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文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
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确立核心思想→提出战略目标→拟定总体框架→进行空间设计。即:
l 核心思想:
围绕如何保持并增强滨水区的经济活力和社会职能作用而展开。
l 战略目标:
² 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
² 满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维持滨水区的活力;
² 保护滨水区现有的文化遗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² 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投资。
l 总体框架:
² 滨水空间在城市分布的网络形态特征;
² 滨水区各职能分区分段特性;
² 标志性的核心区域;
² 辐射影响范围。
l 空间设计:
² 活动空间即活动的城市功能区带来的城市活动;
² 自然空间绿化空间及生物自然生长栖息地,无人工修饰的开敞区域;
² 交通空间通往并联接各滨水区的必要的动静态交通空间;
² 亲水空间滨水界面空间(包括滨水步行空间)。
二、滨水空间形态的类型
滨水空间形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处理好滨水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而言滨水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要素。
¨ 水体边缘:水体及亲水空间
¨ 滨水步行活动场所:游憩空间
¨ 滨水城市活动场所:滨水区的职能空间
¨ 滨水绿化:自然空间
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l 紧凑型:
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简练、紧凑的形式组合,通常其组成要素会简略到只有城市活动场所和滨水步行场所两个要素。然而其往往以最经济的用地和空间,求得最大限度的环境效益。例如澳大利亚悉尼展览中心以一条较宽的滨水步行道作为滨水空间的主体而获得了很好的空间效果。
以紧凑型形式出现的滨水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水体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昂,用地紧张,使得其不得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另一种情况是水体是属于流动水体,河流的运动要求稳定的岸线。紧凑型滨水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将四要素以最简练的形式结合,尤其是绿化空间往往被微缩到仅仅成为是一种点缀。这种紧凑显现出城市活动区的活力和繁荣。
l 集约型:
对于代表一个城市景观风貌的滨水区,往往因其标志性的建筑群体和较大规模的滨水开敞空间而引人注目,此时各要素得以充分的展现,相互映衬,并以其高度的集约而形成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开敞空间,它不仅使这个滨水空间充满活力,也使其成为城市的象征(见图3)。
集约型的特点是滨水区的职能成为主导因素,绿化空间以城市中心绿地的职能而成为其依托,标志性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l 松散型:
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滨水空间融为自然之中,风景名胜和湖光山色成为滨水空间的主体。
松散型的滨水空间多出现于以游憩功能为主的滨水区。例如大型的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其主要特点是四要素的关系由于其地域的广阔而得以充分延展,体现出宁静、开阔的空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