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濮阳县稀奇冷僻的地名
濮阳三十六记之
濮阳县稀奇冷僻的地名
文:西门大官人
濮阳县,是个千年万年造化而生的洞天福地,属于宇宙真理的一部分,文化厚重,重的跟铁蛋儿石墩锁柱钢炮一样沉,列位看客各位瓜友,西门大官人从旧闻堆里给大家搜罗一批地名,让喜欢濮阳的各位吃瓜群众,茶间饭桌酒局中,多一点谈资,深深地咂一口酱香归来酒,爆一句濮阳本地粗口,挣一根狗头骨头猛啃大嚼,突出一些象牙,岂不妙哉。
//
青古庄,位于濮阳县习城乡,也叫青堌庄,清丘寺。这个村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已经名声大噪,孔子孔二爷来濮阳留学的那些日子,常去的地方就有清丘邑,在当时,清丘邑与戚城,延居,鹿城,锁城相当于今天的龙都濮阳市的大龙湖一样的繁华。
与青古庄不远,还有一个村,堪称濮阳市第二牛逼村。第一村濮阳县五星乡高城,那是瑞顼老祖的“北京”,第二村就是习城乡杨店,此村原名北游店,北游店有个长乐亭,记载着颛顼爷夏天来着避暑的故事。颛顼爷距今8000年或者6000年,老人家驾着轩辕大车组成的车队,带着佳丽三千到杨店去避暑,那风景,那风光,估计也只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北京三里屯能见着,杨店,牛掰啦。
郎中乡有一个村,名叫李大郭,啥意思。西门大官人望文生义最初认为是姓李的大户亲自修建了一个古代大城市,在很古的时候,郭就是城,仔细一打听,大郭,原本就是大锅。
话说明朝洪武年间,第一批从山西大槐树移民的人家,背井离乡,姓候、李、梁三户人家共用一个大锅造饭,典型的吃大锅饭,亲如一家,异性兄弟胜过同胞弟兄,被传为美谈,从此得一村名:大锅村。到了清朝,人口发展,候姓、梁姓迁出另外建村,李家守原址,村名遂叫李大郭,后来的后来,不知道那个没文化的乡长,把大锅讹传成了“大郭”。
海通乡也有几个老村,名叫锁城。有七八个村都叫锁城,据传说这个城像古人用的锁,很严实,城门一关,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攻不进来,城门一开,则四通八达。战国名家墨子先生专门到此地考察,研究造城之术。春秋时叫锁地,战国后就叫锁城,明末清初何家人搬到这里,有了今名何锁城。
徐镇镇有个村叫武忠陵,据记载此村附近有五代时候后梁大将军王彦章的墓。王大将军骁勇有力,善使一根铁枪,百十斤重,外号王铁枪,曾经当过大濮阳的市长。后唐军打来,攻克了濮阳城,抓了王彦章一家老小,让他投降,王将军不肯,斩使者表示决一死战,遂退守衮州,终战败被擒,宁死不当二臣,被后唐军杀害。
王彦章在当市长那段时间,不咋骚扰百姓,口碑很好,而且常说优美词语: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丈夫死当保全忠义。王彦章死后,尸骨被旧部运回大濮阳下葬。被后来的皇帝追封表彰,墓地从坟到墓再到陵,大明皇上封为“忠陵”。因吴家在此地建村,就叫吴家忠陵,清朝时候叫吴中凌,后演绎成武忠陵。
徐镇最有意思的村,名叫八劝。此地原名崔楼,崔姓在元末迁走,后李、廉、方、屠等姓迁到这里。诸姓的祖上都是咱们大濮阳的道德先驱和文化名人,他们以忠孝节信、礼、义、廉、耻八字为信条,为村训,劝人自善待人,被明朝皇上表彰,从此得一个文艺的不得了的村名,八劝。
//
渠村的名字跟春秋时卫国大夫、大诗人,孔子的好朋友蘧伯玉永远连在一起。这里既是蘧先生的故里,也是其老坟所在地,清朝咸丰年间蘧子墓被黄河冲毁。曾有一段时间叫老渠家村,建国后改名渠村,那稠得不行的蘧字逐渐被人淡忘。
//
子岸乡有一个村,叫中化寨,与濮阳县的御井齐名。话说当年辽国大军把大濮阳城给围了,大濮阳是东京开封的北大门,此城一破,开封难保,大宋皇上真宗携老婆孩子,统领十万大军来濮阳前线作战,走到子岸时,化寨三百青壮年临时参军,护驾真宗前往战场。皇上一看这士气,高兴,马上给村子赐御名:化二寨。你说咱大濮阳牛不,一个村子的名字都是皇上亲自赐的。明朝时候,分出俩村,一个叫东化寨,一个叫西化寨,老村叫中化寨。
//
濮阳历史,可厚可厚的一本书,八公桥有个柳堌堆,那是柳下惠先生在那儿土堆上病了一回,休息了一段时间的缘故。八公桥西韩信村,是韩信打齐国的路上,在此驻军点兵,修了个土台子,叫韩信点兵台,西韩信因此而得名。
//
主布村,明朝时候该村出了个主簿官人,清朝道光皇上又打此村路过,称“主过村”演绎到今天叫主布村。
//
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村名,聪明人一听就知道其本来的意思,这些没有文化含量,西门大官人就不聊啦,举几个有内涵的,显示我们伟大的濮阳人民是多么有才华有深度有素质。
//
梁庄乡有个前鬼楼,并不是这个村闹过牛鬼蛇神,而是一个名人叫王丑鬼。他长得白净,整个一美男子,却自称或是父母怕他不成人而起名丑鬼。洪武年间,美男子王丑鬼从山西大槐树迁来,和家人在此定居。名字和真相的反差,成了一个话题,最后落顿成村子的名,因为世代勤劳,盖起了楼堂瓦房,得名鬼家楼。清光绪年间发大水,此村一分为二,称前鬼楼、后鬼楼,有分教,有文化,有文艺范儿。
//
梁庄还有一村,金刚集,村名来的也很有文艺噱头。此村附近有一黄土岗,色泽金黄,建村后曾叫过金堽集,金冈集。仅有那个金色土堆还不行,还有一个传说,说是项羽楚霸王曾在此屯兵多时,后从此出兵到河北大败章邯,破釜沉舟,一战成名,被楚怀王册封为大将军,得了金刚集的地气,有了万夫不当之勇,力可举鼎种种…
//
户部寨有村名道期,名字来的有意思,闲话说是明朝迁民中有铁姓人家刚刚看好这块地,正忙活垒墙盖屋子,一个云游的老和尚打此过路化缘,近人后大呼:恰逢得道之期,来得好来得好。
铁家人家认为这是个祥瑞吉兆,后来村子命名,就依托这家仙缘取名铁家道期。后李氏绅士李顺卿家道中兴,广结善缘,李先生成为当地名人,村子也变了名字:李道期。这么个带仙气的村名,李家独自享用不合适,于是乎,有了郝道期,王道期,东道期,任道期。
//
户部寨乡还有一村名曰,西老寨。来路是大宋朝圣人程颐程颢的嫡亲落难,居于此地。圣人之后,耕读传家,后世多人世代为官,显示出非凡的文化基因,村名也被称为老世寨,清朝叫老什寨,民国分出去一个东寨,老寨便叫成了西老寨。
//
限于篇幅,今天最后讲一个柳屯的村名:马耳寨。并非是寨子修得像马的耳朵,这村名跟南宋高宗皇上有关。
//
昔时,宋高宗还是康王赵构,大概在安阳一带为封王。开封城被金兵占领,他爹徽宗,他哥钦宗被金兵掳走,给他挤出一个机会,于是,康王赵构从老相州安阳昼夜不停直奔应天府(今商丘)去参加登基大典,路过咱大濮阳,慌不择路,在柳屯渡黄河时,得神助,骑着一匹泥马渡河,过河后,手里仅仅剩两只泥巴马耳朵。
在这康王渡河处,后人定居,村名就叫马耳寨。清朝地名薄上,叫马二寨。所以还有一说是两户姓马的人家合修一寨,叫马二寨。我个人推断,这个说法不靠谱,太没文化啦,简直是对我大濮阳的大不敬。
//
说一说,笑一笑,说说笑笑才热闹。
中国民间有高人,高人出在濮阳县。
光是这地名,就让我这个外来客仰慕不已。以后有时间,接着侃。最后,得说句正经的,西门大官人毕竟是个外乡人,或者虚构的人,得到这些古经传闻肯定有不准确的地方,看到的君子留个言,别骂我,我会及时纠正。谢谢大濮阳的文化沁洇,让我差那么一丁点点就成了文化人。
文:西门大官人
编辑:郑萌萌 蔡占磊
主编: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