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怎么写清楚故事结构
近期在看《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本来是教我们文案的写作技巧,但是用在其他写作场景也毫无违和,因为它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逻辑思考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它可以用来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纵观现在自媒体的文章,随便翻几篇鸡汤文、情感文、热点文,不都是讲几个故事,引出几个观点吗?说起来貌似挺简单,但是讲个好故事却并不容易。
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麦基,对于“故事”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故事”,本质上为描写人生的变化及其理由。故事会从人生比较稳定的状态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是安稳的,并让人觉得那份安稳会永远持续下去。可是,发生了某件事,那份稳定土崩瓦解了。会描写主角想要恢复稳定的主观期待,与阻挠他实现理想的“客观事实”,这二者之间所形成的冲突。
本书认为故事展开的逻辑顺序为S→C→Q→O→R,S即Situation(设定状况),C即Complication(发现问题),Q即Question(设定课题),O即Obstacle(克服障碍),R即Resolution(解决、收尾),如图所示。
看到这里,有朋友就迷糊了,不是讲故事吗?怎么一会设定状况一会设定课题?难道我走错片场了?因为这本书是偏向与文案写作的,主要是针对商业问题,所以才有以上说法,尽管如此,我们平时的非文案写作,也能应用到。
如果将“SCQOR”分为,SCQ属于故事的导入,O为故事的中心,R则是故事的结果,以西游记为例,给大家展示这个过程。
S阶段(设定状况),我们介绍故事的主角,并明确出一个稳定状态,刚开始石猴出世,当山大王无忧无虑,引出了主角,状态也很明确;
到C阶段(发现问题),状态改变,也是是我们常说的引起冲突、矛盾,此时石猴发现身边猴子死了,自己某一天也要挂掉,生与死的矛盾;
因此故事发展到了Q阶段(设定课题),在此阶段要表达出来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对石猴来说就是不想死,求长生,这一步写文案要明确要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平时讲故事的时候往往不用明确写出来,因为大家看到矛盾的时候就明白问题是什么了;
然后就到了最关键的O阶段(克服障碍)——怎么做,石猴就远涉重洋,经历重重磨难,拜师学艺,习得神通,我们读一些小说,会发现在这个阶段是故事的高潮阶段,矛盾爆发,情况频出,故事性在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最后就是R阶段(解决、收尾),一切尘埃落定,确认问题解决,矛盾不存在,故事也就结束了,猴子长生,下一个故事接着开始。
在组织故事结构的时候,矛盾爆发是故事的核心,这个组织顺序就如同罗伯特·麦基所说的,是为了找回在矛盾冲突阶段失去的安定感。我们可以将SCQ(故事的导入)视为同一组,OR(故事的核心与收尾)视为另一组。
这样简单一分析,是不是感觉故事的组织结构就明明白白了?当我们熟悉这个套路以后,就可以只关注故事要素,尝试改变顺序,可以把矛盾放前面插叙,也可以把结尾放前面倒叙,故事结构的组织方法也就变得多种多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