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的变化3.0
“彤彤,阿姨穿的是红色的衣服,对吗?”
“不对呀。”
“那阿姨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红色的衣服。”
“我说的就是红色呀,你为什么说不对?”
彤彤开始打头。
我也有了更多的让他判断我说的话对不对的念头了。
每天我们都会做这样的练习:
“彤彤,你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
“蓝色的衣服。”
“彤彤,你穿的是蓝色的衣服,对吗?”
他想了想:“对。”
“哈哈,我说对了。”
“你看我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黑色的衣服。”
“那我穿的是黑色的衣服,对吗?”
他想了想:“对。”
“阿姨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
“红色的衣服。”
“阿姨穿的是红色的衣服,对吗?”
“对。”
“我看到彤彤穿着蓝色的衣服,对吗?”
“对。”
“我穿的是黑色的衣服,对吗?”
“对。”
“我看不到阿姨穿的衣服,我猜阿姨穿的是黑色的衣服,对吗?”每次的镜头都是正对着彤彤,我看不到阿姨穿的衣服,这是自然地发问。
“不对。”
“那阿姨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个时候我还是不知道彤彤说的对不对。
“红色的衣服。”
于是我会让阿姨在镜头前露一下脸,果然是红色的衣服。
我知道,这个训练对于彤彤来说,他已经掌握了。
对颜色的掌握,对话语的判断。
开始的时候,他对任何反问都是否定的回答,到现在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回答问题。这个进步,是让我欣喜的!
于是我又加了新的练习。
“好,那我现在来说,彤彤穿着蓝色的衣服,我穿的是灰色的衣服,阿姨穿的是红色的衣服。好,现在轮流,该你说了。”
“我穿的是蓝色的衣服,马老师穿的是灰色的衣服。”
我打断了他,以为“灰”的发音不太清楚。当我打断他的时候,突然有个担忧冒出来:我矫正了他,他这句话的表达就会断了。但已经打断了,就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吧。
于是带着彤彤说了一遍“灰”的发音。
镜头前我的手抬起来,往阿姨在的地方指了指,其实没有想到彤彤能够继续说,但是他看到我的手势,顺着手势往旁边的阿姨看一眼,“阿姨穿的是红色的衣服。”
我当时很惊讶。
其实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彤彤来说,以前不太能够获取视觉信息的他,现在能够看出来我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了。他首先要看到我的手势,然后要知道顺着手势看,接下来要想说什么。很简单的行为,却是一连串的动作的集合,也是能力的体现。
“你还记得我们昨天读的什么绘本吗?”
“记得。”
“好,那你说。”
“《蚂蚁和西瓜》”
“嗯,特别好,我们昨天读的就是《蚂蚁和西瓜》,彤彤真棒,记得真清楚。”
今天换了图片,果然注意力更集中了。
“好,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读一读题目。”
彤彤很自然地伸出了手指,点着屏幕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
“西瓜很大,蚂蚁很……”
“西瓜很大,蚂蚁很小。”
“对了,你看,这么大的西瓜,这么小的蚂蚁。”
“蚂蚁能够搬动西瓜吗?”
“不能搬动呀。”
“为什么呢?”
“为什么不能搬动呢?”
“因为西瓜很大,蚂蚁很小,蚂蚁搬不动西瓜。蚂蚁为什么搬不动西瓜?”
“因为西瓜很大。”
“嗯,对了,你想想那么大的西瓜,那么小的蚂蚁,蚂蚁的力气很小,搬不动那么大的西瓜。就像,就像你后面的柜子,很大,你能搬动吗?”
“不能搬动。”
“为什么不能搬动呀?”
“因为力气很小,搬不动呀。”
“对了,就像蚂蚁一样,太小了,搬不动那么大的西瓜。”
阿姨说我的鼠标指着西瓜皮的高和低的地方时,从高到低滑下来的时候,彤彤的手指也在跟着动。
“蚂蚁们搬不动西瓜,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它们叫来了很多只蚂蚁,大家一起搬西瓜。如果你需要别人帮你,你可以……”
“阿姨帮帮我。”这是彤彤这几天练习的寻求帮助的表达。
“好,那阿姨这个时候正在做饭,没有时间帮你,你可以怎么办?”
“阿姨帮帮我。”
“阿姨现在不能帮你,但是三宝在旁边,三宝可以帮你。”
“三宝帮帮我。”
“对了,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寻求帮助,你可以寻求不同的人的帮助。特别好!”
现在和彤彤的交流越来越简单了。
他听得懂我说的话。
他能够跟随我的视觉信息而行动。
我也能够听懂他的话。
昨天,阿姨只在他伸出手指那部分给予辅助,也是在彤彤“主动”要求下进行的辅助,除此之外,全程三十多分钟没有任何提示。不是他没遇到困难,而是在提示下他能够自己说出答案或者自己完成,这是属于我们俩的交流,是真正的社会交往。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不是为了任务而完成,而是为了孩子而完成。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信息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 彤彤的变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