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常沙娜敦煌壁画临摹手稿与图案(80幅)

敦煌: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

作者:常沙娜

在大漠荒烟中,我修行着自己艺术人生第一阶段没有学历的学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画册上、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再看到自己十几岁时的临摹作品,我依然会怦然心动:少年纯真的激情融入艺术殿堂神圣的氛围,会迸发出多么灿烂的火花!

——常沙娜

是被誉为“敦煌保护神”的常书鸿先生的女儿,她说:“回顾我这辈子的成果,绘画、图案教学和设计,都与敦煌密不可分。敦煌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内容非常丰盛,取之不尽。但它现在是在'带病’开放,有些壁画、彩塑的颜色已经比前些年淡了,现在也只能尽力延续它的生命。所以,对敦煌的东西要抓紧深入研究,要与现在的艺术相结合。”

常沙娜

1931年生于法国里昂,常书鸿之女。满族,浙江杭州人。是中国著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教授、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五届执行委员。曾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常沙娜1931年出生于浪漫之都法国里昂,父亲常书鸿是才华横溢的赴法留学的年轻中国画家,其画作多次获法国国家级金质奖和银质奖。母亲陈芝秀是父亲的表妹,总打扮得摩登时尚,后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
常沙娜从小生得乖巧漂亮,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是中国留法艺术家圈子的宠儿,在浪漫之都快乐无忧地一天天成长,她本可以就这样成长为一个洋气的艺术少女,然而人生轨迹却出现了重大转折。
1936年秋,因父亲常书鸿偶然在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敦煌石窟图录,后又在吉美博物馆看到伯希和从敦煌掳去的大量唐代绢画,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1937年,常书鸿决定回国,去北平艺专当教授。而作为他女儿的常沙娜,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然而,她们尚未到达目的地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她们在战火中艰苦逃难多年,辗转大半个中国。

▲1939年 常沙娜与父母

国立艺专迁至重庆后,他们一家终于在凤凰山安顿下来,与王临乙、吕斯百等几位艺术家挚友家庭一起生活,日子虽清苦,却安定温馨。常沙娜在当地上了小学,很快学会了地道的四川话。不过,父亲常书鸿仍然心系敦煌,无法释怀。
1943年,12岁的常沙娜随父母坐着带篷卡车从重庆出发,在路上颠簸了整一个月,终于到达寒风凛冽、满目黄沙、荒无人烟却令父亲激动不已的敦煌莫高窟。

1948年常沙娜和父亲常书鸿

在父亲的教导下,她集中精力在石窟里临摹壁画,父亲要求她从客观临摹入手后以整理临摹为准,让她系统地了解敦煌各时代画风的特色。将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窟的重点壁画全面临一遍,并在临摹中了解壁画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历代壁画的时代风格。父亲给她介绍历史,后来,除了系统临摹之外,他看中了哪幅画就让常沙娜画哪幅。在临摹壁画期间,父亲安排她除了必要时到敦煌县里上上课,拿了个初中毕业证书。

▲ 常沙娜(左)与叶丽华在美国过圣诞节

常沙娜所画壁画摹本展现出的天赋,赢得一片赞誉。一位来华支教的加拿大籍友人叶丽华女士提出愿资助沙娜到美国深造。1948年,常沙娜赴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附属美术学校学习,还随身带着自己临摹的100幅敦煌壁画。在美国,她开始系统地学习世界艺术史,走遍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她了解到除了敦煌,世界上还有希腊、罗马,还有埃及、两河流域等灿烂的古老文明。

▲1950年,常沙娜从美国回国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她深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态度越发明显,等不及拿到学位,就努力打工攒够一张威尔逊总统号三等舱的船票钱。于1950年12月回国,跟随梁思成、林徽因身边走向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直至退休。
常沙娜:岁月不饶人,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很有限,趁着视力还好,手还不抖,我渴望抓紧时间多做一些设计,多画几幅画。我最惬意的时候就是打开书房的窗子,在清新的空气中摊开纸笔,听着和谐的音乐,静心作画。

常沙娜作品欣赏

敦煌壁画头饰系列

敦煌壁画临摹系列

纹饰系列

水彩、水分花卉系列

来源:数字敦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