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说,大家的童年里一定有《两只老虎》,虽然小印到现在都没想清楚,为什么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其实这首歌其实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从诞生开始就不停被翻唱。最开始被大众熟悉的版本是法国儿歌《雅克兄弟》,用卡农四部轮的方式演绎。据说最早能追溯到公元十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用来催促修士起床做早课。因为翻译的问题,传到德国变成了《马丁兄弟》,在英国又成为了《约翰兄弟》。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创作的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中,就引用改编了这段旋律,变成了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法国童谣也随着马勒的名曲流传到世界各地。1926年,当时国民革命军宣传科科长邝墉,根据法国儿歌《雅克兄弟》的曲调填了中文歌词,命名为《国民革命歌》,并作为代国歌用了多年。再到后来,又成为了《土地革命歌》,最后终于变成了我们熟知的《两只老虎》。仅仅几个汉字,大家就想要跟着哼起来,李叔同的文学功底确实厉害,《送别》长短句一出,就已经是意蕴悠远。但《送别》的曲调,其实并不是国产,李叔同当年在日本留学时,从犬童球溪的《旅愁》(当时选入了《中等教育歌唱集》)取到了调子。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采用了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是19世纪流行的一种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仿照黑人歌曲格调的音乐。《卡农》这个音乐几乎万能,来自13世纪,却是广泛应用到各种现代流行歌曲里。而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卡农》其实是一种曲式,并不是曲名。
卡农字面意思是轮唱,原意是规律,采用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最被人们熟悉的,是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十分动听悦耳、流传甚广,让很多人会误以为这首曲子就是卡农。
光直接引用《D大调卡农》旋律的曲子,仅是国内就有好几十首,而借鉴了卡农曲式或和声结构的现代流行歌曲,已经是成千上万了。卡农养活了太多现代歌手,西方古典音乐到现在依然流行。这是一首名字很奇怪的童谣,《伦敦桥要倒了》,来自《鹅妈妈童谣》,早在1744年就有了记录。这首歌虽然朗朗上口,却是叙述黑暗的故事,在历史上,伦敦桥不仅倒过,还倒了许多次,每一次都代表着灾难。
而类近的旋律除了英格兰的《伦敦桥要倒了》,还有丹麦的歌谣《Bro,Bro Brille》、德国的歌谣《Die Magdeburger Brück》、16世纪法国的《pont chus》和14世纪的意大利歌谣《Le porte》都有出现。
在18世纪,香港成为英国,《伦敦桥要倒了》也成为了学校音乐课堂的教材,曲名改为《有只雀仔跌落水》。
在二战期间,《もしもし、あのね》和《伦敦桥要倒了》用了相同的旋律,非常受日本的孩童和美国大兵欢迎。
还有一种很多人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也与这首歌有关。
两个大人站在两边用手搭成一道桥拱,小朋友排成长队唱《伦敦桥要倒了》,快速穿过桥下,歌声停止时就是桥倒塌的时候,被压住的小朋友就输掉了游戏。
而因为这首歌的硬核故事,也在之后受到了许多硬核乐队的喜欢。比如新金属摇滚乐队科恩演唱的《Shoots and Ladders》里,就使用了《伦敦桥要倒了》副歌。除了卡农这种音乐形式,还有许多经典古典乐都备受现代音乐人的喜欢。
提到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d小调第九交响曲》,大家可能都是懵的,而说起第四乐章的名字,应该都会恍然大悟——《欢乐颂》。
《欢乐颂》其实也是欧盟的盟歌,并且写入了《欧盟宪法》,还是欧洲委员会的会歌,更曾作为罗德西亚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而五月天也似乎十分偏爱《欢乐颂》,不仅在《纯真》间奏中出现《欢乐颂》,更直接用作了《快乐很伟大》的主旋律。我们的周董——周杰伦也特别青睐古典乐。
充满异域风味的《土耳其冰淇淋》使用了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夜曲》使用了萧邦的《降E大调夜曲》,而《琴伤》则是融合了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
周杰伦为S.H.E《不想长大》作曲的主题旋律,也是来自于莫扎特著名的《第四十交响曲》。
除此之外,S.H.E还在《波斯猫》引用了柯特尔比的《波斯市场》、《Remember》引用了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