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说“路”

146.说“路”

作者:gkgushiwen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行路的过程。让自己成长,不断修为,臻一境界,方得圆满。这篇文章,就让我们来说说这个路字吧。

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从足,从各。”足就不用多解释,走路用脚嘛。就说这个“各”字,甲骨文作

,是倒趾,

是坎穴。

古人穴居,以足向穴,会来到之意。金文各字还有写作形的,旁表示道路之意。征在甲骨文写作

,表示脚在路上行走,朝向城邑,有远征之意。

甲骨文还有个字

,会意脚趾离开坎穴,其实就是出字。

我们再想,不妨虚构一个甲骨文字

,就是这个路,什么是路?

有人回家,有人远行,来来往往的地方,不就是路吗?正所谓: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说到路,有个筚路蓝缕的成语,本来说的是楚国建国初期,蛮荒之地不适宜居住,于是楚国的先祖开辟山林,条件非常艰苦。筚路,指柴车,这里路通辂,是古代的车子。蓝缕也写作褴褛,是衣衫破烂的样子。后来,成为这个成语成为创业艰苦的代名词。

路还可以作战车讲,《诗经·小雅·采薇》描述一位戍卒多年后,返回家乡的情景。句中有: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这里的路是戎车,即战车。

古代天子有五重门,最内的一重门称为路门,是皇帝招待群臣的地方。路门内即是路寝,是帝王和嫔妃居住的地方。

我们形容某个地方社会秩序好,常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成语其实是由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创造出来的。当时商鞅采用严刑峻法,发展农业生产,拼命奖励军功,培养出一支纵横沙场的虎狼之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民风淳朴,路上丢了东西不用担心被别人捡到,夜里睡觉不用关上大门(防小)。其实,秦远未达到物质极度发达的社会时代,捡了东西如果不上交归还,那是要受到重罚的。良好秩序的背后离不开法令制度的严格约束。自然而然,时间长了,老百姓就形成了习惯。

说到路,也得说道行字。前文已经提到,行其实也是路。行就是十字路口,引申指路。行甲骨文作

,就像现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女执懿筐。是说采桑女,手执深筐,沿着小路(去采桑)。这个行字,后来了就演化为彳(双人旁)了。

这个行,在辶(走之底)中也能体现出来,辶原作辵(chuò),甲骨文写作

,像人脚趾走在一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从辶的字多与行走有关。

各位看官:原创辛苦,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个赏,鼓励一下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