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者,同舍伍人,及吏罚以,入粮为饶,

名为军实,有一军名,有二实出,国内空虚,

自竭民岁,以免,奔北祸乎?,

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什伍相联,

及战斗则,卒吏相救,是兵二胜.将能立威,

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兵之三胜.

臣闻,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

杀其十三,其下十一.能杀其半,威加海内;

杀其十三,力加诸侯;杀其十一,令行士卒.

故曰百万,众不用命,则其不如,万人之斗;

万人之斗,不用命也,则其不如,百人之奋.

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如干将,

公正严明,抱威处势,未有士卒,不用命者.

【原文】
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官不得其实,家不得其名。聚卒为军,有空名而无 实,外不足以御敌,内不足以守国,此军之所以不给,将之所以夺威也。

臣以谓卒逃归者,同舍伍人及吏罚入粮为饶,名为军实,是有一军之名,而有二实之出。国内空虚,自竭民岁,曷以免奔北之祸乎?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什伍相联,及战斗 ,则卒吏相救,是兵之二胜也。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是兵之三胜也。

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其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其十一者,令行士卒。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 ;万人之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也。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利]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有也。

【译文】2
     军队的利害得失,在于国家的编制名额与实际人数是否相符。现在不少士兵的名字列在军队,而本人却在家中,军队没有实际的兵员,家中没有本人的名字。国家调集士兵编成军队时,只有空的名额而无实际的兵员,对外不足以抵抗敌人,对内不足以守卫国家,这就是军队之所以战力不强,将帅之所以丧失威望的缘故。
     我认为现在士兵逃亡回家的,就对原籍同伍的五家人和主管官吏,罚以粮食,充实仓库,作为军需物资,这样一来,名义上是一支军队,而民众却有两倍的负担。弄得国内空虚,民不聊生,怎能避免失败的灾难呢?
    现在以法令禁止士兵逃亡,能禁止士兵逃亡,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个因素。平时什伍之内能互相联保,战时官兵就能互相救援,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二个因素。将帅能够树立威信,士兵能够听从指挥,号令明确坚定,攻守运用得当,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三个因素。

我听说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半数士卒甘愿战死,其次能使十分之三的士卒甘愿战死,其下能使十分之一的士卒甘愿战死。能使半数士卒甘愿战死的,威势可以驾凌天下。能使十分之三的士卒甘愿战死的,武力可以驾凌诸侯。能使十分之一的士卒甘愿战死的,号令可使士卒贯彻执行。
   所以说,百万之众如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一万人齐心协力去战斗。用万人进行战斗,如果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百人齐心战斗。因此,奖赏要象日月当空那样光明,守信要象四时交替那样准确,号令要象斧钺那样威严,决断要象干将那样锐利。这样,士兵不服从命令的,就不会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