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高蹈火莲花 2

方晓刚刚搁笔休息,一个女子嘻嘻地笑着跨进了房门,她白色鸭舌帽檐下的暗影里是一双戴着黑边眼镜的睿智秀雅的眼睛,月白马蹄袖短袖衫,得体的蓝黑色紧身裤露出白皙的脚腕子,一双银色的丝袜拢在褐色的高跟皮凉鞋里。她就是这个公益片的王导演,据于敏介绍,她的年龄一直讳莫如深,熟悉她的人都尽力避开这个话题。

当方晓画完高原霞光,王导演最先发现画面的神奇,她惊奇地说:“大师兄大师兄快看,这不是师傅所在的那座山吗?”朱莉说:“民居石墙头,木结构,大木门前有白塔,对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里,这里,我们从这条小道上山,师父从山上走下来,迎接我们,他背后有金灿灿的霞光呢。”于敏说。“很像很像!我对这段景象印象很深”海岩也凑过来,证实大家的说法是真的。

朱莉、于敏,王导演,还有海岩、一个节目主持,一个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他们一行七人,就是在这座山这条路上,在希望幼教学校与山顶寺庙之间第一次见到图哲师父,他浴着朝阳的光辉如璀璨佛光向她们走来,在他们身后是木制的厚重的平顶藏族民居,参差错落蜿蜒承载着岁月沧桑的石径。他们来到幼教学校,图哲师傅送来了一张作息表,算是有了一点第一手拍摄材料。他又搬来一摞子VCD交给她们,说是别人拍了送他的,说完转身就忙去了。资料里缺少师傅的视频,王导演千辛万苦,从光盘里终于找到了他的一段讲话,剪辑成型,请他看放上这段视频合适否?他说:“学校本来就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正好”。王导演惊喜这次创意的暗合。

拍摄组到了西藏图哲所在的教区里,中途旅店的藏民会热情招待他们,说:“图哲师傅来过了。”据说是他每周末都要下山买菜,卖菜的店主若不在,他就自己摘开挂着的门锁,留下钱和纸条,拿着菜就走。拍摄组平日里就开着师傅小四轮车去拍外景,路上总有藏民拦车,打着手势,说着她们听不懂的藏语,到一定的地点,就打手势表示下车。等回到旅店见到师傅,师傅说:“我的车来回经常带人,好多人认识我的车”。朱莉说:“有一次,我开车带着师傅到了一个地方,一下车,师傅就发现地上有一个大火烧,他捡起来,走到僻静公园的花丛间,放到了北美冬青墙的后面,说可以留给小鸟吃”。

在幼教学校里,孩子们吃饭就在餐厅里,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吃饭的时候,幼小的孩子们都是自己吃,太小的由大一点喂。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分给40个学童每人3块糖,没有一片糖纸扔到地上,只有一张很小的学童猛一起身,飘落了一张,大一点的孩子立即帮着捡了。

拍摄组收工时已经很晚,图哲师父带她们到镇上吃晚饭,酒店店家端上来粽粑、酥油茶和牦牛肉,朱莉说:“要是再有盘烤土豆就好了”。图哲师父说:“吃粽粑的时候,把粽粑吃好,就不要想烤土豆的事情”。这时,几个苍蝇绕着菜盘飞舞,他说是他养的几只动物,别伤害了它们,它们顶多也就活一天。一只苍蝇,跳入了于敏的热汤碗里,师傅说,这是他自杀的,我们没事。于敏把死苍蝇用勺子舀出去,那碗汤还是喝了。

后期制作是在拉萨的一家宾馆里,图哲师父第一时间观看了藏语的《高原霞光》。这一次不远万里赶来,是为了观看和验收汉语和英语的片子。这个活动场所是一个民主党的党部办公室,女主任叫林旭,她在介绍几个小伙子和大姑娘时,说这是我们的党员,那是我们的党员,肖承均一时回不过神来,是党员?共产党党员吗?原来她说的是自己的民主党员,她的团队有十余人,他们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因为近期的一项工作遇到困境,于是她通过王导演,特邀图哲师父前来讲讲办幼教的事迹,也许能对她的团队工作有启发作用。

王导演的手机忽然响了,是图哲师父来的电话,说是需要这边出车去接他,他在佛教协会的事情已经办完。朱莉抢着说:“还是我去接师父吧。”她从桌上抓起车钥匙,就匆匆地出门去了。不到一刻钟,有暗枣红色的僧袍闪耀着特有的光彩左转右转从楼梯上来,于敏喊了一声:“师傅来了!”这时,图哲师父已经跨进了会议室门槛,大家纷纷合十行礼,后退着小步给师父让路,有的居士俯伏在地上给师父膜拜顶礼。师傅到正中座位上坐下,他左手腕上带着佛珠串,右手拿着手机,轻松平易和蔼,对大家说话就如与拉家常。

朱莉和于敏主动介绍方晓和肖承均,并请师父过目刚完成的书画作品。大家围上了,让师父挑选书画的扇子,师父选中了肖承均画的荷塘月色,画面上有一轮蓝色的圆月,有红蓼花和蒲草,扇子另一面写着的缘字。师父说:“就用这把扇子吧。大西北那边最高也就25度,今天这里达到了30度”。为了让师父看到手抄金刚经的全貌,肖承均把四尺整张的宣纸端到地面上,图哲师父立即说:“还是桌子上看好”。肖承均这才想起于敏说的话,师父对带有文字的纸一向敬重,从不随便丢弃,总是把字纸放到高处,说这是珍惜智慧。图哲说:“为什么有些人不聪明?他经常把带字的纸扔掉,也就把智慧扔掉了”。

第二项安排是观片,主机里放上VCD,墙上是一个偌大的彩电屏幕,拉上窗帘,关掉照明灯,寂静里立即展现了屏幕的声光效果。作为纪实片,尊重事实,但又诗情画意。片子中藏族幼儿清澈而渴望的大眼睛、孩子仰面把整个碗扣到脸上,一粒不剩地把饭吃掉。图哲师父读狼毒草做的经书,然后放置到自己重新粘贴的食品盒里。他四处化缘,他帮着孩子系鞋带,他抚摸孩子的头顶,他与一群老者共同点燃灯盏。片子节奏感很好,画面感很强,配文配音诗情画意,又很神秘神圣,现实的纪实片里有多处泪点,感人至深。图哲初创藏族幼教,苦难多多,不言而喻,他甚至连老母亲和兄弟姊妹都拉到了这个事业中,学校聘用的幼儿教师的工资,他找朋友借着垫付,等着组织拨下的工资。不知不觉,总觉的片子短。窗帘重新拉开,阳面的阳光和后窗的天光一同进来。

观片后,王导演问方晓和肖承均:“猜猜这个片子要拍多长时间?”方晓说一年吧,她伸出五个手指头,肖承均猜想是五个月吧。“其实是拍了五天时间,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功劳,海岩先生在整体色彩把握方面贡献不小。”“哪里,哪里,王导演是久经沙场的老导演了,经验丰富,我跟王导演可是学了不少东西啊。”海岩谦逊地回应,无意提到一个老字,不免有点失言,他羞羞地低下了头。

的确,制作过程中,拍摄组要会商创意,在拍片之前和后期制作时,海岩强调片子藏蓝色为主调,加上些蓝灰色,加上小孩和藏民家长及师傅的高原红,还有闪烁在藏蓝色里的暖色霞光。王导演心领神会,她真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导演,退休前她在一家电视台工作,亲自导演拍摄了无数的纪实片子。在幼教学校拍摄时,她一再强调孩子们的眼睛要特写,腮蛋子要特写,师父习惯性的以手按摩孩子的头顶,帮着孩子系鞋带,师父的手一定要特写。

王导演、朱莉和于敏说起不同版本的翻译很有感慨,藏语版是根据汉语文本翻译制作,已经升为电视台科室主任的播音员一看文本,说:“这是文学创作,别人都干不了这个活,翻译,配音我亲自来吧”。聆听领略藏语版的视频音效,句句掷地有声,即使不懂藏语,也会铿锵有力地落到心坎上。汉译英也不容易,先是找了外语学院的学生翻译,但是他把僧人译成了和尚,又找香港的教授翻译,可是他把幼教翻成了青少学校。无奈回到海岩的老家,于敏找了本市的大学英语教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主人座位上,林主任做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欢迎词,然后又做了一个简洁的工作汇报。她说:“较早的时候,我们党部倡议并促进了老年白内障免费治疗,叫做夕阳工程。然后又提出了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少年免费检查免费治疗倡议,并付诸行动。这两项效果立竿见影。我们这里,稻田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中的镉和铅含量偏高,有机污染物中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偏高。我们只能呼吁,督促,但是收效不大”。

她停顿一下,清清嗓子,环顾一下四周,神秘兮兮地说:“我们关起门来说话,有一家磺厂曾是省属、市属企业,县政府根本管不到它,而今破磺厂已经归属到乡里,留下了污染问题,砷中毒患者整年上访,没有结果。近几年我们走访调查,提出了稻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案,得到了市委市府的重视,可是很难彻底治理,为什么?说到底还有一个政治生态问题,这个我们管不了,不便多说。我们党部本着与执政党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继续我们的努力”。

“从前年开始,我们党部又提出自闭症儿童康复疗养的问题,儿童自闭症需要长时间康复疗养,需要的资金缺口很大,需要宣传呼吁,需要资金需要合作,遇到困难党部成员意见不统一,有人要打退堂鼓,说‘这应该是政府解决的问题’。听王导演、朱莉和于敏几位朋友经常说起图哲师父在西藏独自办幼教,解决了一年级入学时汉语的障碍,提前解决了孩子们汉语适应能力问题。刚才我们已经看了《高原霞光》,很感人!现在请图哲师父给我们讲讲办幼教的经验和体会吧,大家鼓掌欢迎!”。

图哲自我介绍,很诙谐低调,他说自己出家的三个因由,一是长的丑,没人要,二是没文化考不上学,三是乡下人买不起城里的楼房。其实,每一位藏人的心灵里,都有佛的崇高位置,每一个传统的藏族家庭,总是在最尊贵的地方供奉佛龛,并把自己最聪慧的子女送去出家,他们认为让子女出家修行成道成佛渡众生,是对他们最深的爱。谈到办幼教的意义,他说:“办幼教,意义很明显,养一千只狗不顶养一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个人成人后成才后,又可以养许多的人。善心在兹?未到善处。用心用行动才能到达”。

说到初创幼教学校的困难,他说:“青藏高原的教育,我就瞅准了缺少幼儿教育,而且,急需在幼儿教育中先把汉语基础夯实了,适龄入学后才没有语言障碍,才能更顺利的学习各种文化课。初创幼教我累的要死,我把老母亲拉了进来,还有我的兄弟姐妹,我就对老母亲说‘您不帮儿子,儿子累死了,将来谁来孝敬您啊!’我又是僧人又是希望幼教校长。宗教事务很繁忙,很神圣的,一点也马虎不得。抄经、诵经、印经,祈福大会,每到点灯节日,我要用自己的汽车把周边村里的老人一个一个接来,在寺庙里团团坐定,一人点亮一盏油灯,然后再分批把老人送回家。”

谈到现代人为什么幸福指数普遍下降,他说:“不幸福是因为贪心,有的女人,出门前挑选好多衣服,结果最后还是选了最初的那一件穿上。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也是有问题的,用心思考你就会发现问题,像你们这里的教育,中考高考一直是热点,学校都很重视学分和排名。这样的教育成不成功?不好说,这样的教育缺少什么?明摆着,只要你看看五花八门的社会办学,各种培训班,你就知道学校教育缺少什么了。”。

师傅演讲与开示结束后,每人赐给了一条佛教黄底色,有着万子图等纹样的哈达。听到图哲师傅开示,肖承均想到了生死一如这个概念。谈到转世,师傅说轮回转世是真的,这一生我是你的徒弟,你转世我就成了你的师父。

(0)

相关推荐

  • 《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播出 沈严导演以匠心致敬功勋

    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正在热播,该剧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昨日,第二个单元<无名英 ...

  • 霞光真的太美了,看醉了!

    -- 以下是正文 -- ........................................................................................ ...

  • 于敏中—《臣工跋》

    于敏中,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状元.工书法,近董其昌.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高蹈火莲花 1

    方晓.肖承均和海岩共同坐上了开往市里的客车.车窗外闪过一些丹桂婆娑的树影,大片的稻田如绿丝毯般铺开去,直到天边."唉!现在的人啊!有文化没信仰真可怕!"方晓说.海岩说:"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逐日大河魂 2

    方晓师生联谊会,暨"黄河万里写生"接风活动,就在东营的芦荻秋酒店举行,这家酒店是仿古样式的装饰,有几扇门窗像民国或清代的东西,进到叫观海的大厅里,墙上挂了方晓一系列黄河写生图稿.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逐日大河魂 1

    方晓以花甲之龄,奋发有为,不惧酷暑,亲历身为,弘扬主旋律.扎根生活实践,精神着实可贵.暑假里,肖承均陪着方老师,从高原农家,见识过羊皮筏和安塞腰鼓,到壶口瀑布,到孟门山.平阳等地辗转两个月. 暑假结束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壶口有奇遇

    "他们会不会不下来清场告知?"肖承均问,"他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肯定下来,至少会喊一声"方晓坚定地说.手机没有信号怎么办?也没有准备食物啊!一时间黑暗的焦虑,饥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站在高原上 2

    乘车赶往壶口的路上,肖承均问:"老师,这次黄河写生,为什么先选择西北高原,然后去壶口?您是第一次去壶口吗?""不是第一次.黄土高原蕴含着民俗文化,壶口瀑布是黄河的核心形象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站在高原上 1

    美好的仪式总是一个瞬,"黄河万里行--方晓黄河写生"启动仪式是暑假前进行的,院党委书记,省美协主席,兄弟院校的代表人,方舟文化传媒姚总,还有部分同事.学生.资深摄影家等嘉宾出席了仪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浪花美与伤 2

    他们慕名到十里外的一个文化小镇走走.徒步一路,正好能仔细欣赏海边的丘陵地貌,高低起伏的红色橙色褐色丘陵,亦如大海的波涛,或者像德彪西的<大海>印象.来到小镇上,古老的文化街,街面都是磨得光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浪花美与伤 1

    船行江水阔,水路行程有一种微妙的起伏的动律.返程,他们要乘船直抵长江入海口.客轮上,中午饭铃声响过,方晓和肖承均师徒俩来到甲板餐厅里,四个卖饭的小窗口,只三块钱就可买一大碗米饭和一条不小的炸鱼.餐厅两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逡巡在江边

    来到南京,师徒俩住在莫愁湖边的一家旅店."好一个虎踞龙盘之地啊!"方晓打个舒身,推开旅馆的窗户,南京的夜晚,处处是霓虹灯光彩闪耀.从这里可望见紫金山宏大的背影.想象这虎踞龙盘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