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 一卷 完小 1
双土村完小,一半是现实,一半是传说,它是大财主家的老宅子,土改时成了学校,它承载着自己的历史和投影,也承载着双土村的现实和未来。小学就在双土村主大街南侧,肖承均弟兄上学,出家门往南走出自家的胡同,再往西一拐不到100米就是他们的母校。它是圆铃公社的重要小学之一,招收方圆十里以内二十多个大队的学生。
这里原是地主家的很大的四合院,青砖青瓦,白石灰胶合,卧砖到顶的平房和高脊瓦房,整个院落与金家庄园可谓是双雄并峙,在土屋泥墙低矮的双土村里可谓鹤立鸡群。学校拱形的大门朝着北方,大门两边是高高的青砖卧砖到顶的老平房各有9间。进门一直往里走是一条青砖铺成的甬道,尽头是主席台,主席台影背墙上是毛主席视察黄河的立像。这条南北走向的甬道是整群建筑的中轴线,把整个四合院分为东西两半。东面和西面是较为简易的青砖青瓦瓦房各两座,每座3间,南面则是非常高耸的主体建筑,是更大的青砖和小小的青布瓦鱼鳞一般的房顶,陡峭着曾经的辉煌历史。据双土村的老人说,前门门槛底下能走大马车,墙的根基很深,是为了防黄河决口的洪水的,这样的建筑,就是黄河发大水也安然无恙。
1963年出生的肖承均,三岁时“文革”刚兴起,他听娘说起,比玉芬还大几岁的肖承永已经是学校的红卫兵了,他放学回家,把自己的红卫兵袖章摘下,戴在承均的小胳膊上,左瞅右瞅:“嘿,还真是一个活脱脱的小红卫兵呢!”在这所地主的老宅院里改成的学校里,肖承均上学的第一课就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第二课:“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随着年级递进,算术里都是地主剥削农民的练习题,几亩地租给佃户,一亩地收租多少斗,佃户还剩下多少斗。在这种教育氛围里,肖承均心中形成一个印象,好像万恶的旧社会,只有黑夜,没有白天。
因为年龄小,那场触及灵魂的所谓革命运动,对于肖承均只是一些模糊的记忆,犹如自在轻梦。那时预备铃声后,班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每一次学校的例会都是在主席台下召开,刘校长手举语录本,领着师生高呼:“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然后是学校的例行纪律训话。白天里,低年级的学生照常上课,那些高年级的大龄男女,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一起在校园里跳“忠字舞”,或者排好队手举着红旗,敲锣打鼓地到双土村的大街上转一圈。那时,还没有有线广播,没有收音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三两个红卫兵值班做宣传,一个人提着白铁皮卷的话筒登上北屋顶,另一扶着梯子,手里提着铮亮的马灯,在下面趁着灯光大声地读报纸,一句一句地往上传诵最新指示和最高指示,通过简单的扩音,传送到双土大队所有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