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中检测到EB病毒DNA,意义何在?
作者 / 范思远 关鸿志
目前,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已经应用于神经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检测结果中时常能够看到EB病毒的“身影”。这里,我们探讨一下病毒核酸检测,包括PCR与mNGS在脑脊液中检测到EBV的临床意义。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
1.因嗜神经性而直接致病
EBV感染可以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等系统性感染。EBV同时具有一定的嗜神经性或者神经侵袭性,EB病毒本身可以直接导致脑炎、小脑炎、脊髓炎、脊髓神经根炎等
。
病例一:男性,20岁,右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头晕1月,右上肢动作笨拙、言语不利2周。CSF细胞学:淋巴细胞性炎症;脑脊液EB病毒PCR:2500 copy/ml (正常参考值<500),其他病原学与自免脑炎抗体检测阴性。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考虑为EBV脑炎小脑可能性大(EBV直接致病)
2.潜伏感染或者非致病的共感染
E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人类中约95%存在无症状EBV感染
。EBV感染人体后病毒核酸可以整合到B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持续存在于个体的B细胞中
。脑脊液中检测到低拷贝数EBV,也可能来自潜伏感染的淋巴细胞
。
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表1):16例患者中,EBV核酸可与肺炎链球菌、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单纯疱疹病毒1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致病病原体在脑脊液中同时检出;这些共感染患者中,其EBV核酸可达数万copy/ml,但其是否参与致病,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难以确定。
表1. 16例患者EBV共感染情况
。
注:CNSL: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ML: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M:多发性神经根脊髓病,Enceph:脑炎。
3.感染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
EBV感染后,通过激活B淋巴细胞等机制,可继发自身免疫反应,例如引起吉兰-巴雷综合征
。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27%存在EBV感染
。王佳伟教授团队也报道过EBV相关抗NMDAR脑炎等。
四、EBV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4.EBV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EBV是最重要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每年全球约有20万例肿瘤病例与EBV感染相关
。实际上EBV的发现也与肿瘤有关:1964年EBV被从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首次发现,EBV感染还能够导致其他类型淋巴瘤、鼻咽癌等肿瘤。
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HIV感染患者中,合并淋巴瘤时脑脊液中EBV出现率超过20%
。对于AIDS患者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果脑脊液EBV阳性,则需高度怀疑原发CNS淋巴瘤。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导致的淋巴瘤样肉芽肿或者淋巴瘤也并不罕见。
病例二:患者女性,67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伴疼痛1年余。脑脊液135mmH2O,WBC 687×10^6/L,多核2%,Pro 9.25g/L,Cl 114mmol/L,Glu 4.8mmol/L;脑脊液EB病毒 PCR:5500 copy/ml (正常参考值<500),脑脊液NGS:阴性。脑脊液细胞学如图(自然沉淀法,侯氏沉淀器,MGG染色):淋巴细胞性炎症,个别淋巴细胞不典型。
该例MRI显示腰骶神经根明显增粗伴强化,脊髓神经根活检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考虑可能为EBV相关淋巴瘤。
目前脑脊液EBV核酸检测的阳性参考标准是:PCR法>500 copy/ml, 或者mNGS ≥3个reads测序,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尚缺少比较研究。但即使是数倍于“正常值”的升高,也不能说明EBV就是个体的致病性病原体,都需要进一步排除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与其他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排版 | x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