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故乡
情寄故乡
文/李茂荣
繁峙县大砂村,这个生我养我的美丽小村庄,从我离开她的那一天起,我对她的思念之情就从未减弱,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浓。
我于1958年服兵役远离家乡,每每都有一种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感觉。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已阔别故土近60载,纵然每隔几年都会回故乡探望亲人,但因重任在肩和工作缠身,每一次都是来去匆匆。在我的记忆中,繁峙是个“穷山沟”,她是“东水西流滹沱河,南北相望黄土坡,昼见山鸡野狼嚎,贫穷落后居山窝”,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日子。
尽管太行山区解放较早,党的光辉优先照耀,但由于地理条件差,贫穷落后的帽子多少年都没有摘掉。最近几年通过互联网络和来京乡亲的讲述,我了解到繁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今年中秋之时,已到耄耋之年的我在侄儿和侄媳的陪伴下,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我们先到古家庄妹妹家,接着徒步去了大砂村,随后还去了杏园和大峪村,我乘车从繁城沿108国道看了砂河镇,又沿省道路过东山和伯强乡,游览了五台山。回家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住了农家院,吃了农家饭,还在县城的外甥和外甥女家住了几天,几乎每天都亲身体会着城乡的巨大变化。
繁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我的眼球,真是名副其实的旧貌换新颜。向阳路像一条南北纵向的长龙,北起在建的繁王高速公路,南至繁峙火车站,宽阔道路两旁,商店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碧秀公园、汽车站、体育场点缀着县城的风貌,尤其是滨河公园,黎明,沐浴着微露笑脸的日出,柔和、稳重、大气;白天,河水清清、碧波荡漾,天蓝、地绿、花香;夜间,河两岸花灯齐放,像两条火龙照亮天际,夜景迷人,我不禁感叹,此处真是游人消闲和玩乐的好去处。县城横向的石龙、永丰和滹源三条大街,向西扩展到西义村,向东伸延至作头村,她好似为向阳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已飞进了全国卫生县城的行列,现在又朝着文明县城的方向继续翱翔。短短几天,我的双脚几乎踏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环卫之貌令我赞叹,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领导下,在保洁人员的辛勤汗水下,在城乡人民的自觉维护下,县城地上几乎难见到一片碎纸或是一口痰迹,全国卫生县城真是名不虚传、当之无愧。
再看乡村,原来低矮的土打垒房舍已不见踪迹,一大部分农户盖起了宽敞的大瓦房并已迁入新居;不少村庄的进村口建起了高大的牌楼或大影壁,其上书写着村子的名称;临近村落,村村通了柏油路,汽车开进村庄,村里铺上了水泥硬化路,结束了雨天泥泞之苦。现在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住有所居、学有所上、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乡亲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满足,都夸赞党的“三农”政策好。繁峙的现在,已不是我从前记忆中的繁峙和想象中的繁峙,她变了,变美了,变富了,变得有内涵了,乡村逐步城镇化,县城逐步城市化,城镇生态文明化,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故乡的巨变激荡着我这颗年老的心,熟悉的乡音牵动着我永远思乡的情,愿繁峙的父老乡亲,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保持绿化、净化、美化,愿繁峙承载着国家卫生县城的殊荣,永不停步,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012.9.28于北京
作者简介:李茂荣,1938年8月出生于繁峙农村,1958年10月参军,1965年5月从部队转业到交通部公路一局(北京)工作,1998年8月在一公局退休,后返聘。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3次,在公路一局历任指导员和教导员(文革期间地方为部队编制),1976年被交通部任命为处党委书记。先后被北京市和交通部评为“后勤五线达标”及“模范职工之家”先进个人。2004年被北京市通州区聘任为“红叶艺术团”团长,曾荣获地方“文明先进标兵”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