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口腔疾病
人们患了口腔疾病,往往想到的是缺乏某种维生素,而常常是补充了维生素也未见好转。这是因为口腔疾病不仅只是与维生素有关,它可能还与其他微量元素有关,如锌、铜、铁、锰、氟等元素。
微量元素系指在体内的含量少于体重的0.01%的元素。它们在体内的含量很少,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然而它们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参与机体酶系统特异活化作用;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作用;参与核酸代谢;生长发育;免疫过程等等。若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引起体内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可能在某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同样,微量元素与口腔疾病也有很大的关系。以下举例:
1.锌:是维持机体正常发育,蛋白质代谢,膜稳定性的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200余种酶的组成,与核酸、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在维持口腔黏膜正常增殖和结构完整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容易患牙周病;缺锌可引起口腔黏膜受损害;锌是唾液中味觉素的成分,缺乏时味觉灵敏度下降,食欲下降;缺锌时,拔牙伤口愈合迟缓;缺锌会增加患龋齿的的发生率。因此膳食中充足的锌有利于口腔局部免疫力,预防早期龋发生,抑制菌斑形成,有利于口腔病变粘膜组织的愈合。
锌的可靠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海产品、禽类含锌均较高,每100克中含锌3~5毫克,其吸收率高达50%左右,尤其是海鲜(蚝)含量可达100毫克/100克(可食部)。蛋类、乳品中含量次之。植物性食品锌含量较低如豆类、谷类、小麦等每100克含锌1~2毫克,而且主要含在表皮,且吸收率仅为10%~20%。
2.氟: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骨样组织如骨骼、牙齿的矿物化,在骨组织的形成和牙齿珐琅质的构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的牙齿中含氟量为11毫克%。氟能与牙质中的钙、磷作用形成不溶性氟磷灰石,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另外,还能抑制细菌中的酶而阻碍细菌生长。缺氟会使牙齿松软,易于发生龋齿。
由于氟化物的水溶性较高,所以一般可以从日常饮水和食物中得到足够的氟。
氟的食物来源:一般动物性食品氟含量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动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陆地食品,鱼和茶叶中含氟很高。
氟量过多可出现中毒如心脏、肾脏受损或伴有关节疼痛及骨骼变形的氟骨病,牙齿珐琅质也会被破坏,产生氟斑牙。氟斑牙又称斑釉牙或黄斑牙,是牙齿发育时期摄入氟化物过高引起的特殊型牙齿釉质发育不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釉质出现着色的斑块和缺损。氟斑牙是地区性慢性氟中毒的突出症状,我国氟斑牙流行区很多,特别是山区和沿海地区相对患病比较严重。
食物中氟化物的吸收取决于膳食中氟的含量,如果增加钙的摄入,那么氟的吸收会显著减少;实验证实,膳食中充足的维生素A、D和适量的钙、磷,可减轻氟对机体的危害。
3.铁、锌与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病因复杂。有研究表明患者血液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微量元素锌、铁的含量低于正常人,铜的含量与正常人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注意营养摄取或适当补充铁、锌制剂对患者是有益的。
另外,铁、锌、铜等二价元素,在体内吸收有竞争性,如果有过多的铁,则会影响锌的吸收;反之,锌过多也会影响铁吸收。因此,各种元素在体内要有一个平衡,才能互相促进利用、发挥协同作用。
4.有研究结果表明:①人齿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女性>男性;②牙中锶含量与牙齿疾病有一定关系,如牙髓炎病牙锶含量特别低;③在牙病中,龋齿、残牙、根周炎三种病牙中铁含量超过了正常铁含量,而牙周炎、牙髓炎两种病牙中铁含量又低于正常牙的铁含量;④铝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因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因此在体内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致使骨骼和牙齿中含量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和牙齿脱钙,对牙齿而言增加病菌侵入的机会,增加牙病的发生。另外,如果食物中氟化物含量过高,也会与铝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斑釉病发生,为龋齿病打开缺口。⑤牙中微量元素有性别差异,女性牙中锶含量比男性高,而铁、锰、锌、铝略高于男性,牙中铜和铬男女基本一致。
提示:
※只要我们日常膳食注意食物多样化,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如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粮豆搭配等,就能获取全面的营养,提高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口腔健康。
※铝可在人体内蓄积,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慢性毒性作用。过量的铝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甚至可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因此应减少含铝高的食品摄入。面粉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如膨化食品,油条、油饼、麻花等都有可能添加了含铝化学物质,因此应在膳食中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