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老话:“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2021年景如何?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今天是六月九号,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人们就迎来又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说到这里心里可是美汁汁儿,又是三天的小长假。利用这个假期走亲访友,巩固一下彼此之间感情。民间还会有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赛龙舟等等,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
俗语在民间广泛流传,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像唐诗宋词那般高雅,作用却和诗词不相上下,甚至大于后者。表面上看,这是字与字的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根本上看,这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被称为“智慧的结晶”。
在过去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经验学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方面,流传的俗语也是非常之多。比如关于流传的这句“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一方面纪念屈原,另一方面是祈祷庄稼丰收,那2021年年景如何呢?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
字面意思去理解这句话:夏至节气在端午节前面到来的话,那么这个年景不好会是灾年。之前品史君说了芒种,这芒种之后就是夏至,这句俗语也说明了夏至和端午的关系。这段时间是收割粮食小麦的最佳季节,也是农民最繁忙的一个时间段,自然不希望有任何乱子发生。
夏至是每年的六月二十一左右,气温急剧升高,迎来“三伏天气”。相信诸位也都深有感触,品史君生活在北方,这几天已经达到了38度的高温。一方面又闷热一方面潮湿,最明显的就是令人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症状。
古代因为科技生产不够发达,没有任何降温工具,所以整个六月份也被称为“恶月”,端午这一天也被称之为“恶日”。这样一来人们也不难理解,如果端午节在夏至之前的话,对老百姓来讲也是一种提醒。如果没有端午过渡,直接来到夏至之后的三伏天气,谁又能受得了?
在老百姓心中,对生活美好期待是必然存在的,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又何来好的年景一说?同时在端午节之后,降雨量会显著增加。没有这个“预警”,这对老百姓的庄稼岂不是一种“灾难”?久而久之,也有了这样的说法。
2021年景如何?
理论来讲,2021年并没有这些烦恼,夏至在端午后,同时我们也从以往的角度去做一个分析。2020年的夏至节气是在6月21号交节,而2020年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阳历时间是在6月25号,2020年的夏至节气在端午节前面到来,那有没有什么影响?
在端午节之后,各地迎来超强降雨,又被称为“梅雨季节”。长江流域雨水因为汇聚太多,多地出现了洪涝灾害,给农作物和水产养殖行业带来很大损失。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俗语还是有一定依据的,但2021年我们完全不必担心。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我认为这样的俗语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可以了。因为科学的年代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才会取得科学的收获。了解这些俗语,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面的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一举两得之事,那又何乐而不为?
前段时间我写俗语的时候,有人在评论区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这讲传统文化,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这样的评价过于肤浅,品史君在这里也想问一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中途遭遇过无数次外族入侵,为什么还能流传到今天?
是汉服?是汉语?是汉字?如果是汉服的话,为什么汉服成了一种艺术?只有少数人在穿?如果是汉语,为什么英语成了所有人学习生涯中的必考科目?如果是汉字,为什么阿拉伯数字成了每个人必须要了解的东西?能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靠得正是这些传统文化。
现在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许多人开始过起了“洋节”,品史君并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