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三板斧,治好“湿气冠心病”!湿气除,心脏宁,方子教给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伤寒掣要》
今天这篇文说啊,我给你聊聊冠心病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刘渡舟大师。刘渡舟,是我国公认的经方应用大家。
有一次,刘师接待一个男性患者。这个人42岁,很年轻,但是早在前两个月,就因为冠心病、心梗入院治疗。
经过常规治疗以后啊,病情并没得到很大改善。于是,院方决定请刘师出山会诊。
刘师到了病房一看,发现患者满脸恐惧,似乎周遭全是妖魔鬼怪。
仔细询问,患者说自己心前区疼痛、憋气、心悸,心慌,而且心中特别恐怖,仿佛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而且,每次发作疼痛,他都感觉好像有这么一口气,往喉咙里头冲,让他觉得窒息,周身出冷汗。
刘师仔细查看,发现患者脉象弦而结,舌淡苔白。
刘师沉吟片刻,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茯苓六钱,桂枝三钱,白术、炙甘草各二钱,龙骨、牡蛎各四钱。这里的一钱,基本等于3克多一点。
患者再用了三剂以后,恐怖惊悸的感觉大大减缓,上冲咽喉的那股气,似乎也没了。但是患者依然感觉到畏寒,脉结。这个时候,刘师变了方子,但见——
制附子、白术、生姜、白芍、桂枝各三钱,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
这个配伍,患者有用了三剂,畏寒渐渐减轻了,下肢也不凉了,但是依然心悸,脉有结象。于是,刘师再写一张配伍。但见——
茯苓四钱,桂枝三钱,肉桂一钱,五味子、炙甘草各二钱。
这一次,患者服用六剂之后,诸证悉平。
好了,过程我讲完了。初一看,是不是感觉有些麻烦、复杂?
不要紧,我给你解读一下,你就懂了。这其实很简单。
你看啊,这个患者,最初的症状,就是心慌、心悸、憋气、心前区疼痛,还恐怖。有气上冲于喉,感觉到窒息,冒冷汗。脉弦,舌淡苔白。
我跟你讲啊,这个情况,在中医心内科临床中很常见,这就是水气凌心。
就是说,这个人体内有这么一股水湿之气,上犯到心脏部位,欺负我们的心。患者自觉有一股气在往上冲,这个气,我们可以简单看成水湿之气。我们的心脏本属火,它怕的就是水湿。所以在这个时候,患者会感觉到心慌、心悸、憋气、心痛。
那么,这个水湿之气,为什么会往上冲啊?中医对此的解释,就是阳气不足,尤其是心阳不足。它镇不住下面的水湿之气,于是水湿才会造反。心阳,源于肾阳。心阳不足,肾阳也好不到哪里去。肾在志为恐。肾阳失固,所以人就恐惧,坐在那儿莫名其妙地害怕。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温阳利水除湿了。你看刘师第一方,药用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龙骨、牡蛎。这里头,桂枝就是温通心阳的。它配合茯苓、白术、炙甘草,还能化水湿之气。龙骨牡蛎是用来安神的。
这么一用之后,患者确实好转了。但是呢,有些畏寒怕冷。这就是我之前说的,患者肾阳不足啊。怎么办?补阳益气。你看刘师第二次开的方子,药用附子、白术、生姜、白芍、桂枝、茯苓、炙甘草。这里头,附子、桂枝、生姜温阳,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白芍养阴,以防诸药辛燥之性。
患者再一用,感觉又好了不少,但是多少还有些心悸。心中闷痛感时不时出现一次。这是心阳还没有完全恢复所致啊。怎么办?继续以温补心阳为主。刘师药用茯苓、桂枝、肉桂、五味子、炙甘草。这里头,桂枝和肉桂温补心肾之阳,五味子和茯苓宁心。
所以说啊,整个过程,无非就是见招拆招。哪里有事儿,我治哪里。这其中用到的是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这样的仲景经方加减。可以说,这三板斧下去,患者由于水湿之气上犯于心导致的心脏病,就被基本稳定住了。
你说中医有没有意思?
我把这个过程写出来啊,除了让您感受都中医的真实魅力之外,还想提醒您一点:在冬天这个时候,务必要对水气凌心这个事儿,有一点警惕。
因为冬天,天气凉,阳气内藏。一些人,阳气不足,心阳不充,于是它震摄不住水湿之气,所以容易发为冠心病,体现出心慌、心悸、不宁、恐惧、心前区疼痛等现象。这类人,有个特点,就是用一般的调治方法,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天越冷,越容易这样。
我们在日常临床中,遇见这样的人,首先考虑是不是心阳不足、水气凌心。他们的脉,往往是弦的,主水饮。他们的舌,往往是淡的,而且水润,这也是主水。中医有人管这个叫做“水脉”、“水舌”。此类人还可能伴随像畏寒、下肢不温等形象。这时,用温阳除湿和安神定志的办法来应对,就是一条不大不小、不算成熟的经验。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体会吧。文中配伍,还是那句话,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这一点务必注意。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