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方有哪些?温胆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温胆汤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瑞,此系胆虚痰热扰。

(一)温胆汤的组成与功效

温胆汤由橘皮9克,法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白茯苓5克,炙甘草3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是主治肝胃不和,湿痰化热,痰热内扰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失眠心悸,胸闷有痰,口苦,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为其辨治之要点。

凡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所致的妊娠呕吐、美尼尔氏(梅尼埃)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效果显著。

(二)加减方法

①若心内烦热,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②口燥舌干,去半夏,加天花粉、麦冬,以润燥生津。③癫痫抽搐,加胆南星、双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岳美中(名老中医)

岳老治疗肝胆郁热挟痰,扰及心神,致使夜寐不宁,以清胆豁痰安神之温胆汤加味(法半夏、云茯苓、竹茹各9克,石葛蒲、炙甘草各6克,广陈皮5克,炒黄连2克)用治有效(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续编第96页)。

徐慧华(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茯苓16克,陈皮、姜半夏、枳壳各10克,姜竹茹6克).加丹参15克,适用于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随证加减,有效率为96.8%[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7;(2):24]。

陈克忠(山东医科大学教授)

以温胆汤(云茯苓12克,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各9克).加胆南星9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涤痰安神汤”。具有清痰和胃,除烦安神之功效。主治以多汗、心烦、头晕、失眠、多梦、四肢麻木等神经症状(摘自《名医名方录》第4辑第194页)。

心律不齐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相近似,多由阳虚心血不足、七情不和,或痰浊蕴结、淤血阻滞等所致。

我对心律不齐属于痰浊凌心者,常以祛痰和胃的温胆汤加减(黄精24克,苦参、竹茹、枳壳各12克,茯苓15克,半夏、陈皮、胆南星各9克,甘草6克),临床用之颇佳。

失眠者加远志9克,龙骨、牡蛎各.15克;心前区闷痛者加丹参30克,川芎12克(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156页)。

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教授)

运用温胆汤(茯神15克,法半夏、陈皮、枳实、淡竹茹各10克,生甘草6克),加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浮小麦30克,石菖蒲、柴胡各10克,黄连6克,红枣6枚。治疗痰热内扰之失眠症以降逆化痰安神。

洪老运用温胆汤化裁[全瓜蒌、茯苓、炒枳实各15克,生黄芪20克,熟附子、法半夏、陈皮、淡竹茹、生大黄(后下)、柴胡、白芍、桃仁各10克,桔梗、生甘草各6克],治疗阳虚不运、痰湿内阻之便秘,效佳(摘自《名医治病》第94页、190页)。

彭定寰(名老中医)

痰热蒙蔽心窍,扰乱神明、肝风内动所致的癫癎症,以温胆汤(枳壳、竹茹、茯苓、法半夏各9克,陈皮5克),加磁殊丸9克,粉甘草5克。狗止后,继以六君子丸,以杜其根(摘自《名医治病》第198页)。

俞慎初(福建中医学院教授)

俞老治疗迁延日久的顽固性失眠,多以化痰清热和养心安神两法并施。认为本病常虚实夹实,标实本虚。临床每以痰热扰心且兼心阴耗伤之候为多见。故常用清痰热、养心安神的加昧温胆汤加减(太子参、干地黄各15克,五味子、陈皮各5克,茯苓、竹茹各10克,酸枣仁、远志肉、法半夏、枳壳各6克,麦冬12克,炙甘草3克)治疗,每获佳效(摘自《名医治病》第188页)。

赵金铎(名老中医)

以温胆汤(茯苓15克,半夏、陈皮、枳实、竹茹各9克,甘草6克),加桑寄生、钩藤各15克。具有清热熄风,化痰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脑卒中)先兆,中风(脑卒中)发作,复发中风(脑卒中),中风(脑卒中)后遗症,均可运用,无不效验(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第181页)。

以温胆汤加减组成化痰通络汤(竹沥30毫升(分冲),丝瓜络、当归各12克、茯苓15克,陈皮、枳实、法半夏、桃仁、地龙各9克,胆南星6克,红花4.5克)。具有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多发性硬化之属湿热内蕴,痰浊淤阻脉络者[摘自《河南中医》1985;(5):347。

徐振华(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陈皮12克,枳实、竹茹、半夏、茯苓各10克,生姜、大枣、甘草各6克)。加味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00例,取得满意效果。如胸痛,咳吐脓血痰者加郁金10克,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白茅根各30克;口渴者加沙参、麦冬各30克;便秘者加瓜蒌仁、郁李仁各10克。治疗结果:治愈8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

又用本方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五味子为基本方,治疗证属痰浊阻肺,肺失和降者的支气管炎,获效[摘自《新中医》1994;(3):51].

许心纯(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陈皮12克,茯苓20克,枳实、竹茹各10克,法半夏25克,炙甘草6克)加制胆南星、石菖蒲各10克,制远志、煅龙骨、煅牡蛎、全瓜蒌各20克,黄连6克,琥珀末(冲服)4克。治疗证属胆虚痰热内扰之心脏神经官能性因素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之心脏神经综合征35例。治疗结果:治疗30天后,痊愈29例,占83%,好转6例。平均服药18天[摘自《新中医》1994;(11):21]。陈茂仁(中医专家)以温胆汤(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8克,枳实、甘草各6克,去竹茹)加胆南星6克,黄连9克。治疗室性早搏67例。如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淤血加丹参;气滞加柴胡、香附、佛手;阳虚加仙灵脾、附子、补骨脂;手足发胀加泽泻;下肢浮肿加泽泻、泽兰、冬瓜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9.5%E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1):20]。

周华珍(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茯苓15克,半夏10克,枳壳、竹茹各6克,甘草5克)加黄芪、菟丝子各30克,钩藤、菊花、枸杞子各15克,淮山药20克,天麻10克。治疗老年性脑动脉硬化症30例。阴虚加太子参或党参;胸闷瘀浊加瓜蒌、薤白;心烦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头痛加白芷或蔓荆子。治疗结果: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94;(3):13_。

许少素(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茯苓15克,法半夏、枳壳各12克,竹茹10克,陈皮8克,甘草5克)加石葛蒲10克为主方。治疗中风(脑卒中)急性期(半身不遂、口舌喉斜、语言不利或遍身麻木)35例。如兼有神疲倦怠,气短懒言,脉细者,加太子参;兼有淤血症状(舌强言謇,舌黯红或有瘀斑)加丹参、豨莶草、田三七;兼有肝风内动,时有抽搐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兼有阴虚症状加生地黄、麦冬;兼有腰胀、便秘者加火麻仁、大黄、芒硝;如昏迷不省人事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进行抢救。治疗结果:痊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摘自《新中医》1994;(8):45]。

陈超(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加炙远志、石菖蒲、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麦冬为基本方。加味治疗癫狂30例。如痰涎壅盛加天竺黄、胆南星,明矾合礞石滚痰丸;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郁金、川芎;痰热伤阴加南沙参、生地黄、白芍;躁扰不安加莲子心、朱砂、琥珀;热盛心烦加黄连、黄芩、栀子、大黄、龙胆草、生石膏;躁狂奔走加石决明、生铁落。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7%[摘自《中医杂志》1984;(11):31」。

李艳君(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茯苓、半夏、陈皮、枳壳、竹茹各10克,甘草3克)加白术、石菖蒲、天麻、菊花、川芎、白芷、藁本、蔓荆子、葛根、焦三仙各10克为基本方。加味治疗眩晕183例。症见头闷重或痛,颈项不舒,舌淡红或舌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如口干口苦甚者加黄芩10克;心烦易怒,嗜睡者加栀子8克,黄连5克。治疗结果:治愈144例.好转39例。总有效率为100%[摘自《陕西中医》1993;(3):1067.

袁呈云(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茯苓15克,半夏、陈皮、竹茹、枳壳各10克,甘草6克)加僵蚕10克.地龙15克,谷精草25克,生姜3片。治疗美尼尔氏(梅尼埃)综合征86例。经6~15剂治疗。治疗结果:痊愈52例,好转33例,无效1例L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91;(3)]。

王淑波(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去枳实、茯苓、甘草.加黄芩、白术各10克,泽泻、钩藤各15克。治疗52例内耳眩晕症。治疗结果:痊愈4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摘自《广西中医药》1986;(2):201.

张学安(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加生姜3片,大枣3枚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遗症42例。如头痛眩晕加白蒺藜、蔓荆子、菊花、天麻;腹胀纳呆加藿香、厚朴、槟榔、广木香;恶心呕吐加砂仁、白蔻仁、佩兰;失眠惊悸加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磁石;胸闷抑郁加柴胡、郁金、石葛蒲、全瓜蒌;痰热盛加黄连、黄芩、胆南星、天丛黄;便秘加生大黄。乎均服药14天。治疗结果:治愈34例,有效8例。治愈率为80.6%.总有效率为100%[摘自《中原医刊》1985;(3):28。

游开泓(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1例,连服30天。治疗结果: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摘自《福建中医药》1987;(4):211.

王红岩(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竹茹、半夏、茯苓各15克,枳实12克)加黄芩、泽泻、玄胡索、胆草各15克,大黄10克,黄连5克。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6例。治疗结果:治愈5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摘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4):18_。

张娟(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加减(黄芪30克,竹茹、枳实各12克,半夏、陈皮各9克,熟大黄3~12克.甘草、生姜各3克)为基本方。加味治疗糖尿病酮症40例。如神疲乏力加西洋参或太子参、白术;头晕头痛加钩藤、白菊花、天麻、夏枯草;烦渴多饮加天花粉、生地黄、麦冬;视物模糊加决明子、枸杞子;尿频加桑螵峭、金樱子、肉桂;疮疡肿毒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10天为!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69%,有效21%,无效10%。总有效率为90%[摘自《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4):245.

乔成林(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枳实、生姜各6~10克,半夏、竹茹各10~15克,陈皮10克)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5例。如恶心呕吐,呃逆者加代赭石;尿少明显加木通、车前子;血压偏高加地龙、钩藤;皮肤麻木瘙痒加土茯苓、地肤子;有出血加茜草、白及;体弱衰竭加人参。配以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结果:显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摘自《四川中医》1994;(11):28]。

李润荣(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法半夏9克,陈皮3克,茯苓30克,甘草2克,枳实6克,竹茹15克)加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僵蚕6克,钩藤、谷芽各15克,远志5克。治疗37例儿童抽动症。治疗结果:治愈33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13]。

赵化南(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温胆汤为祛痰和胃的良方。临床常有效验,广泛用来治疗情志病,也可以治疗某些器质性疾病。本人在临床上用温胆汤加酸枣仁、合欢皮、丹参治疗失眠;合甘麦大枣汤治疗郁症、脏躁等情志病,还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尿毒症呕吐;配用瓜蒌、薤白、郁金、丹参治疗胸痹心胃同病者;配用天麻、钩藤、丹参、葛根治疗肝阳夹痰的眩晕证(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总之,使用本方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二是有痰的症候及舌苔腻(摘自《方药心悟---名中医处方用药技巧》第262页)。

邓铁涛(名老中医)

邓氏擅长于诊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多采用益气除痰之法,并创制“温胆汤加参”一方。认为在其病理变化中,痰是淤的初期阶段,淤是痰浊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痰淤相关”理论在临床应用取得疗效以后,他还指导研究生从实验研究(温胆汤加参治疗心血管疾病)初步得到证实。

冠心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气虚与痰淤闭阻。气虚是本,痰淤是标。故治疗应补气、化痰、通淤为治疗主要原则。邓老在临床上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党参15克,茯苓、丹参各12克,法半夏、竹茹各10克,橘红、枳壳、甘草各5克。

气虚加黄芪、五爪龙;心痛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肺气虚合四君子汤;阴虚合生脉散;高血压加草决明、珍珠母;高脂血加山楂、何首乌,麦芽;肾虚加仙灵脾;血虚加黄精、桑寄生(摘自《名医治病》第13一22页)。

以温胆汤加减(党参15克,丹参、茯苓各12克,法半夏、竹茹各9克,橘红、枳壳各6克,甘草5克)治疗痰浊痹阻型之胸痹(症见胸闷、心痛、眩晕、肢麻、舌质黯红、苔腻、脉细滑)。如气虚明显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6克另炖或嚼服人参1.5克,但党参不宜重用,*般不超过15~18克,因本病虚实夹杂·多用反致补滞,不利于豁痰通淤;如心痛明显,可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如脾气虚弱,可合四君子汤;兼阴虚不足,合用生脉散;兼高血压,加草决明、桑寄生、珍珠母;兼高脂血,加山楂、制何首乌、麦芽;兼肾虚者,加仙灵脾;兼血虚者,加鸡血藤;寒凝气阻,加苏合香丸;心血淤阻,加桃仁10克,川三七粉2克(分2次冲服);舌质红而少苔、加玉竹10克,熟地黄20克,白芍15克;心肾阳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肢肿便溏.脉沉细无力,先用高丽参、干姜、冬虫夏草各10克,西洋参、荜茇各5克,川附子15克.胡桃肉20克,蛤蚧1对,水煎服(摘自宋祖敬主编的《当代名医诊治汇萃》)。

刘渡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以温胆汤(法半夏、茯苓、竹茹、生姜各12克,枳实、橘皮各9克,甘草6克)。治疗心下悸动且烦躁,口苦,呕吐,胆小善惊,舌苔白腻,脉弦。若兼有易悲失眠,口苦欲吐,舌红苔腻,脉弦,加柴胡、黄芩,以解郁化痰;若心下痞满,呕吐目眩,将法半夏改为法半夏15克,生姜20克,茯苓30克,以涤痰止呕除饮(摘自陈镜合主编的《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

李兰舫(江苏江都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以温胆汤加桂枝、神曲、厚朴、藿香、佩兰。对中焦伏湿、痰湿阻滞而引起的胃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及胸痹症,随证加减,用之得心应手(摘自《方药心悟---一名老中医处方用药技巧》第53页)。

夏度衡(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茯苓、枳壳各15克,半夏、竹茹各10克,陈皮6克,甘草3克)加生牡蛎25克,泽泻20克,黄芪15克,柴胡、白术、白芍各10克,桂枝5克组成*止眩汤”,治疗肝风夹痰眩晕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如兼肝热(口苦、苔黄)加黄芩10克;肝阳上亢(头痛且胀、烦怒时眩晕加重者加天麻、钩藤各10克;中气虚(神疲懒言,饮食减退,脉细弱)加重黄芪用量或加党参15克;呕甚加生姜6~10克[摘自《新中医》李爱华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1995;(6):28-29]。

黄叔仁(中医专家)

以温胆汤(陈皮、茯苓、浙贝母(代法半夏)各10克,枳壳、炒竹茹各12克)加连翘20克,郁金、秦皮各10克。治疗脾经湿热型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

如黄斑部水肿严重者,加炒车前子12克;渗湿,舌质有瘀斑者,加茺蔚子12克(摘自黄叔仁编著的《眼病的辨证论治》)。

涂良钰(中医眼科专家)

以黄连温胆汤(茯苓、枳壳各15克,黄连、陈皮、法半夏、竹茹各12克,甘草6克)加石决明30克,莱K子15克。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症见头晕目痛,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如头眩较甚者,加泽泻30克,白术15克;口苦甚,伴胁痛者加羚羊骨15克(摘自涂良钰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常见病》)。

于世良、史定文(中医专家)

常以温胆汤加川芎、菊花、珍珠母以治神经性头痛。加代赭石、旋覆花治疗妊娠恶阻。加射干、桔梗治疗梅核气。合酸枣仁汤治疗重证癔症等。中医辨证属痰热内扰,胆气不宁者,均取得较好效果。

近肾(国家级名老中医)赵金铎,以温胆汤加桑寄生12~18克,双钩藤9~18克,组成“桑钩温胆汤”。具有平肝益肾,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功效。主治脑卒中证,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痰热内阻,气机不畅所致的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胸膜满闷不适。虽方药平淡,无论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发作、复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均可加减用之,但疗效颇佳(摘自《中国名方精释》第299页)。

薛盟(浙江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以黄连温胆汤(半夏10克,陈皮、枳实各9克,茯苓12克,姜竹茹9克,川黄连5克),加珍珠母30克,天麻10克,琥珀6克组成“进退黄连温胆汤”。具有清热除痰、利胆安神之功效。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摘自《名医名方录》第3辑第168页)。

谢昌仁(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以黄连温胆汤(茯苓12克,姜半夏10克,陈皮、竹茹、帜实各6克,甘草3克,黄连2克)为基本方加减,具有苦降辛通,化滞和中之功能。主治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

如肝郁化火,嘈杂泛酸者,加吴茱萸;胃酸过少者,加吴茱萸、白芍;脘胀痞满加瓜蒌;肝胃不和,痛涉胁肋加柴胡、白芍;酸多加海螵蛸、大贝;痛甚加玄胡索、白芍、川楝子;胃不和而失眠加秫米、夜交藤、合欢皮;胃脘灼热者,重用黄连3克,加青木香、蒲公英;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石斛;便秘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脘痞烦热加栀子、黄芩;久痛人络,夹淤血证者,加丹参、赤芍。

本方及其加味法临床使用多年,是治疗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代表方剂,尤能明显地改善痛、胀、嘈、热的临床症候(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67页)。

(0)

相关推荐