,自己理所当然要尽孝心。曾子说过: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照礼节要求来侍奉;父母死了之后,按照礼节的要求来埋葬他,祭祀他,这就是孝。关于诸侯的丧礼,我没有学过。虽然这样,但我曾听说过,服丧三年,简陋穿戴,只喝粥食,这个在夏、商、周三代,从天子都老百姓都适用。“

然友就回去复命,滕文公将父亲丧礼定为三年之丧。

故事三:齐宣王欲短丧。

齐宣王嫌三年的丧期太长了,打算缩短时间。

公孙丑说:“服丧的期限(三年),是不是也太长了点?”

孟子说:“你这样说,就好象有人在拧他哥哥的胳膊,你过去劝他停下来、慢一点一样,然后说你也是在教育他孝悌的道理。“

王子的乳母死了,他的师傅为他向君主请求服丧几个月。公孙丑说:“象这样的事情怎么说?”

孟子说:“他这是想服丧三年但是不被允许。而对于那些没有被禁止而不肯服丧的人来说,多服丧一天也是太长了。“

《孟子》一书中,充满了大量关于丧葬的讨论,大约可以占到整本书一半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看,在此不一一累述。

从《孟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孟子学问的长处在于丧葬之礼,所以从君王到墨家弟子,各色人等才和孟子大量讨论丧葬的问题。

然后,我们再回到《孟母三迁》这篇文章。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虚构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儒”在古代作为一个行业来讲,相当于今天的葬礼司仪、主持人,所以孔子深谙丧葬之道,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也应该如此。但在《孟母三迁》一文中,却把丧葬行业列入孟母讨厌的行业,个人认为是汉代的儒生想把“儒”这个行业改头换面,人为拔高,进而把儒生的形象和地位给拔高。

当然,也会有人坚持说这篇文章是真的。如果这篇文章是真,那么孟母讨厌孟子学习丧葬礼仪,但是到最后,孟子却是靠这个丧葬礼仪混饭吃,不知道孟母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想买个学区房、上个培训班就能改变孩子的性格、爱好、志向?

实在是满怀希望的一厢情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